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总复习材料解析题及问专项训练

中考历史总复习材料解析题及问专项训练

中考历史总复习—材料解析题及问答题专项训练1.材料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材料二:“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阅读以上二则材料,回答问题:①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年的哪两次运动?这两次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②结合材料二,列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这时期的楷模有哪些?2.看图回答问题。

(12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

画左上角的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①这幅漫画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什么现象?②请你谈一谈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哪些教训?3.阅读材料: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请回答:①上述内容是党的哪次会议提出的?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何时开始?③根据材料说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什么?4.阅读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请回答:①中共“八大”召开时,国内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②“八大”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否正确?准备怎么解决这一矛盾?③为什么“八大”提出的路线和正确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5.1935年初和1978年底,中国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为什么说这两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6.阅读材料: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试结合学过的知识,论述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结合材料回答:①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1分)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2分)③为什么说1992你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3分)④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

(3分)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春天的故事》中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举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的到来与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2分)? “老人”指的是谁.(2分)?⑵“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喻指什么?(2分)请你(模仿这位老人)在图中相应处...画出这些圈?(2分)⑶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哪一件事(3分)?有何影响?(3分)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①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分)②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③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4分)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①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4分)②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4分)③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11.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2分)(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分)(2)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分)(3)哪次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4)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12.材料一: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的蛇口、罗湖等划为经济特区……材料二:1999年,江泽民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XX年,西部地区开发会议在北京召开。

①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我国的方针政策各有什么目的?②从两则材料看,我国目前已形成怎样的发展格局?1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14.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八下材料题参考答案2.①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浮夸现象。

②“大跃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严重失误,它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凡事应遵照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浮夸害人、害己、害国家。

3.阅读材料答案要点:①中共十三大②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或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完成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阅读材料:答案要点: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②正确;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党对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经验,对当前的国情认识不清,“左”倾错误的干扰。

5.答案要点:⑴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⑵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毅然丢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

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6.阅读材料论述答案要点: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实行改革开放后,他又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④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说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7. ①改革开放②深圳广州上海浦东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③南方讲话指出党的路线100年不动摇,特区姓资不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④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问题8.⑴㈠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㈡邓小平(2分)⑵㈠设立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2分)㈡(每正确圈划出2个特区得1分,只对一个不计分,最高2分)⑶㈠邓小平南巡视察讲话(2分)㈡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9.①八大背景:基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同时,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中国需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需要拨乱反正。

人们盼望安定团结的局面。

②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发展(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或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认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该问要求学生对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进行概括,若学生答案与本答案的表述不一致,但意思相符,可参照给分;若学生仅举出相关史实,也可酌情给分)10.(10分)①八大背景:基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同时,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中国需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需要拨乱反正。

人们盼望安定团结的局面。

(2分)②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发展(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或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4分)(该问要求学生对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进行概括,若学生答案与本答案的表述不一致,但意思相符,可参照给分;若学生仅举出相关史实,也可酌情给分)③结论: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分)(若考生答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日趋成熟等内容,也可给分)1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邓小平。

(2分)(2)党的十三大;(2分)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分)(3)党的十四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