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口腔疾病预防知识问答

12.口腔疾病预防知识问答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问答目录1 .什么是口腔健康?2 .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 .口腔疾病可以预防吗?4 .常见的口腔疾病有哪些?5 .什么是牙齿健康?6 .什么是龋病?7 .龋病有什么症状?8 .如何预防龋病?9 .什么是窝沟封闭?10 .为什么说预防“六龄牙”龋齿很重要?11 .什么是牙周病?12 .牙周病有哪些表现?13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14 .引起牙周病的因素有哪些?15 .如何预防牙周病?16 .牙齿缺失有何影响?17 .漱口有什么作用?18 .如何正确刷牙?19 .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如何刷牙?20 .为什么说睡前刷牙更为重要?21 .如何选用牙膏?22 .如何选择牙刷?23 .如何保管使用牙刷?24 .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危害口腔健康?25 .孩子有不良口腔习惯怎么办?26 .为什么要矫治前牙反咬合(地包天)畸形?27 .学龄前儿童应多长时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28 .学龄儿童最大的口腔变化是什么?29 .学龄儿童牙齿排列不齐怎么办?30 .食物嵌塞怎么办?31 .牙本质敏感怎么办?32 .怎样清洁活动假牙(可摘义齿)?33 .“全国爱牙日”是哪一天?1 .什么是口腔健康?《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指出,口腔健康包括:无口腔颌面部慢性疼痛、口咽癌、口腔溃疡、先天性缺陷如唇腭裂、牙周(牙龈)疾病、龋病、牙齿丧失以及影响口腔的其他疾病和功能紊乱。

2 .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端,具有咀嚼、吞咽、言语、感觉和维持颌面部形态等功能。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

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相互影响,常见的牙周病会诱发或加重全身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早产等。

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某些血液病等也会在口腔有所表现。

3 .口腔疾病可以预防吗?口腔疾病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的。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定期口腔专业保健相结合可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4 .常见的口腔疾病有哪些?常见的口腔疾病有牙周病和龋病。

2005 年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 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中老年人牙周疾病患病率在85%以上,中年人和老年人龋病的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

5 .什么是牙齿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牙齿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6 .什么是龋病?龋病俗称虫牙,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硬组织中的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造成牙体硬组织缺损。

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龋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7 .龋病有什么症状?龋病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只有通过定期检查才能发现,及时治疗效果好;如任其发展,会出现疼痛、肿胀、牙根发炎,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可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最终发生牙体缺损,形成龋洞,可导致牙齿丧失。

8 .如何预防龋病?(1)氟化物可有效预防龋病,如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以及口腔医生使用的含氟涂料和氟化泡沫等。

(2)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窝沟龋。

窝沟封闭的适宜年龄:乳磨牙在3~4 岁,第一恒磨牙(六龄齿)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 岁。

(3)少吃糖,少喝碳酸饮料。

摄入过多的甜食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

9 .什么是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窝沟封闭后还应好好刷牙,在进行定期口腔检查时,如果发现封闭剂脱落应重新封闭。

10 .为什么说预防“六龄牙”龋齿很重要?“六龄牙”是指儿童在六岁左右萌出的恒磨牙,也是口腔中萌出时间最早的恒磨牙,其咀嚼功能最强大,也最容易发生龋病,甚至造成过早脱落,所以保护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很重要。

可采取窝沟封闭的方法预防“六龄牙”窝沟龋。

11 .什么是牙周病?牙周病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牙龈炎和牙周炎。

12 .牙周病有哪些表现?牙周病常见的早期表现是刷牙或进食时出现牙龈出血。

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牙龈肿胀,咬物无力,牙齿松动、移位,口腔异味,甚至牙齿脱落。

13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牙周病的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齿缺失。

牙周病还会影响全身疾病:(1)孕妇在怀孕期间,牙周病病情会加重,严重者甚至可诱发早产。

(2)牙周病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

(3)伴发牙周病的胃溃疡患者,胃溃疡治疗后的复发率增加。

14 .引起牙周病的因素有哪些?牙周病是多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病变,局部因素、全身因素、行为和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都是牙周病的危险因子。

(1)牙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膜,如果牙齿表面的牙菌斑没有及时清除,就会被唾液中的钙、磷离子钙化形成牙石,牙石是引起牙周病的重要因素。

(2)牙周病的发生与全身健康状况有关,有糖尿病、内分泌失调的人得牙周病的几率更高。

(3)吸烟者患牙周病的几率和严重程度都高于非吸烟者。

吸烟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使牙周病更容易复发。

(4)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可诱发牙周病。

15 .如何预防牙周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或牙间刷;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清除牙石;戒烟;保持心情舒畅。

16 .牙齿缺失有何影响?牙齿缺失会影响面容美观、发音、咀嚼和消化功能,应及时修复。

17 .漱口有什么作用?饭后漱口可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有效的含漱还能消除口臭,使口腔清洁、舒适。

一般漱口用清洁水或盐水含漱即可。

若口腔患病,也可用加有药物的含漱液漱口,能帮助减少口腔致病微生物的数量,或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漱口不能代替刷牙,因为它不能有效地清除已经形成的牙菌斑。

18 .如何正确刷牙?先将牙刷毛放在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刷毛朝向牙根,呈45 度角,水平原位颤动数次,然后用刷毛拂刷牙齿表面,上牙要顺着牙缝向下刷,下牙要顺着牙缝向上刷。

牙齿的内侧面也要用相同的方法刷到,门牙内侧面要把刷头立起来刷咬合面要来回刷。

刷牙要面面俱到,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不少于3 分钟。

19 .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如何刷牙?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每餐后均应刷牙以清除菌斑和滞留的食物残屑,建议选择正畸专用牙刷和牙间刷清洁牙齿。

20 .为什么说睡前刷牙更为重要?许多人习惯于晨起洗脸刷牙,但对晚上刷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不去刷。

其实晚上刷牙比早晨更重要。

白天进食后,由于唾液流动、说话、饮水、饮食可以部分清除口腔里的食物残渣,这就是口腔的生理性自洁作用。

但晚上睡眠时口腔的各种功能活动停止或减缓,唾液分泌减少,对口腔、牙齿都起不到自洁的作用。

如果睡前不刷牙,食物残渣就会较长时间停留在牙缝间,细菌以此为养料,大量生长繁殖。

如果在睡前把牙齿刷干净,尽量把食物残渣和软垢去除,可以大大减少细菌的滋生,对预防龋齿、牙周病的发生,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起到很大的作用。

21 .如何选用牙膏?刷牙时使用牙膏,可帮助去除食物残屑、软垢和牙菌斑,有助于消除或减轻口腔异味,使口气清新。

成人每次刷牙只需用大约1 克(长度约1厘米)的膏体即可。

如果在牙膏膏体中加入其他有效成分,如氟化物、抗菌药物、控制牙石和抗敏感的化学物质,则分别具有防龋、减少牙菌斑、抑制牙石形成和抗牙齿敏感的作用,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牙膏。

22 .如何选择牙刷?选择设计合理的保健牙刷,特点是牙刷头不能太大,顶端是椭圆形,刷毛是软而细的优质尼龙丝,刷柄便于抓握,要足够长而粗。

23 .如何保管使用牙刷?每次刷完牙后,应将牙刷冲洗干净,并甩干水分,牙刷头朝上放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细菌繁殖而污染刷毛。

牙刷应每人一把,防止传播疾病。

尼龙牙刷不能浸泡在沸水中,更不能用煮沸法消毒,因为刷毛受高热易弯曲变形。

牙刷用旧后刷毛弯曲,不仅失去清洁作用且会擦伤牙龈,应3 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24 .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危害口腔健康?(1)不当喂奶法,即长期偏一侧喂奶,可造成婴儿颌骨发育不均衡。

(2)单侧咀嚼,可造成面部一侧发育不良、不对称,且一侧牙齿缺乏自洁作用,堆积牙石,导致牙周疾病的发生。

(3)口呼吸,可造成上前牙前突,唇肌松弛,上下唇不能闭合,形成开唇露齿,导致口腔粘膜干燥和牙龈增生。

(4)吮唇、咬舌、咬颊,常吮下唇可形成深覆合;吮上唇可形成反合;咬舌可形成开合,咬颊可影响后牙牙位及上下颌的颌间距离。

(5)咬笔杆、咬筷子、吮指,可使上前牙向唇侧移位,下前牙移向舌侧,造成牙位不正。

(6)其他,如长期一侧性睡眠、硬物作枕头都可造成错合畸形,用牙咬瓶盖和硬物等会造成牙齿损伤。

25 .孩子有不良口腔习惯怎么办?儿童有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等,应尽早戒除,否则会造成口颌畸形。

如果3 岁以上的儿童仍存在上述不良习惯,且不能通过劝导而戒除,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通过适当的矫正方法,帮助其戒除不良习惯。

对有口呼吸习惯的孩子,应检查其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有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鼻甲肥厚等病症,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26 .为什么要矫治前牙反咬合(地包天)畸形?前牙反咬合俗称“地包天”。

上颌骨发育不足和遗传等先天因素是前牙反咬合的病因,不良的喂奶姿势和儿童的不良习惯也可造成前牙反咬合。

前牙反咬合可限制上颌骨发育,导致下颌过度前伸,造成颜面中部三分之一凹陷,明显影响面貌,早期矫治可纠正或减轻面貌改变,取得相对好的治疗效果。

27 .学龄前儿童应多长时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3~6 岁是儿童患龋的高峰期。

该阶段牙弓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换牙做准备,但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龋齿。

所以,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 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28 .学龄儿童最大的口腔变化是什么?人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有20 颗,一副是恒牙,为28~32 颗。

学龄儿童口腔的最大变化是换牙。

在此阶段,孩子的20 颗乳牙会逐渐换成28 颗恒牙。

牙齿替换是一个生理过程,正常的顺序是乳牙先松动脱落,恒牙再萌出。

如果乳牙未掉、恒牙已先萌出,新萌出的恒牙常不能顺利进入牙列,此时应尽早就诊。

29 .学龄儿童牙齿排列不齐怎么办?刚萌出的两颗上前牙之间间隙较大,正常情况下会随着其他前牙的萌出,间隙自动消失。

如间隙过大或不能自动关闭,应到医院检查。

通常在12 岁左右,乳牙完全替换为恒牙。

如果存在牙齿排列不齐等咬合畸形,可在此时期进行矫正,易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0 .食物嵌塞怎么办?食物嵌塞,俗称“塞牙”,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口腔不适之一。

遇到塞牙情况时,应立即刷牙、漱口或选择使用牙线、牙间刷清理,避免用粗糙牙签剔牙。

刷不掉的嵌塞物可用牙线或质地较柔软的细牙签轻轻剔出,不可用力过猛过快。

反复塞牙者应到医院进行口腔专业治疗。

31 .牙本质敏感怎么办?牙本质敏感,俗称“倒牙”,主要是指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产生的短暂而尖锐的疼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