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约尔的介绍1841年,法约尔出生在法国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1856—1858期间,他就读于里昂公立中等学校,1858一1860年期间,他就读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
1860年毕业后,他进入科门特里富香博公司担任工程师,并显示出他的管理才能。
1868年,当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极为困难,公司几乎濒于破产时,法约尔被任命为总经理。
而到1918年法约尔77岁退休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已极为良好。
总的来说,法约尔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0—1872年间的十二年。
在这一阶段,法约尔作为一个等级较低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主要关心的是采矿工程的事情,特别是防止火灾危险的事。
在此期间,他于1866年被任命为科芒特里矿井矿长;第二阶段1872—1888年的十六年,他被提升为经理,领导一批矿井。
在这个阶段,他主要考虑的是决定这些矿井的经济情况的因素。
这样,他不仅要从技术方面考虑,更要从管理和计划方面考虑,促使他对管理进行研究;第三阶段是1888—1918年的三十年。
1888年,当公司处于破产边缘时,他被任命为总经理,并按照自己关于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对公司进行了改革和整顿,关闭了一些经济效益不好的冶金工厂,并吸收资源丰富的新矿来代替资源枯竭的老矿,他于1891年吸收布列萨克矿井,1892年吸收了德卡斯维尔的矿井加工厂并把新的联合公司命名为康曼包公司。
1900他吸收了东部煤区的莱得莱维尔矿井,并克服了种种困难,把原来濒于破产的公司整顿得欣欣向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领导的公司为战争提供了大量资源。
公司培养了一批管理、技术和科学上的骨干力量,当法约尔75岁退休时,该公司已能在财务和经营上立于不败之地,至今仍是法国中部最大的采矿和冶金集团的一部分。
第四阶段是1918—1925年的七年。
在科芒特里公司工作期间,法约尔就开始了管理的研究工作。
1900年,他向“矿业和冶金协会”的会议提交了论行政管理的论文,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行政管理的思想。
在1908年的矿业学会五十周年大会上,他提交了论文《论管理的一般原则》;1916年,他在矿业学会公报上,发表了著名的管理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从1918年退休后到1925年去世这段时间里,法约尔致力于普及自己的管理理论。
在这时期,他主要从事两项工作。
第一项是创办一个管理学研究中心。
这个中心每周都要举行一次有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工程师、政府官员和实业界人士参加的会议。
法约尔的许多权威著述都是在这里逐步形成的。
第二项工作是试图说服政府对管理原则多加注意。
1921年,他的《论邮电部门行政改革》的小册子出版;同年他在《政治与国会评论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的重要论文。
1923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第二次国际管理科学会议,法约尔是这次会议的领导之一。
在1924年国际联盟代表大会期间,他接受了一项邀请,向日内瓦国际大学联合会发表了题为“管理要义的重要性”的演说。
但是,不仅是在美国,就是在法国,在法约尔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在美国,直到1949年伦敦皮特曼公司出版康斯坦斯·斯托尔斯的译本时,人们才比较全面地接触到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在法国,法约尔思想未被重视的原因有二。
其一,当时法国对美国派往法国的军队在建造船坞、修路和建立通信线路等方面运用泰罗制所取得的成绩和效率感到极为惊异,所以当时的法国陆军部命令陆军所管辖的所有工作都必须研究和应用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其二,当时在法国有两位学者即亨利·勒夏特利埃和夏尔·费雷曼维尔,他俩把泰罗的管理著作译成了法文并在法国建立了一个“泰罗主义”组织,在法国普及和推广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上述两方面原因使得在法国,人们更多地接触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反而不了解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一直到法约尔去世前不久,“泰罗主义”组织才与法约尔的管理学研究中心合并为法国组织全国委员会,使得法国的两大管理学的组织联合起来,法约尔的管理思想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法约尔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
论文有:提交给矿冶会议的关于《管理》的论文、《管理的一般原则》、《高等技术学校中的管理教育》、《管理职能在事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国家的工业化》、《邮电部门的管理改革》、《国家管理理论》等等。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开创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先河。
在其正被传播之时,欧洲也出现了一批古典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H•Fayol,1841-1925),法国人,是直到本世纪上半叶为止,欧洲贡献给管理运动的最杰出的大师,被后人尊称为管理理论之父。
与泰罗从工人出生相反,法约尔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
他的研究是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的。
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些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法约尔的著述很多,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强调教育的必要性;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
这三个方面也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
一、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法约尔通过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分析,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等五大职能)中提炼出来,成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
区别了经营和管理,法约尔进一步得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定义,他认为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企业中的每组活动都对应一种专门的能力,如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务能力、管理能力等。
而随着企业由小到大、职位由低到高,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加,而其他诸如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等能力的重要性则会相对下降。
二、教育的必要性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三、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法约尔认为十四项管理原则是: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
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公理”的形式为人们接受和使用。
因此,继泰罗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理论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法约尔论述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我们已经认识到领导的任务包括行使和完成六项基本职能,如果这些职能中任何一项没有行使,企业就可能破产,至少将削弱。
所以,在任何—个企业里,它的人员都应该能够完成这六项基本职能。
我们还看到,一个大型企业高级人员最必需的能力是管理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单一的技术教育适应不了企业的一般需要,即使工业企业是如此。
但是,当人们有成效地——尽最大努力推广和改进技术知识的时候,我们的工业学校在为未来的领导者提供商业、财务、管理和其他职能知识的方面,却什么都没做,或几乎什么都没做。
管理甚至也没列入我们高等土木工程学校的教育大纲。
为什么呢?是不是人们没有认识到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呢?不是。
假定从工人中选拔一个工长,从工长中选拔一个车间主任,从工程师中选拔一个厂长时,从来就不是或几乎不是根据技术能力决定选拔。
人们当然重视要有必要的技术能力,但在技术能力几乎相等的候选人中,人们总是选中那些具备较优的举止、权威、条理、组织及其他才能——即具备管理能力因素的人。
是不是这是因为管理能力只能从业务实践中得到,呢?我相信这是人们所提出的理由。
但这是不成其为理由的。
实际上,管理能力可以也应该像技术能力一样首先在学校里,然后在车间里得到。
在我们的职业学校里缺少管理教育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缺乏有关管理的理论。
没有理论就不可能有教育。
然而,还没有从广泛的讨论中得出普遍承认的管理理论。
并不缺少个人提出的理论。
但是,由于缺少普遍接受的理论,每个人都自以为拥有最好的方法。
在工厂、军队、家庭和国家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在同——原则的名义下极为矛盾的实际做法。
在技术的领域内,—个领导人不可能违反某些已确定的规则而不失去自己的威信,而在管理的领域内,他可以泰然地去做一些最令人恼火的事。
对所使用的方法,并不能以方法本身来评价,而只能由其结果来评价,但这种结果往往很遥远,一般来说很难和它的原因联系起来。
如果存在一种得到公认的理论——已为普遍的经验所检验过的一套原则、规则、方法和程序,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原则并不缺乏。
如果只需宣布原则就足以使它们占统治地位的话,那么我们到处都可以得到最好的管理了。
谁没有听到过人们上百次地宣布权力、纪律、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统一领导、协调力量、计划等等重要原则的必要性?必须懂得,仅仅宣布原则是不够的。
原则就像灯塔的光芒一样,只是指引那些认识自己目的地而行进的人。
一项原则若没有实现的具体办法就没有一点作用。
办法也并不缺少,而且数不胜数。
但是,好的与坏的办法交织在一起,并同时存在于家庭、车间和国家中,这是由于缺乏管理理论才持续下来的结果。
一般公众没有能力来判断管理的行为。
因此,重要的是尽快建立一种管理理论。
如果某些工业方面的领导人决定阐述他们认为最适合的企业发展的原则和实现这些原则的最有利办法的个人见解,那么管理理论的建立将不会太远也不会太难。
通过比较和讨论,就会迅速取得明确的认识。
但大多数重要领导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撰写、通常他们既没留下理论也没留下门徒就销声匿迹了。
因此不能太依靠这种来源。
幸亏对建立一种理论提供有益的帮助不一定需要管理一个大型企业或进行一项杰出的研究。
最细小的评论,只要提得中肯,都是有价值的,并且评论者的人数是无限的,我们希望:溪流一旦形成,就不再停止;问题在于去促成这股溪流的行进,启发大众讨论,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
我希望能从此产生一种理论。
做到这点以后,还必须解决教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