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债指数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国债指数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国债指数与上证指数的关系国债指数是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固定利率国债为样本,按照国债发行量加权而成。

国债指数上升代表利率下降,流动性宽松;相反,国债指数下降代表市场利率上升,流动性收紧。

国债指数使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基金三位一体的指数体系基本形成。

目的是反映我们债券市场整体变动状况,是我们债券市场价格变动的"指示器"。

上既为投资者提供了精确的投资尺度,也为金融产品创新夯实了基础股市大跌,可能造成部分避险资金流入债市,推动上涨。

另外,国债指数还和利率有关,利率升高,国债指数可能下跌。

反之,升高。

股市是经济晴雨表,预期经济前景不佳的时候,一些稳健型的投资者会卖出股票,投入债市。

造成债券指数上涨。

反之,经济良好,会投入更多的钱到股市以获取更高利益。

从这里可以看出资金的流动。

债市向下,就有资金进入股市,股市资金多了,就可能上涨。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国债指数月线图为什么说国债指数的波动结构很重要,这是因为它的波动通常与上证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虽然也会有短暂的正相关时期,但这种时期非常短。

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趋利性决定了它永远是回避风险而向有利润的市场中流动。

所以,才会使得这种负相关关系成立。

国债指数波动通常与上证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上面的图,可以比较明确地看出国债指数波动与上证指数间的关系。

图中棕色框中,上证指数是下行趋势时,国债指数是大级别上涨趋势。

但上证指数出现低位转折时,国债指数仍然继续在创新高,或者它表明跨市场套利的资金,尚没有从债市大规模流出,并向证券市场迁徙。

而当上证指数二次回压时,国债指数该上行趋势终结,转而进入平台型波动状,此时,债市资金大量外流,并向证券市场迁徙的现象变得明显。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知道上证指数的低位转折,总是发生在国债指数的高位转折之前,而二次回压时,才是真正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的时候。

因此,判断国债指数的高位转折,对验证A股市场是不是出现低位转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通常人们所说的炒股看大势,按我个人的理解,并非是盯着上证指数的波动看。

其最真实的内在缘由,是看资金流向的大势。

大资金流入的方向,即是利润产生的场所。

如果证券市场连大资金都不肯流入,何来大行情?上图的三点结论,有着普适性。

对于长期奋战在证券市场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上图只是说明国债指数与上证指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把握趋势行情,已经足够用了。

但是,我们很多人并不满足于此。

因为,有融资能力的人,更希望知道什么时候利用资金杠杆放大操作是安全的。

股指期货是一种放大方式,但并不适合于股票单向做多思维的人放大资金做(会死得更快)。

相对地讲,在中国A股市场上,单向做多套利还是比较容易的。

关键问题是,你得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可以放大做多的时候。

以上图的二者关系论,通常要确定国债指数高位转向之后,放大做多才是可靠的。

既然大资金已经确认从债市迁徙到证券市场,那必然是要有一定的运作时间。

所以,这么论的话,国债指数的大级别高节点的确认就很重要了。

国债指数日线与周线已呈明确顶背离而目前国债指数的顶背离状态,是由日线到周线乃至月线,逐步出现顶背离状态。

目前的日线与周线是明确的顶背离,而月线只差一点点。

它需要MACD指标DIFF<小于DEA的下穿确认,RSI月线已经是背离了。

所以,这里形成高位转折的概率很大。

而且,从它的波动结构看,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目前已经到了一级上行推动结构的末端了(见上二)。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会说不要太看空。

况且后面的宏观紧缩政策可能出现转向,连续两个月的企业经理人采购指数下滑,意味着继续收缩信贷,会伤及中国经济。

而市场最纠结的两个问题,一是去年末说的欧美互斗;二是国内信贷紧缩。

当二者都有了定论后,相信市场必会有一轮行情。

而国债指数的高位转折出现被确认,那将是大级别资金向证券市场迁徙之时。

看到这个信号,就可以全力做多。

现在看,一切都很快,上周国债指数的最高值是126.02,已经切入了时间价格平衡点区域。

以我个人看,八月初将可能会是国债指数确定性进入平台整理的时期,那时的行情必然会好。

所以,如果是以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现在就是应该做准备的时候。

而且以江恩轮中之轮论,在其从91元上行的第76个月-77个月间,关键的时间价格平衡点是126.5士0.5,通常这样的位置有极强阻力。

不经一轮调整,难以一跃而过。

不要问我为什么,江恩轮中之轮本就源于玄学,圣经与天体运行学是它的根基。

此外,我还是不太相信,大级别资金都能做右侧交易。

比如上周有号称3200点之上减仓减到一股不剩的三家私募,且不说你们的净值变动是瞒不过人的,即便你们真是一股没有,而在未来趋势转折后做右侧交易。

如果确定,那太好了,后面那些喷发出来的追高盘,一定是你们这类手中一股皆无的大级别资金。

基于此,我相信会有一次让人兴奋的喷发。

债券指数与股指的关系(100602)(2010-06-2 22:36:22)在两年前,看左安龙的【今日股市】中,曾经讨论过债券指数与股票市场指数之间的关系,主要的意思是债券与股市的形态是反向的。

因此我专门将债券指数与其他我关注的指数放在一起,但我从来没有从指数之间比较来思考股市的各种问题,这主要是一个思考习惯问题。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风险偏好是不同的,前者对风险是极度厌恶的。

这样股市则在低位时,这些原本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开始减持债券而逐步进入股市,说明股市的风险处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了。

就是指数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可以判断股市的风险程度。

这是金融市场内部的平衡要求。

近几日债券指数开始回落。

但这不是股指走强的依据,我判断为反弹,因为指数之间还没有出现极端走反的征兆。

这里有一个问题,债券对银行利率十分敏感,这是由于预期收益率造成的。

这样我们也可以理解真正的加息周期中股市是上升的。

所以对加息的害怕是无法理解的。

当然不同行业对资金的需求是不同的,对资金极度依赖的企业影响就较大,但是在经济景气周期,成本的转嫁是没问题的。

站在技术角度而言,这些都是多余的。

但是,视野不妨开阔一点,这样至少可以作为一个工具作为判断思考的依据。

资金总是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商品市场以及其他投资品市场中流动,当然银行是资金的一个主要集散地。

投资者总是依据自己的判断对风险作出权衡,选择资金的出路。

此起彼伏就是资金的流动所产生的必然现象。

流动性投放过度,就必然会出现泡沫,这是前期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主要原因。

在流动性很充裕时,不收缩流动性就无法解决市场泡沫问题,不是这个地方就是那个地方!我前期看到有人说加息才是股市上升的开始,这是很有道理的。

加息意味着经济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必须要有承担合理的融资成本。

而消费的良性循环就可以承担合理的价格上涨。

在经济发展中一个清晰的轨迹就出现了:加息周期开始,经济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债市回落,股市上涨;减息周期开始,经济不景气周期出现,债市上涨,股市出现下跌。

当然肯定存在一个过渡阶段,用不同方式控制市场的流动性及成本。

在特殊阶段,有特殊的含义。

如2009年股市上涨,而债券是窄幅波动。

主要是政府释放了大量流动性所致。

市场需要的是整体平衡。

就是说释放的流动性足以支持债券以及股市的高位运行。

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分析。

一个朋友偶然说起和债券指数和股票指数的关系,进入证券市场以来,除了关注股票外,也一直在关注债券。

债券是一个很好的防御投资品种,一个很好的避险港湾。

朋友说起股票和债券呈正相关,回来看了下,并对其指数做了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必然联系,却有些规律。

比较明显的规律是:1、股市高位下跌的时候,债券市场也跟随下跌。

2、在股市走向最恶劣的时候,债券市场提前走好,一半提前半年左右走好。

这点这样解释:股市下跌,热钱避险涌向债券。

3、在股市走好的时候,尤其是趋势比较明显时,热线逐步转移股市,债券市场逐渐走平,或走弱。

这点根据热线逐利的观点解释。

股市下跌时候,企业债会受到拖累,03年到04年国债随股市走弱,不太明白是什么原因。

CPI与股市波动关系没有必然联系,但是CPI物价指数如果涨幅太高,央行会调高利率,利率调高会遏止资金流动性,股市是需要资金的,资金流动性下降会让股市出现下跌。

而且利率水平是可以衡量股票市赢率的。

市赢率是对股票的一种估值,一般反比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但是以现在的CPI为负的情况证明现在还处于通缩状态一般CPI控制在3%以内为温和通胀对市场利好如果一年期定期利率水平在3% 对应市赢率合理范围就是33倍上下5倍即28-38倍,如果利率提高到5%,那么对应市赢率合理范围就是15-25倍,所以CPI的指数间接会对股市的资金状况与估值水平产生影响下面转一篇文章,颇有见地。

现金资产长期管理策略从长期的角度看,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尚未经历南宋辉煌文化的顶峰或者1990年美国海湾战争的霸气前,仍处于一个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前进的历史阶段。

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拥有的强烈的致富欲望、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入、经济规模和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国际经济合作大框架下的产业链分工地位的总体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从长期看,应能够创造约等于长期通货膨胀率的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居民手头财富的增长,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带来的境外投资资金的加盟,证券市场从需求看,总体仍会是处于一个长期的上升通道。

即使考虑到全流通过程中不断释放的大小非供给增量因素(这部分目前如果全部流通,会带来11万亿的增量资金需求),但相对于上面提到的未来长期的资金供给来看,仍然不算一个大的数字。

所以,指数整体上看,未来还将是一个长期上升的趋势。

这是从市场整体上来看。

再从市场内部结构化来看,目前15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无论从经营稳定性,核心竞争力,还是长期成长性来看,都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么实际上,他们的增量股份流通的过程中,是不会容纳如上面估算的那样多的资金的。

所以,实际上,其余的,好的,有前景的上市公司,在整个市场总体已经供不应求的基础上,他们会吸纳掉那些坏公司容纳不了的资金,这将直接导致他们的股份在一个更大的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更快速得膨胀起来。

投资这类有前景的上市公司,构造一个这样的组合,除了能够跟踪指数的长期成长,应对长期通胀外,应当还能够获得一份相当可观的长期超额收益。

找到这样的道路固然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是很遗憾,目前我们不可能区分哪些公司是有前景的。

至少我不能。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法分享那些公司的长期成长前景了。

我知道,在证券市场上,没有一个长期成长的牛股不是靠资金的挖掘和堆砌出来的。

目前和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证券市场中能够发掘并且投资这类优秀股份的力量无非以下几类:1:公募基金2:私幕基金3:企业自己的资金4:个人投资者这之间,私幕基金由于面向的对象较为特殊,一般都比较短视,他们可能更多得在这个市场上讲一些短期的故事,赚取一些快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