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汽车术语、分类标准介绍

中国汽车术语、分类标准介绍


1
公安注册登记车辆的类别划分( 大型 中型
说明 车长大于等于6m或者乘坐人数大于等于20人。乘坐人数可变的,以上限确 定。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下同)。 车长小于6m,乘坐人数大于9人且小于20人。
小型
微型 载货 重型 中型
车长小于6m,乘坐人数小于等于9人。
1
车身结构为两厢式车身,且具备以下各项条件: a) 座位数不超过5座、座椅(含可折叠座椅)不超过两排且无侧 向布臵; b) 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位于车辆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或 转向盘的中心位于车辆总长的前四分之一部分之后; c) 车长不大于4500mm。或者车长大于4500mm,但不大于 5000mm,且车辆处于整车整备质量状态下,车顶外覆盖件最大 离地高度不大于1600mm。
1
3. 汽车行业外的车辆分类标准
根据管理或目的不同车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但应在统一、协调的车辆术语和分类标准下进行 标准法规中汽车术语混乱使用、车辆分类的不统一给汽车企业等相关 部门带来困惑 目前存在的汽车行业车辆术语和分类标准,公安部门从车辆的注册登 记及年检、事故裁定角度提出分类标准,交通部门从营运车辆管理及路 政管理角度提出分类标准,环保部门从车辆排放及噪声控制角度提出标 准,等等。
1
2. 术语、分类标准的使用
• 强制性标准的制定以及车辆的型式认证基本上按照GB/T 15089执行,只 是在车辆的质量对车辆性能具有影响时,在标准的适用范围上会重新界定。 例如:排放标准、乘用车油耗标准,适用于3.5t以下m1类车或m2类车 • GB/T 3730.1是一项术语标准,主要用于标准制订中使用到的车辆术语, 国内外技术交流、车辆统计等方面。因该标准为车辆名称的标准,随着车 辆技术不断进步,新车型的不断推出,新的车辆术语也会不断出现。 • QC/T 775 该标准主要是满足于政府对乘用车类产品的管理,现公告申报 使用该标准。
中国汽车分类标准、VIN码 和汽车公告介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1
目 录
一、汽车行业车辆术语、分类标准 1. 主要内容 2. 术语、分类标准的使用 3. 汽车行业外的车辆分类标准 二、车辆识别代码(VIN) 1. 背景介绍 2. 解读VIN码 3. VIN码在汽车的位置 三、汽车公告 1.公告申报流程 2.汽车公告号构成
1
d) 接近角不小于25°; e) 离去角不小于20°; f) 纵向通过角不小于20°。 驱动型式 a)对于车长不大于4000mm的车辆,前轴和后轴均应具备驱动 功能; b)对于车长大于4000mm的车辆,后轴应具备驱动功能。 运动型乘用车的指标要求与GB/T 15089中规定的G类车不完全 一致。
1
GB/T 5359.1-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车辆类型》
该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与GB/T 15089中的L类车 相对应,随着摩托车产品的发展,该标准与2008年修订完成,增加了一 下新的车辆术语和定义。 标准结构为:轻便摩托车、摩托车两大类,在每一类下给出不同 的术语和定义 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的定义与GB/T 15089中L类车相对应 该标准与GB/T 3730.1形成完成车辆术语标准。 两项标准均参照ISO标准制订,与国际上的车辆术语标准具有相
1
该标准2001年批准发布,是对GB/T3730.1 -1988的修订。与 1988版的标准相比差别很大,两个标准的内容不具有可比性。 2001版标准,只强调车辆的术语名称和定义,不是分类和分级的 标准。 该标准在大类划分上与GB/T 15089相协调,GB/T 150892001使用GB/T3730.1标准中的术语。 (该标准不含摩托车部分,摩托车单独有术语标准)
1
一、汽车行业车辆术语、分类标准
1
1. 主要内容
• 车辆的术语、分类标准是构成汽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最基础的标准 • 是起草相关汽车标准的基础,政府对车辆的管理、车辆统计、 以及学术交流等离不开规范的车辆术语和分类。 • 目前汽车行业主要采用的标准: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5359.1-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车辆类型》 –QC/T 775-2007 《乘用车类别及代码》
1
– N类:至少有四个车轮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货车) • 包括N1、N2、N3 3类,以最大设计总质量划分 • N1不超过3500kg; N2:3500kg—12000kg; N3大于12000kg
1
– O类:挂车(包括半挂车) • 包括O1、O2、O3 、O4类,以最大设计总质量划分 • O1不超过750kg; O2 : 750kg—3500kg; O3: 3500kg—10000kg; O4: 超过10000kg • 说明:就半挂车或中臵轴挂车,挂车分类时依据的质 量是半挂车或中臵轴挂车在满载并且和牵引车相连的 情况下,通过其所有车轴垂直作用于地面的静载荷
1
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该标准为术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标准。无论是汽车行 业,还是汽车相关行业以及与汽车相关的边缘行业,只要是 涉及到车辆就不可避免地用到车辆的术语和定义,也就是车 辆的名称。统一规范的术语,是各个方面表达共同的含义的 基础。 该标准是参照ISO 3833的草案制订。
1
•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该标准是汽车强制性标准的编写及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实施型式认证的基础) 的基础,汽车强制性标准的制订依据该标准车辆分类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 其他领域可参照执行。该标准将车辆主要划分为L、M、N、O,同时规定了G 类车(M、N类车中的一种)须满足的指标要求 – L类: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 包括L1、 L2、 L3、 L4、 L5五类 —L1、 L2 排量不超过50mL,最高车速不超过50km/h的两轮和三轮 车辆(术语中的轻便摩托车) —L3、 L4、 L5 排量超过50mL,最高车速超过50km/h的两轮和三轮 车辆(术语中的摩托车)
1
运动型乘用车:具有如下各项技术特性的乘用车划分为运动型乘用 车。 车身结构为两厢式车身; 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位于车辆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或转 向盘的中心位于车辆总长的前四分之一部分之后; 车辆处于整车整备质量和一位驾驶员状态下的技术特性参数应 满足: a) 爬坡度不小于30%; b) 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180mm; c) 前后轴间的离地间隙不小于200mm;
1
商用车包含客车、货车和半挂牵引车
客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辆,包括 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9座。客车有单层的或双层的,也可牵引一挂车。 货车: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它能否牵引一挂车 均可。 半挂牵引车:装备有特殊装臵用于牵引半挂车的商用车辆。 挂车: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 道路车辆,用于: —载运人员和/或货物; —特殊用途。
1
–汽车列车:一辆汽车(3.1)与一辆或一辆以上挂车(3.2)的组 合。 –轻便摩托车:一种两轮或三轮机动车,最大设计车速不超过 50km/h。如动力为一种热机,其总排量不得超过50mL.
–摩托车:一种两轮机动车或整车整备质量不超过400kg的三轮机 动车。轻便摩托车除外。
1
QC/T 775-2007《乘用车类别及代码》
该标准是2007年批准发布,是为满足政府车辆管理的需要,是对 GB/T 3730.1中乘用车的进一步分类,目前该标准用于企业乘用车公告 时的类别划分。乘用车分为:轿车、运动型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专 用乘用车四类。 轿车:具有如下两项技术特性之一的乘用车划分为轿车,但运动型 乘用车除外。 车身结构为三厢式车身。
1
承保政策的制定原则
1
– M类: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 • 包括M1、 M2、 M3三类 —M1类:包括驾驶员座位,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乘用车)
1
—M2 、M3类:为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 M2 ( 不超过)、M3 (超过) 类的划分以最大设计总质量,5000kg划分(客车) —M2 、M3类中又划分为5级:A级、B级、Ⅰ级、Ⅱ级、Ⅲ级 ※A、B级(不多于)和Ⅰ、Ⅱ、Ⅲ级(多于)以乘员数22人界定 ※ A、B级:允许乘员站立的为A级,不允许乘员站立的为B级 ※ Ⅰ、Ⅱ、Ⅲ级: Ⅰ级允许乘员站立,并且乘员可以自由走动(城市 公交车)。 Ⅱ级:只允许乘员站立在走道或不超过相当于两个双人 座位的站立面积(长途车)。Ⅲ级:不允许乘员站立 (旅游大巴、 观光车)。
1
前后轴间的离地间隙 指地面与两轴之间最低点之间的距 离。
轴下离地间隙 指通过单轴上的车轮轮胎印迹中心 (如若为双车轮轮胎,则为内侧车轮轮 胎)与车辆最低固定点的圆弧上的最高 点到地面的距离。 车辆任何刚性部件都不得伸入图中的 阴影区内。
1
接近角
指在静载下,地平面与前车轮轮胎相切平面之 间的最大夹角。这样,在车辆前轴的前方,车辆的 所有点都位于切平面之上,而且车辆上的所有刚性 部件(除踏板外)也都应位于此切平面上方。 离去角 指在静载下,地平面与后车轮轮胎切平面之间 的最大夹角,这样,在车辆最后轴的后部,车辆上 所有点和刚性部件都位于这个平面之上。
车长小于等于3.5m,发动机气缸总排量小于等于1升。 车长大于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 车长大于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于4500kg且小于12000kg。
轻型
微型 三轮汽车 (原三轮 农用运输车) 低速货车 (原四轮 农用运输车) 摩托车 普通 轻便 挂车 重型 中型 轻型
纵向通过角 指在静载下,垂直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分 别与前、后车轮轮胎相切,相交并与车辆底盘刚 性部件(除车轮)接触的两个平面形成的最小锐 角。这个角度决定了车辆所能通过的最陡坡道,
1
多用途乘用车:具有如下两项技术特性之一的乘用车划分为多用途 乘用车,但专用乘用车除外。 车身结构为一厢式车身; 车身结构为两厢式车身,除轿车、运动型乘用车外的其他乘用 车。 专用乘用车 专门设计的或在轿车、运动型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的基础上 后续制造和改装形成的其他乘用车,用于运载乘员或物品、完成特 定的运输、作业或其他专用用途,具备完成特定功能所需的特殊车 身和/或装备。如旅居车、防弹车、救护车、殡仪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