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教学设计
泸州十二中陈斌
学情分析:
优势一: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
弱势:课堂听讲精力集中时间短,回答问题较少通过大脑思考。
措施:精讲多练,讲课时间缩短,练习以读为主,穿插口语、书写训练。
优势二:持有争强好胜之心,稍加鼓励便对学习勇往直前。
弱势:观察易停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有序的思考。
措施:长期布置观察日记,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不定期在班内展示交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词语。
2、通过联系自己的经历、见闻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点:作者对人生、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以小见大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听写生字词。
2、讲评《文科爱好者》基础知识部分。
二、激趣,导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蝉》这篇短文,领悟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懂得了生命的内涵“不过是要好好的活”,要认真的过好每一天。
那么,今天的这篇《贝壳》又会引发我们对人生、生命怎样的思考呢?
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老师带来了几个贝壳,课后老师将把它们作为奖品奖励给表现突出的同学。
1、走进作者席慕容。
2、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配乐)。
(2)、要求:学生注意文中的词语,体会文章的表达感情。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要注意朗读的速度(舒缓)。
三、学习探究:
1、自主学习:
(1)、作者将贝壳拿在手里时觉得他是什么?(艺术品、珍宝)
(2)、他为什么把它当作艺术品、珍宝?(板书: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
)
(3)、看到这样精美的贝壳作者想到了什么?请齐读第3节,认真勾画出关键词句。
首先想到了贝壳里的生命(注意生命前的修饰词)、上苍用心营造了精致的贝壳,而其是一丝不苟。
(板书:悟贝壳—居所精致、一丝不苟)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吗!(板书:悟生命—做事精致、一丝不苟)
2、合作探究:
(1)、《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2)、“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3、展示交流:
(1)、学生分小组展示,小组间评价。
(2)、教师点拨。
四、反思提高:
1、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2、教师点点拨: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
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五、作业:
1、必做:课后练习二、三。
2、选做:请观察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力争从中发现能引发我们思考,产生人生、生命感悟的东西。
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