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表达一定内容的声
音,语言符号的内容是语义。
2、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
音两大类。
3、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即词
法和句法;现代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即核心语
法和外围语
法。
4、世界上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三种最古老的文字,即距今五千多年前出现的古埃及文字和苏美尔文
字以及距今三千四百年左右的中国的甲骨
文。
5、研究语言的心理机制和相关表现的学科叫做心理语言
学。
6、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语言可以帮助完成人的认知过程,二是语言可
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三是语言可以改造人的认知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音高主要决定于( B )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D.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
2、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是( B )
A.语素 B.词 C.词组 D.句子
3、“的”字词组相当于( A )
A.名词的词组 B.动词的词组 C.形容词的词组 D.介词词组4、人们在反映现实现象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对该现象的主观态度,从而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增添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色彩是(A )A.感情色彩 B.语体色彩 C.形象色彩 D.音响色彩
5、有的述谓结构的变元本身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 C )
A.简单述谓结构B.复合述谓结构C.从属述谓结构D.降级述谓结构6、阿拉伯文字是( A )
A.辅音文字 B.音节文字 C.表意文字 D.意音文字
7、语言是一种( B )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物理现象 D.生理现象
8、语素分类中最大的类是( C )
A.语族 B.语支 C.语系 D.语群
9、下列词语中属于借词的是( A )
A.摩登 B.妯娌 C.把戏 D.马虎
10、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指的是( B )
A.一切思维必须由语言完成
B.主要指抽象思维和其他思维高级阶段离不开语言
C.主要指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离不开语言
D.先有语言后有思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音位
2、组合规则
3、语法手段
4、抽象思维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人类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哪三方面的条件?
1、答:首先,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其次,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最后,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
这三个条件都是语言产生的必要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劳动。
2、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中有哪些语言学知识?
2、答:文本检索跟文字处理有密切关系,一般说只要提供给计算机一定的文字信息,包括人名、著作名、刊物名等,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检索和分类统计;如果要收集跟某个词语有关的例句,统计词语在不同
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分析口语文本和书面语文本的语句长度差异等,计算机也可以根据给出的目标词语和符号自动完成这些工作。
3、语体色彩的含义及主要类型。
3、答: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存在于人与人交往的一切环境之中。
为了保证语言表达同交际环境相适应,人们会根据不同交际环境的特点,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使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显现出不同的状态,产生与特定交际环境相关联的变体,这种由交际环境达到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
口语体和书面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
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类型。
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也经常用于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对话描写中;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和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
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五、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试列出汉语拼音字母和国际音标的对照表
2、对这组词进行义素分析:听、说、读、写
六、论述题(第小题11分,共22分)
2、论述汉语的语素与音节和汉字的关系
答:语素、音节与字是不同的单位,不能简单对应,但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从这三个概念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看,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汉语的语素多是与一个音节和一个汉字相对应,但也有少数其他情况。
一个语素地应两个汉字、两个音节,如“葡萄”、“苜蓿”、“孑孓”等;一个语素对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汉字、音节,这种情况大多数是音译词,如:“巧克力”、“布尔乔亚”等。
汉语中的音节数较少,所以一个音节对应几个汉字、几个语素的情况非常普遍,如“jin”对应着“今、金、斤、巾、津、筋、襟、衿”等,“ling”对应着“零、铃、玲、灵、龄、凌、陵、羚、菱”等,它们可以被叫做“同音字”。
“同形词”也有一字一音两语素的情况。
如“花”对应着“hua”和名词“花儿”和动词“花费”两上语素。
汉语中的多音字是一个字对应两上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和语素,如“解”对应着“jie”和“xie”两上音节、语素,“陆”对应着“lu”和“liu”两上音节、语素,这些字可以被叫做“多音词”。
三、名词解释
1、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组合规则:就所有的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
3、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
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4、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抽象思维,也称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或者统称思维活动。
五、分析题
1、答:拼音字母国际音标
b[p]
p[p h]
m[m]
f[f]
d[t]
t[t h]
n[n]
l[l]
g[k]
k[k h]
h[x]
j[tþ] q[tþ] x[þ] zh[t&*23;] ch[t&*23;] sh[&*23;] r[½]
z[ts] c[ts] s[s]
a[a]
o[o]
e[¶]
ai[ai]
ie[ie]
iao[iau]
iou[iou]
ian[ian]
ao[au]
ou[ou]
an[an]
en[«n]
ang[aN]
eng[«N]
ong[uN]
i[i ,&<43; , &<44; ] ei[ei]
uen[u«n]
uang[uaN]
ueng[u«N]
in[in]
iang[iaN]
ing[iN]
iong[yN]
u[u]
ia[ia]
ua[ua]
uo[uo]
uai[uai]
uei[uei]
uan[uan]
ü[y]
üe[ye]
üan[yan]
ün[yn]
2、答:
对比词
听说读写义素
与语言有关的动作++++
用耳+---
用口-+±-
用眼--+±
用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发出/接收-+-+ 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