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讲师骗术之“三招九式”
引:道德与良知
笔者于2001年接受商业讲师培训开始,便感觉到了部分商业讲师的不对劲。
2004年进入某深圳某著名培训公司担任培训策划师,才初次洞察了某些顾问公司与商业讲师的伎俩。
在咨询工作过程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诸多企业对培训的需求之迫切。
面对企业的需求,某些商业讲师们却突破了道德底线,抛弃了良知,玩起了忽悠。
让我们揭开那层罪恶的面纱吧。
巧妙变脸:学历、职业经历、讲师资格、服务客户
跑到培训圈子里混,总得体面一下。
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学历上要提升一下了。
所谓的实战出来的大师,却缺乏足够的自信,大贬学历的无用的同时,自己也是不甘人后,非要弄个硕士博士学历。
国内的学历不中听,胆子大的弄个国外的嘛,反正也没人来查证。
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就是以讲故事见长的台湾某大师,号称是英国顶尖大学的博士,而且是双料的。
脑袋里没进水的人都会怀疑其真实性。
国内很多土产CEO们也不那么守规矩,您老做了企业老大,有丰富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实在没必要非弄个博士帽来装点脸面。
人家又不是来跟您探讨理论的,是吧?!
再说很多商业讲师的经历也很有趣。
许多讲师向培训中介提供个人简历时不免要加工一翻,通常的做法是:主管变经理、经理变总监,总监变老板,普调一级或连升三级。
更厉害的是,培训中介的专业水准加工真正能做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客户需要什么课,则将讲师的经理改一改以顺应形势。
比如,客户要求讲BSC,则讲师的经历就加上什么“担任过CHRO、推行过BSC”类似强有力的广告词。
经历之丰富,怕你不心动?
资格包装是公开的秘密。
称号齐飞:大师、宗师、专家、大家;实力非凡:十大、首批、一流、顶尖。
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阿猫阿狗满街窜”。
尤其是那大师认证,TTT认证有倒是比没有要好的,真正受过讲师训练也不错,至少讲演能力好了许多。
可笔者要问的是,您的专业水准是谁认证的?国外几个演讲大师们怎么评测您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水平的?
服务过的客户也是这些江湖讲师的通用招数。
把个人工作过的单位列到客户清单里是新手常用的手段。
还有就是把朋友的公司做成自己的客户,真要问起来
好有个照应。
更夸张的是直接列一些客户不相关的行业,以免容易露馅。
更有趣的是改名字。
改名字本身没什么可说的,问题有的是怕揭了老底才改就值得骂两句了。
时间杀手:破冰、做假灌水、互动游戏、经验分享
最重命的是,大多商业讲师是学员们的时间杀手。
学员们时间大多是宝贵的,是放弃了休息来学习的,是满怀热情来学习的,是慕“包装起来的名师”而来的。
培训中介与商业讲师狼狈,寻找到了如何混过那七小时的一天课程。
并且总结研究了几大手法。
请看这些讲师的表演。
所谓的“破冰”,名义上是让大家相互认识有利于授课效果。
实际上这一破,就可以“破”上大半天。
首先是学员间自我介绍认识,让你们记一下对方的年龄啦,籍贯等个人信息啦,交朋友啦,什么尊重同学啦,大道理铺开来,不怕你厌倦。
然后是讲师自我辉煌史,再就是大纲介绍、本课学习要求,然后是一阵走马观花地进入正式讲授部分。
正式讲授有自己真东西的不多,大多是拿来主义。
课程前期有多少商业讲师做过认真、专业、负责、细致的调研?没有。
培训中介内部有个规矩,真调研出来了,还真没本事讲出来,所以别,千万别,忍住。
您没注意到吧?!商业讲师就那一个教材,可以到所有公司去讲。
改就改个标题,换成客户对象就可以。
更有甚者,一个大客户管理可以到处忽悠。
还有张冠李戴的,题目是渠道管理,结果里面是经销商管理。
还有挂羊头卖狗肉的,题目是执行力等最新流行词,里面来个什么大杂烩。
最要命的是案例,编吧,这是展示培训讲师的精彩舞台。
还有就是跟风走,同样就那几个渠道模式的PPT加上客户拜访的内容,可以随培训市场之“势”而动,分别命名成“深度”营销、倍速营销、营销执行力、渠道管理等不同口味的课程。
名噪一时的某台湾大师给大家上课却是天天讲那几个宾馆、潜艇、儿童的故事。
他怎么不来点新故事呢?那么多学员的血汗钱,竟然换不来故事集的版本更新?依笔者看,这些商业讲师是以前肯定是厨师,一袋面粉可以做出各式糕点。
“互动”,本来是科学的。
可到了某些尤其是台湾讲师那里,就变成游戏了。
很多讲师都是在表演和沟通技巧上下工夫,从没有在真正的价值塑造上思考的。
其中一个技巧是,当讲师不懂时,就来个提问!一个学员不会,就下一个,再下一个,花上十分钟,讲师自己便有时间思考啦。
最后没办法就是留给你课后思考,
这毕竟不是本课程今天要讲的内容。
具体浪费时间的方法很多,比如分组讨论,光分组就要搞出许多花样,这样分完了,可以再找个方式分嘛。
总之不怕你讨论的快,按部门?按区域?按座位?按职位高低?按·#¥%……,弄得你没的说。
游戏是其中一个大法宝,无论是什么课程,都可以分组做几个摔鸡蛋、提沙筒、穿土豆的试验。
一旦你没找到办法或没成功,便可以从心态、能力、知识上“贬你没商量”。
那情形,看起来特像文革的批斗会。
商业讲师训练的最大骗局还是经验分享。
一天下来,冰也破了,基本内容也讲了,游戏也完了,最后时间还有不少哦。
最后一招来了:“我讲完了,该你们讲啦!”。
各个学员积极发言,结合自己实际找心得体会。
讲师控场做主持人,“激励”学员积极发言,什么“学员压力大过讲师压力啦”、“你不发言就是不主动不积极无头脑无方法啦”、“各组之间也来个竞争啊”。
谁没有个面子啊,于是大家积极讨论。
论来论去,大家讲的是比讲师还要系统完善,各组轮流发言且记录在案。
讲师记录下来,照单全收,又拿到其它公司去忽悠啦。
您看,谁在给谁上课?讲师
没东西可讲的时候,就说,我是组织你们学习嘛。
一派无耻嘴脸。
虎头蛇尾:躲
这最后一个秘诀就是“走为上”。
商业讲师大多懂PCDA,懂培训评估,可到了自己那里便合理规避了。
请问现在听过大师内训课的朋友们,有谁可以在课后与培训中介或讲师“互动”过?有哪位大师在课后,也敢于在课后与学员沟通?
无非就是怕漏了马脚,笔者一直这样说,“泥捏的腿是下不了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