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标:一、科学理念:1、知道昼夜的成因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相关。

二、过程与方法: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实行验证。

2、选择恰当的材料参与模拟实验、使用实验搜集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总结自己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理解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解释。

3、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科学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昼夜形成的秘密,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说。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知道的地点和知道时间,推测其他地区的所处时间,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相关。

教学准备:即时贴,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合作探究记录表、课件等。

课型:科学探究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情境导入。

1.谈话:孩子们现在是3时10分,我们在教室里学习。

2.12个小时前的晚上3时10分,你们在干什么?(在睡觉)3.24小时前,昨天下午3时10分呢?(也是在学校学习)我们的生活规律就是这样,白天——晚上,晚上——白天,然后又是晚上。

我们把白天称为“昼”,晚上称为“夜”。

白天和黑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着,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索——《昼夜交替现象》。

二、激发兴趣,大胆猜测。

1、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相关?(地球和太阳)生:太阳升起来照到地球就有昼,太阳从西边落下去就是夜,明天又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昼夜就交替了。

2.如果太阳与地球是固定不动的,地球还会有昼夜现象吗?会交替吗?生:永远一半是昼。

一半是夜。

3.太阳和地球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4.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是什么原因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出示课件)先小组讨论,然后再全班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提出的假设最多。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交流,指导)5.交流、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观点?(学生汇报,教师画示意图并总结)。

三、建立模型,设计实验:1.谈话、互动: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种的猜想,都很有自己的观点,那这些猜想到底是不是准确的呢?与其纸上谈兵,不如动手试试。

我们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准确,要做模拟实验就必须选择与模拟对象相似的物体来替代。

我们做这个实验研究的是太阳与地球,太阳会发光发热,用什么来代替太阳呢?(蜡烛、手电筒.......)师出示手电筒。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能够用什么来代替?(球)2.协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模型材料:好的,(师出示玻璃球)这个球能够吗?为什么?(不能够,因为地球是“不透明”(师板书)。

那这个个呢?不透明的。

(师出示蓝色发光球)(不能够。

因为地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师板书)。

那用什么来模拟地球最合适?生:地球仪。

3.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1)把地球仪当作地球,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2)用即时贴在地球仪上的中国版图做标记,这就是我们的家。

4.小组合作,设计草图:我们已经选择好了合适的模拟实验材料,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你们小组提出的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观点,先小组合作设计模拟实验方案,画出示意图,设计完成之后再全班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最科学。

(1)学生合作设计方案,教师巡视、交流、指导。

(2)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的设计方案(学生汇报,教师给以鼓励)四、模拟实验探究发现:1.这些方案能否让即时贴也就是北京出现昼夜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在动手实验之前。

老师有一个温馨的提示给你们。

(师出示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2)实验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

(3)认真观察:即时贴处昼夜会不会变化?(4)完成实验记录表,作解释。

2.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小组合作实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过渡:各小组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注意每个小组上台要边演示边讲解。

(实验情况能否解释昼夜交替)3.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

4.实验小结:提问:我们在做这几个模拟实验时,你们发现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只要太阳绕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实行圆周运动就能够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圆周运动)(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思维过程。

更是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

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而且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实行分析,归纳得出地球或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点。

)五、引发争辩,激励碰撞:1.这么多种情况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到底那一种才是准确的呢?2.我们在验证自己的观点时,也能够质疑别人的观点,看看哪一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3.有序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争辩,师适时点拨、发难、引导。

六、拓展延伸,情感提炼:1、谈话: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于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和假设,通过模拟实验,排除了一些不可能的假说。

其实,科学合理的解释只有一种,到底哪一种才是符合真实情况的准确解释仅仅依靠我们的模拟实验能不能找到准确答案?2、那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遗憾呢?(不会)因为我们还是有收获的,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谈体会)3、小结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持续地交替”这个问题,还不能过早下定论,我们能够继续思考,观察,怀疑,争论……从古至今,就有很多人为之苦苦思索,也是在持续的思考,观察,怀疑和争论中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地球的运动》这个单元,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去发现,下节课,我们将来回顾人们理解地球的历史。

最后一句话,老师和同学们共勉:科学的成功在于多尝试一下!(注:“漳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观摩课暨专家讲座活动”——执教的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地球:猜想:验证:发现:不透明贴图1 ()不发光贴图2 ()贴图3 ()圆周运动贴图4 ()……(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相关。

2.过程方法: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实行验证;做好模拟实验和使用实验收集的数据;根据实验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理解到同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步骤课始,教师播放与白天和黑夜两个时间段相关的自然景观,学生欣赏之后,教师告诉学生白天也称为昼,黑夜(晚上)也称为夜。

1.问题研讨,获得昼夜交替现象的初步理解(5分钟)【30秒】(1)昼和夜有什么不同?【主要是亮与暗】。

【1分30秒】(2)是谁让地球出现昼夜现象呢?(点击投影)【太阳,当地球被太阳照到,地球的一面就亮,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昼;当地球没被太阳照到,地球的一面就暗,我们这种现象称为夜。

】【3分钟】(3)让我们来看一下昼夜现象的动画,谈谈你所知道的与昼夜现象相关的知识?(板书在黑板一角)【昼夜交替1次24小时;昼夜是交替出现的(当学生说到此时,教师板书“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与太阳和地球的运动相关;一年中昼夜是有长短的;甚至有学生还会具体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2.小组讨论,提出多种假设(11分钟)【2分钟】(1)太阳和地球怎样运动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学生回答出一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学生也尝试画在纸上。

】【5分钟】(2)地球和太阳运动时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除了上述运动情况,还可能有哪些情况也会出现昼夜交替呢?【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把讨论结果用“示意图+简单文字”的方式记录在假设一栏中。

(投影)我们每一组有6张记录纸,每一张纸上要画出不同的运动情况,少了能够到前面来拿;每一个同学都要轮到画一次;当你们画出一种时,老师会奖励一个喜洋洋图章。

】【4分钟】(3)整理自己的假说:【教师请学生上前面汇报,当学生说出一种时,教师在黑板上展示自己先前准备的小展板(上面画上了学生可能想到的一些情况,每一块展板上一种情况,同时按照太阳动与不动予以分类展示);学生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将自己小组的假说实行分类,并实行整理,为下一步实验验证做好准备。

】3.景象模拟,通过实验证实(15分钟)【1分钟】(1)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假设都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吗?怎样才能证明呢?今天我们就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4分钟】(2)教师出示地球仪、蜡烛、转盘,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能够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实验吗?请一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帮忙,其它同学观察地球转到哪里出现了昼,转到哪里出现了夜?(小孩面对太阳,就是昼)并且转动一圈昼夜交替了几次?并填写表格,学生练习填写。

【演示过程中,教师提示:板的四个方向要与教室的四个方向一致;地球支架总是朝着一个方向(西);公转要围绕板上的圆实行;找到小孩作为研究对象。

】【10分钟】(3)学生自主模拟实验。

判断哪些假设是能够用这样的器材完成模拟实验的。

【PPT温馨提示:板的四个方向要与教室的四个方向一致。

地球仪在转动时,支架总是保持一个方向不变。

公转要围绕板上的圆实行。

找到小孩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中要做好分工,每个同学轮着动手模拟一种运动情况。

大家要仔细观察贴小孩的地方会发生昼夜现象吗?特别要数一数运动一圈,小孩能够看到昼夜交替几次?实验完毕,完成表格填写,并将器材放回原处。

】4.图像分析,使用一般规律(6分钟)【1分钟】(1)汇报实验结果。

【3分钟】(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上述四种现象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仔细观察这些现象,你能发现昼夜交替现象出现时,太阳和地球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

在研讨中获得“太阳和地球之间发生圆周运动”是促动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2分钟】(3).随后教师请同学们来看看其它的假说是否存有着圆周运动,他们可不可能会促动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判断中要始终围绕“星体之间是否出现圆周运动?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昼,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夜?哪个星体发生了自转,哪个星体发生了公转?”等描述予以检验。

5.资料推荐,寻求新的证据(3分钟)【2分钟】经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有很多情况会发生昼夜交替现象,在没有新的证据前,前面那些相关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暂时是准确的。

在最早的科学理解中,历代科学家也是这样想的,但他们并没有终止研究的脚步,通过各种天文望远镜、宇宙飞船等仪器进一步观测宇宙,获得了各种新的证据(学生自读证据,思考我们的哪些假设是准确的呢?)①太阳要绕地球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

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时。

也就是说约要43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那这与我们看到的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的现象相符吗?②地球绕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也就是说需要一年的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