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服装史第十篇[1]

西方服装史第十篇[1]


帝 政 风 格 的 时 装
视幻艺术派
视幻艺术又称“光效应 艺术”或“欧普艺术”。 其特点是利用几何图案 和色彩对比造成各种形 与色光的骚动,使人产 生视错觉。
造成视幻错觉的时装
波普艺术派
波普艺术又称“新写实主 义”或“新达达主义”。 它是一种现代艺术,反对 一切虚无主义思想,通过 塑造那些夸张的、丑陋的、 比现实生活更典型的形象 表达一种实实在在的写实 主义。表现在服装设计中 是大量采用发亮发光、色 彩鲜艳的人造皮革、涂层 织物和塑料制品等制作时 装。
具有波普艺术风格的服装
浪漫派
服装史上,将浪漫主义的 艺术精神应用得得心应手 的是巴洛克和罗可可时期 的服装。
拉克鲁瓦在1966年 的一款服装设计
极少主义派
简约主义也称极少主义、 最简单派艺术,出现于20 世纪60年代,来源于欧洲 结构主义、至上主义等现 代艺术,它削陈去繁,只 留下不能再简单化的单纯 几何形,或常常只有惟一 的造型单元。
克里思汀·迪奥的第一件设计作品
20世纪50年代的女装 更加趋向随意、自由。 这期间,除了出现腋部 宽松,袖口收紧的“主 教袖”以外,直立衣领 重新出现。女裙仍到小 腿肚中间,而且比较宽 松。
20世纪50年代新材质 在服装上运用的情形
20世纪60年代, 超短裙 开始流行。与此同时,披 肩发、束腰上装、紧身短 裤或肥大的裤子等纷纷加 入到时装的行列之中。
以环保为主题的时装设计
20世纪90年代的时装犹 如万花筒,更加令人眼花 缭乱。中性风潮即是其中 一束夺目的奇葩。
以“中性”为灵感 源的时装设计之一
以“中性”为灵感 源的时装设计之二
以“中性”为灵感 源的时装设计之三
21世纪,世界服装的演变 及发展,已经进入到具有 以多元为特征的国际化时 期。
21世纪的着装形象
20世纪80年代,时装设计 进入多元化时期,随着人们 观念的不断更新,题材的不 断丰富,时装界可以说越发 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较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风” 时装潮流。
衣服的褶皱显示出质料的魅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着 环保的热潮,人们的消费 意识、审美观念有了很大 的改变,凸现在时装领域 上的,一是强调新简约主 义的实用性与机能性,二 是所谓“贫穷主义”时装 的出现。
第二节 时装风格与流派
时装设计是艺术创作,因而也和其他艺术的发展规律有着 某些相似之处,如风格的形成与确立,是时装设计中不可 忽视的一种倾向、动力和现象,当然这也关乎流派。
对于时装风格流派而言,同样被统领于整体艺术风格流派 的精神内涵之下,但又不乏自身特色,因为时装是创作个 性化的外在体现,较之于其他艺术更为生动鲜活,表达了 设计师与着装者双重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昭示着某种内在 的创意灵魂。另外,时装风格流派的形成不仅显示了设计 师个体的才华,也展现了此领域的综合实力。
第十章 时装化期服装
20世纪服饰的发展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和 多极特征: 流行的多中心性
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第一节 时装潮流
自从查尔斯· 沃思开创了时装 新世纪后,20世纪时装潮流便 是以时装设计师的作品来推开的。
从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的角度来 看,每一个时期的时装流行趋势 都是有其社会文化作背景的。即 使从表面上看某一潮流源于某一 位设计师的作品,但实质上还是 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简约风格的时装
构成派
只强调物体外围的线条, 以几何的直线及多种主要 色调结合进行创作。这种 艺术形式被后人誉为构成 主义艺术。
构成派风格的时装
后现代派
后现代派时装设计师以解构为 手段,追求一种自由模式,这 种无穷的意趣正说明了时装是 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建构、 解构是互为因果的,它们共同 构成一个事物的循环整体。
1916年女子服饰
女裙进一步缩短,由踝部 以上改为至小腿肚处,而 且非常宽松。女装廓形直 线条,不再收紧腰部也不 再夸大臀部。尤其是流行 “男孩似的”风格,导致 发型也随着减短。
20世纪20年代女性 服饰流行的款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女 装的设计主调确立了—— 适用、简练、朴素、活泼 而年轻。
20世纪20年代女性服饰形象
服装设计师玛丽·奎恩特带 动的“迷你裙的流行风潮”
20世纪60年代年 轻人的奇装异服
时装摄影为我们提供了 富有表现性的时装照片
牛仔装广泛流行
1969年埃及风格的时装作品
20世纪70年代,面料、 款式、色彩更加丰富, 正规、严肃的着装意识 正在受到冲击。
T恤在20世纪70年代已成 为一款具流行感的服装
20世纪30年代,女装“男孩似 的”风格开始消失,直线被曲 线所代替,女性身体的优美线 条又重新显现。特别是晚礼服, 后背袒露几乎至腰,无袖,腰 和臀部都是紧裹的,有时在肩 部还要饰以狭窄的缎带或硕大 的人造花,至臀部展宽。
20世纪30年代女 性服饰形象
20世纪40年代,一 种强调圆而柔软的 肩部、丰满的胸部、 纤细的腰肢以及适 度夸大、展宽臀部 的新外观女装应运 而生。
超现实主义派
超现实主义,指的是两 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种 艺术与文学运动,旨在 反对当时占支配地位的 国家主义及形式主义, 主要兴趣则在于梦境基 础上的幻想与理想重建。
毕加索的画作
雷特罗派
雷特罗派,是法文“回复”的意思。在服装创作中, 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刮起的一阵旧式服装 风。
所谓旧式服装,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流行过 的服装。这些服装在50年代的法国再度风行。从事复 兴服装设计的设计师们,形成了雷特罗派。
第一次世界 大战前新样 式女装
“新女性”服装中有一个明确 的倾向,即是女装具有男服 风格。
女子骑自行车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吉本孙 设计的展示女子S形曲线 的女裙
女服款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如衣领处收紧、裙摆用 皮圈收紧等。
20世纪初女性的日装
1916年的女子服饰, 战争的影响显而易见, 优雅与奢华都被暂时放 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 简洁利落的风格。
现代时装之父——查尔 斯·弗雷德里克·沃思
20世纪的时装潮流,在起 始阶段,明显是巴黎在起 领头羊的作用。但是,很 多国家的宫廷服装还在作 为流行源头。
修拉的作品《大碗 岛的星期天下午》
20世纪初女性戴夸张 宽檐帽的着装样式
20世纪初王后的华 丽服装
20世纪初的女装是讲求优雅 的,尤其是一顶精心装饰的 女帽为着装者增添了光彩。
俄国服装派
俄国革命以后,俄国式服 装的剌激逐渐在巴黎形成 流行趋势。
波阿莱受俄罗斯芭蕾 舞启发设计的女装
日本服装派
日本服装派在设计中,强调 服装的四季全天候适宜性: 强调可以自由改变的服装长 短肥瘦尺寸及运用面料质地: 并突出和谐的色彩,移用了 和服的神韵。
三宅一生1977年的作品
立体派
立体主义于1908年产生 于法国,它的出现标志着 现代派艺术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
立体风格的时装
未来派
未来派是1911~1915年广泛流 行于意大利的艺术流派,主张未 来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应 表现现代文明的速度、暴力、激 烈的运动、音响和四度空间。反 映在服装设计上,主要对服装造 型、色彩、面料图案造成影响。
未来派风格的时装
古典派
古典派是指应用古典艺术
的某些特征进行时装设计 的流派。古典主义作为一 种艺术形式,以合理、单 纯、适度、约制、明确、 简洁和平衡为特征,在服 装史中以古希腊、古罗马 服装为其风格之源 。
20世纪初女性戴夸 张宽檐帽的着装样式
工业文明的飞跃发展和 社会宽容度的增大,使 女性获得了较大的自由。 一些衣食无忧的女性可 以旅行、骑马、打高尔 夫球,而且可以参加社 会工作。这种新女性的 现实导致了“新女性” 服装风格的出现。所谓 “新女性”服装,最主 要是抛弃紧身胸衣,
新艺术派
新艺术派可泛指欧洲装饰 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建 筑、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 方面。但是新艺术派在珠 宝和织物的设计中也有所 表现。
具有新艺术风格的设计
野兽派
野兽派的称谓,起因于20世纪初绘画界。因为 无视传统的色彩规律而被称之为“野兽派”。
野兽派艺术家在色彩应用上的风格对时装和纺织 品设计产生过重大影响,因而在时装设计上也显 出这种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