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器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换热器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换热器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摘要——该换热器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换热器企业522家,从业人员26100人。

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换热器产值182570.72万元,较2016年155128.49万元增长17.69%。

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88424.17万元,较去年74865.95万元同比增长18.11%。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路径是,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和引领、以工业强基和质量提升为基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侧翼。

这一战略路径十分清晰地告诉人们,中国制造业着力于通过自身的努力,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系统地推进。

实施这一战略路径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从整体上提升中国的制造业,使中国制造业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

《中国制造2025》是贯彻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是致力于提高制造业供给能力的重要实践。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分析1、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基于净出口、投资、消费的经济结构,但是这种经济结构并不利于我国的长期的经济发展。

为了让经济结构符合经济发展,我国把新常态引入到了经济发展中去,但是新常态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让我国的经济无法快速发展,比如说财政收支平衡受影响,银行储蓄变动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应该把控经济发展新常态趋势,应对不良影响。

2、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降低对外依赖度。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仅要求各种创新资源的充足投入和有效整合,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完整的创新链条和良好的生态系统,以应用促发展,加强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

二、宏观产业政策1、打造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民营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2、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制造业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今年以来,我市强势开局、精准发力,引进了一批能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央企名企,落地了一批事关“十三五”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填补了台州制造业体系中的一些空白,台州制造的产品将遍及海陆空各领域,成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镇。

这也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台州制造的品牌和实力注入了新的动能(因产业集聚效应,仅无人机产业基地将为台州带来1000亿元的新增产能),显示了超常的“台州力度”。

加上相关领域的一系列重磅举措,共同为台州接轨“中国制造2025”打下坚实基础,台州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非常鼓舞人心。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1、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积极的因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在不断地积累增多。

从下半年来看,外部环境确实有很多的变数,不确定性、不平衡性有所上升。

从外部来看,上半年世界经济呈现复苏的态势,复苏的同时也有一些分化,但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这对世界经济复苏会构成一个重大的挑战,对我们来讲也增加了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

从内部来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稳定性还有,当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关期,下一步,要坚定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内需,使经济运行始终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

2、充分利用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加强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清洁技术、清洁能源开发等方面的交流对话,积极参与工业绿色发展相关谈判和相关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公平、透明、合理的全球绿色发展新秩序。

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等的合作,继续推进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工业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交流。

在中欧、中美及相关国际组织等合作框架下,推动双边及多边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相关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深入推进中欧绿色产品政策交流与对话,加强中美绿色能源开发利用领域交流合作。

支持港澳等地区与内地合作开展节能环保展示交流活动。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本地区生产总值2657.79亿元,比上年增长6.5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62亿元,增长5.54%;第二产业增加值1647.83亿元,增长11.89%第三产业增加值797.34亿元,增长7.4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0.76亿元,同比增长10.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4.43亿元,同比增长10.32%。

国税收入398.67亿元,同比增长6.07%;地税收入亿元33.22,同比增长11.82%。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2%。

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66%,衣着上涨1.05%,居住上涨0.6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16%,医疗保健上涨0.6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74%,交通和通信上涨0.85%。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618.27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79.91亿元,比上年增长8.33%。

规模以上AA、BB、CC、DD(含换热器)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144.50亿元,增长9.20%。

AA完成增加值467.85亿元,增长8.53%;BB完成工业增加值376.95亿元,增长6.84%;CC完成工业增加值220.78亿元,增长11.96%;DD完成工业增加值146.74亿元,增长6.2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9%。

实现利润总额4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9.49%。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76.79亿元,比上年增长6.77%。

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147.58亿元,增长7.7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29.21亿元,增长10.75%。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78.84亿元,同比增长8.9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718.36亿元,同比增长7.89%;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79.59亿元,增长7.66%。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23.63亿元,增长11.22%。

民间投资3564.74亿元,增长8.74%。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65.20亿元,增长5.68%。

重点项目1284个,完成投资2891.33亿元,增长8.47%。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8.12%。

城镇实现零售额1080.67亿元,增长5.93%;乡村实现零售额551.36亿元,增长5.1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355.39,增长6.55%。

实际利用外资66292.49万美元,同比增长58.25%。

外贸进出口总值223.28亿元,同比增长50.32%。

其中,出口总值145.13亿元,同比增长59.25%;进口总值78.15亿元,同比增长59.92%。

(二)区域周边核心城市国民经济发展概况海南省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推动全省制造业创特色、扩规模、强实力、增后劲。

我省将紧盯医药等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领域,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五个一”目标:有一批智能化水平较高的制造业企业、品牌和产品,有一批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产业园区,有一批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有一批满足先进制造业需求的工程技术、检测认证等配套设施,有一套扶持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

我省将重点创新原研药、仿制药、临床短缺药及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等。

到2020年,全省医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美安“新药谷”初具规模,新型化学制剂、精细创新原料药规模达到全国中等水平,抗生素类、多肽类药物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南药、黎药、海洋药物开发有良好开端。

到2025年,医药产业争取达到千亿元级规模,南药、黎药、海洋药物产品和健康产品、医疗器械达到一定规模,初步形成医药研发创新、“互联网+医药”及营销总部结算等全价值链产业体系,部分医药品种和医疗器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全省将支持发展光伏制造装备、磷酸铁锂电池、车用沼气、生物树脂、可降解塑料等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突破性发展水处理高效絮凝剂、高性能膜材、环保涂料、洁净产品等环境友好型、替代进口的新功能材料、建筑材料、无纺材料等。

到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2至3个细分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同时,重点发展新型智能终端、3D打印、传感器、服务用机器人等,围绕智慧生活、智慧旅游、医疗健康等领域,积极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突破性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终端;壮大高效节能变压器、新型智能成套高低压开关设备等电器元器件,以及智能检测终端、电子式互感器、节能环保型电线电缆等智能变电站设备的产业规模。

到2025年,在某些专用领域形成品牌和竞争力。

在汽车制造上,重点生产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提高海马、康迪、瑞华等企业的整车生产和研发能力。

加快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配套引进汽车发动机、动力电池等技术含量高的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几家家具有较强研发生产能力、参与国际分工的零部件企业集团;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应用促进汽车制造转型升级。

到2025年,整车、电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

在油气产业上,我省将以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传统化工产业升级为主要方向,打造海南油气产业新优势。

重点培育以海南炼化为龙头的石油、芳烃、乙烯集群,以中海化学为龙头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

到2020年全省油气产业的智能化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清洁生产水平、质量效益等达到国内领先标准,主要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建成在全国乃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有重要影响力的油气商储贸易和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第二章区域内换热器行业发展概况一、换热器产业发展现状换热器(heatexcha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二、区域内换热器行业发展概况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换热器企业522家,从业人员26100人。

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换热器产值182570.72万元,较2016年155128.49万元增长17.69%。

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88424.17万元,较去年74865.95万元同比增长18.11%。

2017年区域内换热器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2978.46万元,同比2016年53480.35万元增长17.76%;行业净利润15853.40万元,同比2016年13830.06万元增长14.63%;行业纳税总额36045.22万元,同比2016年30663.73万元增长17.55%;换热器行业完成投资43546.88万元,同比2016年38404.52万元增长13.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