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五一路西段道路工程总体开工报告编制:陈祥龙审核:王梦如贵州建天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五一路西段工程项目经理部二O一五年十二月五一路西段道路、桥梁项目开工申请报告承包单位:贵州建天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监理单位:贵州国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黔东南州分公司编号:黎平县五一路西段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贵州建天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五一路西段工程项目经理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承包单位:贵州建天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监理单位:贵州国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黔东南州分公司编号: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与编制依据1.1 编制说明 (5)1.2 编制依据 (5)1.3 编制原则 (6)1.4 编制范围 (6)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 (6)2.2 设计概况 (6)2.3 施工条件 (15)2.4建设单位对项目工期的要求 (15)2.5工程难点 (15)第三章施工部署3.1 项目组织机构 (15)3.2 施工部署 (18)第四章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 (20)4.2 生产准备 (21)第五章道路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5.1 测量放线定位 (25)5.2 路基分部工程施工 (27)第六章桥梁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6.1 场地便道定位 (40)6.2 桩基础施工 (41)6.3 下部构造 (48)6.4上部构造 (64)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7.1 建立严格的技术交底制度 (112)7.2 建立三级自检体系 (113)7.3 质量检查要求 (113)7.4 施工质量控制一般程序图 (114)7.5 主梁施工质量标准 (115)7.6 施工测量控制措施 (117)7.7 满堂支架质量控制 (117)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8.1 组织措施 (118)8.2 技术措施 (119)8.3 常规措施 (119)8.4 现场施工安全措施 (120)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管理体系 (120)第十章环境保护措施 (124)第十一章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1.1 文明施工的总目标 (125)11.2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26)11.3 与监理单位的配合 (127)11.4 竣工清理及移交准备工作 (128)11.5 工程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29)第十二章工程回访及保修制度 (130)第十三章附件 (131)附件一:施工计划横道图附件二:场地材料堆放布置平面图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1.1 编制说明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纸、业主的要求及现场踏勘情况,结合本工程特点,按有关施工规范要求,结合我项目部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 编制依据1、施工单位的中标施工合同。
2、黎平县五一路市政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图纸。
3、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技术标准。
3.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3.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5)3.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3.6《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3.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_2-2008)3.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3.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3.10《黎平县五一路西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03)》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黎平县有关地方性法规、文件。
6、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详尽踏勘工地现场,参加会议和咨询的相关情况,会议精神等。
7、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
1.3 编制原则1、科学部署,统筹安排,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均衡生产。
2、精心组织,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3、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4、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5、精打细算,降低工程成本。
6、临正结合,节约用地,节约投资。
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1.4 编制范围黎平县五一路西段工程起点K0+0.000终点桩号为K0+669.941全长为669.941米。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1、工程名称:黎平县五一路西段道路工程。
2、工程地点:黎平县新建五一道路上,起点与规划薛家坪路平交,终点与现状五开路平交。
3、建设单位:黎平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4、工程总承包单位:贵州建天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5、设计单位:贵阳市建筑设计院6、监理单位:贵州国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黔东南州分公司7、施工单位:贵州建天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2 设计概况说明一、工程概况五一路西段工程为城市次干路,属新建道路,为城北地区道路布局中的次干道之一,是黎平第四中学师生及周边学校居民出入的主要道路。
五一路为东西走向,起点与规划薛家坪路平交,终点与现状五开路平交,道路总长669.941米,道路红线宽度均为24米,设计速度为39km/h,道路在K0+500处跨越西门河,河道宽度为5米到10米,设计洪水位标高为504.000米,跨河段拟建桥梁一座,桥梁长度为82.68米,宽度20米,为一座3³25米连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桥。
二、主要技术标准1、建设标准:设计速度:30km/h2、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市-A级;人群荷载:3.5KN/m23、抗震标准:基本地震烈度6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s;4、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5、设计洪水位510.000(1/100)6、桥梁纵横坡度:桥梁纵坡:0.3% ;桥梁横坡:车行道为1.5%,人行道为2.0%7、防撞护栏的防撞等级中央防撞护栏等级取用SB级;8、结构设计基准期本工程桥梁设计基准期为100年;9、环境类别本工程所处环境类别为I类;10、高程系统和坐标系本图坐标采用黎平独立坐标系统,高程采用黄海高程。
三、主要依据2.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2.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5)2.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6《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2.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_2-2008)2.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2.10《黎平县五一路西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03)》四、地勘资料4.1气象条件根据贵州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贵州省建筑气象参数标准》(黔DBJ22-01-87)黎平属中亚热带,东潮湿夏半湿润型,四季分明,冬暖夏热。
平均气温15.8℃,最冷月1月平均4.5℃,最热月7月平均25.8℃,极端最高36.5℃,极端最低-9.3℃,年平均最高气温≥30℃的日数为50.3天,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为27.4天。
平均无霜期277.2天。
年平均降水1221.9毫米,集中于下半年,年平均降雨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189.1天,日降水量≥5.0毫米的日数66.1天,暴雨日(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0毫米)2.7天,最大一日降水量曾达102.0毫米。
平均日照时数1317.9小时,年平均风速1.9m/s,全年以N风为多,夏季盛行S风,冬季盛行NE风。
自然地理气候良好。
4.2地形地貌黎平县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上,拟建场区位于溶蚀残丘-剥蚀低山斜坡地貌区,本桥为跨越黎平西门河而设,小溪流平时水量不大,河床裸露,汛期涨水,最大洪水位504.0m,场地标高502.8m-511.9m,相对高差9.1m,河流西岸为农田,东岸可见基岩出露,局部覆盖残坡积土层,斜坡上植被较发育,地形坡度20-30°,河床宽2.5m,河水位深0.5-1.0m,勘查时河水标高502.8m。
4.3工程环境本次勘察范围位于黎平县五开大道西侧,交通方便,桥址区主要以耕地为主,分布少量空地,无任何建筑物,故桥址场区工程环境较简单。
4.4地质构造据1:20万黎平幅区域地质图及现场勘测,拟建场区在大的构造上地处华南褶皱带,拟建场地附近没有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断层、褶曲,也无活动断层发育。
场地基岩为青白口系隆里组(Q bl)是一套浅变质岩系(粉砂质板岩),岩石产状95°∠25°。
石炭系黄龙组(C2h)是一套碳酸盐(石灰岩)沉积,岩石产状130°∠15°,青白口系隆里组与石炭系黄龙组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4.5岩土构成及岩体质量单元划分据钻探资料表明,场地上覆土层一次为耕植土、粉质粘土、红粘土等;场地基岩为石炭系黄龙组(C2h)石灰岩、青白口系隆里组(Q bl)粉砂质板岩。
各岩土层自上而下特征如下:1.耕植土(Q ed):褐黄色-灰黑色,多见植物根系及残茎,场地分布范围较广,局部缺失,结构松散,厚度0.50m,平均厚度0.50m,层顶标高510.90-511.90m,主要分布0#桥台。
2.含碎石粉质粘土:褐黄色,呈可塑状,稍湿,无摇震反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质地均匀。
碎石颗粒主要成分为强风化至中风化粉砂质板岩等,呈棱角状至次棱角状,粒径0.2-4.2cm,含量约占15%,厚度0.3-4.2m,平均厚度 1.7m,层顶标高503.80-511.40m,主要分布于0#桥台、1#、2#桥墩。
3.可塑红粘土,褐红色,偶夹碎石,呈可塑状,结构较致密,土质较均匀,有光泽、韧性,干强度高,网状裂隙较发育,含少量碎石,其主要成分为灰岩、呈棱角至次棱角状,厚度0.5-10.6m,平均厚度3.79m,层顶标高508.80-511.90m,主要分布于3#桥台。
4.石炭系黄龙组(C2h)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层及块状含沙粒生物碎屑灰岩,夹灰色白云岩和钙质砾岩,块状构造,重结晶强烈,普见方解石团块和细脉,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存在陡倾溶隙,可见1cm方解石晶洞与溶孔发育,部分节理裂隙面可见铁质浸染,岩芯呈碎块,短柱、柱状,岩芯采取率80%,RQD值为45%,场地基岩以中风化为主,表层发育少量强风化及破碎中风化岩体,厚度1.6-11.2m,平均厚度5.59m,层顶标高500.50-509.20m,主要分布于3#桥台。
5.青白口系隆里组(Q bl)粉砂质板岩,可分为两个亚层:强风化粉砂质板岩:灰黄、紫红色厚层状,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充填粘土、铁铝质氧化膜及石英细脉,岩芯呈沙砾状、碎块状,岩芯采取率45%,RQD值为0%,属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为极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