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音位
2.、词尾
3、词类
4、基本词汇
5、共同语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
3、美国布龙菲尔德的代表著作《》是这一学派的奠基之作。
4、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5、汉语“学习”中的两个语素属于,英语“being”中的ing是,“reader”中的er是。
6、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7、从语法结构类型角度分类,一般把语言分为、、、四种类型,
8、、和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9、共同语规范的主要对象是。
三、单项选择题(16分,每题1分)
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定的。
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
2、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
B.舌头的作用是起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灵活的部位是上腭
D.声带、舌头属于被动发音器官
3、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
A.[g]—[d]
B.[b]—[p]
C.[s]—[z]
D.[t]—[d]
4、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元音发音时声带可以不振动
D.辅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6、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
A.领导大街reader
B.国家月球railway
C.老师刷子unlike
D.考虑作家classmate
7、下列词组()的结构与“我的故乡”相同。
A.休息几天、太可笑
B. the red sun 、 a warm welcome
C.yo waken me 、to tell her
D.祖国富强、人民幸福
8、下列句子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是()。
A.He am a studentes.
B.She is a students.
C.I were a student
D.Y ou are a student.
9、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一般有5种,但动词be的变化形式有()。
A.8种
B.4种
C.7种
D.6种
10、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句是()。
A.那里的茶花很多
B.那里的杜鹃很多
C.那里的月季很多
D.那里的玫瑰很多
11、“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
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12、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
A.白—黑
B.大—小
C.高—低
D.生—死
13、下列文字中属于音位字母的是()。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汉字
D.阿拉伯字母
14、从偏旁和字音字义的联系情况看,下列各组汉字只有()是形声字。
A.赶妈想视
B.赵看部路
C.汉地使拴
D.庙春鸡叹
15、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
A.语族语支语群
B. 语族语群语支
C. 语群语族语支
D. 语支语族语群
16、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
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尔语
四、分析题(30分,每题10分)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用国际音标写出下列元音。
①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
②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
③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
④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
⑤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
2、列表分析下列语素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咬死了猎人的猎狗
(2)三个少数民族的学生
五、问答题(24分)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5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5分)
3、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5分)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这个特点?(5分)
5、什么是词义的全民性?为什么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4分)
(模拟试题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2.、词尾——附加在词的末尾,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语素。
如:books 中的s。
3、词类——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别。
如:(略)
4、基本词汇——一种语言的词汇的贺信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
如:(略)
5、共同语——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如汉语普通话。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中国。
印度。
古希腊—罗马。
2、左。
3、语言论。
4、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前后。
嘴唇的圆展。
5、词根。
词尾。
词缀。
6、词尾。
7、孤立语。
屈折语。
粘着语。
复综语。
8、一般性。
模糊性。
全民性。
9、书面语。
三、单项选择题(16分,每题1分)
1、C
2、B
3、A
4、A
5、A
6、B
7、B
8、D
9、A10、
B 11、D 12、D 13、B 14、A15、A16、C
四、分析题(30分)
1、①[o] ②[e] ③[a] ④[u] ⑤[y]
2
3
(1)(1)咬死了猎人的狗——猎人的狗被咬死了——狗把猎人咬死了
(2)三个少数民族的学生——三个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三个少数民族
五、问答题(24分)
1、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分)语言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
(2分)(举例1分)
2、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
(2分)符号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组成,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
(2分)如:红绿灯(举例1分)。
3、①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民性,如“人”“看”等词不分阶级、阶层,全民都使用;二是具有稳固性,很少变化,如“山”“水”这些词,古今都在用;三是构词能力强,如“地”可以构成“地址、地理、土地”等词。
(3分)②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互相影响,它的全民常用性要求它保持稳定,同时也被用来构成新词,构词能力强又使基本词汇在使用上更为普遍,这又强化了全民常用性。
(2分)
4、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不一样,其中词汇的发展变化最快;二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
(2分)②语言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的变化最迅速,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
(2分)③由于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导致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变化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
(1分)
5、①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
(2分)②词义的全民性是由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词作为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当然不可能有阶级性。
(2分)
(参考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