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检验专业(独立本科段)
论文题目:皮肤点刺法与食物不耐受的比较、应用及评价
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准考证号100733041
姓名闫婧丽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目录
1 姓名等基本信息----------------------------------------------------
2 目录-------------------------------------------------------------------1
3 摘要-------------------------------------------------------------------2
4 关键词----------------------------------------------------------------2
5 内容
正文------------------------------------------------------------------2-4 6 相关文献资料备注-------------------------------------------------4
皮肤点刺法与食物不耐受的比较、应用及评价
摘要
目的:了解皮肤点刺法与食物不耐受两种过敏原检测的不同及应用。
方法: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这两种过敏原测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操作、原理及应用都不同。
结论: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在不同过敏原的检测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皮肤点刺法,食物不耐受,过敏原,试验
正文内容
一、点刺法与食物不耐受是检测过敏原的两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
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十五分终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
我们基本上就能够比较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作是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能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通过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验,可达到标准判断不耐受食物的目的。
1、点刺法原理:当有某种变应原进入皮肤时,对某些物质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患者,立即特异性地引起皮肤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导致局部毛细学管扩张(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风团),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
该方法采用组胺作阳性对照,以计算相对的反应强度。
操作方法:(1)、选择左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
(2)、用记号笔在左臂中部标记所用点刺液名称,两种点刺液间的距离不小于5cm,防止反应红晕融合;消毒皮肤(3)、自下而上滴各种点刺液一小滴(4)、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在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不以出血为度),1秒后提起弃去,5分钟后将全部液滴擦去,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
2、食物不耐受原理:主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孔板的反应孔分别包被有特异性食物过敏原。
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过敏原反应。
清洗微孔板后去除反应过剩的血清蛋白。
加入酶标记的抗体结合液,同过敏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再加入偶联酶的生色底物,发生显色反应。
显色程度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成正比。
通过阳性标准品比对,得到结果。
我所实习医院食物不耐受的操作步骤:(1)、分别在试管中加入2000μl稀释液和20μl血清混匀(2)、每板微孔板中第一排前四个孔做阳性对照,其余空白。
前四个孔加100μl标准液,然后再在第一个孔加100μl稀释液,然后倍比稀释到第四个孔。
(3)、将1所得的混合液加入微孔板中(一个病人14个,微孔板包被有不同的过敏原)各100μl(4)、37℃温育1小时,洗板3次(5)、加结合液100μl,温育30分钟,洗板3次(6)、加底物
A、B的混合液100μl(7)、与阳性对照比较,判断结果
二、点刺法主要运用Ⅰ型超敏反应,为IgE介导。
食物不耐受为Ⅲ型超敏反应,为IgG介导。
应用:皮肤点刺法主要用于对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检测,对哮喘的防治有着一定的价值。
它既代表了IgE的水平,又反映了肥大细胞的功能和血管神经的反应[1]。
食物不耐受主要用于对食入性过敏原如:鸡蛋、牛奶等检测,判断产生不耐受的食物品种,不让不适宜的食物特异性损害身体,从而制定限制食物计划,指导病人避免食入不耐受的食物,从而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食物不耐受与人体诸多疾病也有密切关系,为许多疾病病因的确定又提供了新的方向。
为传统的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新方法。
三、评价:皮肤点刺试验可视为一种特殊的皮内试验,属体内试验,是目前国际特别是欧美国家推崇的过敏原体内检测方法。
传统皮试方法既痛苦又无法避免,对于高过敏体质患者具有一定生命危险性的问题[2]。
皮肤点刺液仅为皮内试验的万分之一,安全性及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由于皮损小,患者无痛楚,就如被蚊虫叮一样等特点,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皮内试验。
点刺试验也具有局限性,如结果易受患者用药及皮肤条件影响,婴幼儿、年老体弱或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不宜采用。
食物不耐受属于体外试验,准确、敏感、影响因素少,不需停药,只要抽取少量血液(不需空腹与停药)便能完成多种过敏原的测试,无危险性,婴幼儿、年老体弱或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均可采用。
据统计,人群中有高达50%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高,这与我所实习的医院情况相符。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食物不耐受可能出现极不相同的症状。
解决食物不耐受的方法,不需要吃药打针,只要调整饮食即可。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会将这些食物分为禁食、轮替食用和安全食用三类并分别对待,针对每个人制定出专门的科学食谱,进行饮食调整,指导日常饮食,该遵守医生作出的限食计划,这样症状就会减轻。
四、讨论: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关键在于发现过敏原并有效避免与之接触,并积极对症处理,痊愈后应尽量避免接触。
这两种测过敏原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临床一些疾病的诊断有重大意义,所以较为常用。
但由于过敏原的多样性,也会使这两种方法存在局限性,另外,过敏现象还包括接触过敏和药物过敏等。
皮肤点刺法和食物不耐受只是检测吸入性和食入性特定且常见的过敏原。
相信不久的将来,过敏机制的研究、过敏原检测试剂的研发与技术发展,将会有更先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涛,黄寒,李云,等.变应原皮试与吸入变应原过筛试验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66-67
[2]张颖,杨兆红.皮肤过敏原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3(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