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的灵魂
——学习武杰局长文章的启示之一
近日,笔者反复拜读了阜阳市审计局武局长《善于学习,勤廉兼备,做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的文章,文章内容朴实,感情丰富,内涵深刻,尤其是武局长从公道正派、胸襟广阔、谦虚谨慎等方面阐述了审计人员应当坚守的职业道德,挚朴的语言处处体现着审计职业道德的精髓,读后深受感触,浮想联翩。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社会的浮尘不断扬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者大有抬头趋势;没有利的事不做、不给钱的事不干时有发生;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事屡见不鲜;老人摔倒无人搀扶现象不断暴露等等。
“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充分暴露了一部分人良知的泯灭和灵魂的扭曲。
这些不和谐的现象在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的道德底线,重重地敲打着人类的灵魂,深深地考问着人性的良知,沉重地撞击着这个社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高瞻远瞩,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特别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将干部道德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公务员局近日也制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明确指出把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
期的战略任务,要求“十二五”时期对全体公务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轮训,并将职业道德作为公务员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监督约束的重要手段,培训大纲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也将职业道德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旨在增强政府和公务员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审计机关是政府重要组成部门,在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方面发挥着治理国家的重要职能,因此审计人员更应该深刻理解审计工作的职能内涵,勇于担当,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不徇私、不枉法,才能彰显审计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古人云“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生,修生先养性,养性必修德,德高才众望”,因此“德”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根”,是对自然人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具有影响力、号召力,才有威信。
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素质就不具备,那么何谈为人类、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作贡献,他生活在社会上,也只有向别人不断的索取来维系自己的生存。
审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因此作为审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官德”、职业道德的职业特点和要求,而且还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国家审计准则把“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作为审计人员应当恪守的基本职业道德,
也就是体现了审计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它规范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是审计人员必须信守的职业操守,是审计人员不可逾越的红线,是审计职业的灵魂。
审计人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必须公道正派、襟怀坦白,珍惜权力、慎用权力,用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满意,决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更不能把这种权力作为自己谋求私利的手段。
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是审计人员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笔者以为要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必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良知和职业荣誉,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审计工作,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单位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认真履行其职责,发挥审计的最大社会效益;在工作中遇到权力与法律的错位、利益与法律的倾斜、情感与法律的倒置等矛盾和冲突时,必须坚决捍卫和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好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受侵犯,以此赢得社会的理解、尊重、支持和帮助,为审计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审计职场是我们每个审计人员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更是审计人员的灵魂修炼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在此都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作为审计人员,要时刻牢记并严格遵守20字审计职业道德,加强廉洁自律修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不断开拓创新、挑战自我,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