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一、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1、学校心理辅导的概述: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2、学校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学校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

(1)以积极的人的发展为理念。

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可能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

(2)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

(3)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3、学校心理辅导是以咨询心理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与技术。

(1)它不是一种带有指示性的说教,而是耐心细致的聆听和诱导。

(2)它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4、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

从积极意义上讲,叫发展性目标,即通过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心理健康。

从消极意义上讲,叫防治性目标,即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辅导应以发展性目标为主。

防治性目标为辅。

5学校心理学辅导的内容: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5、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一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另一条是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途径。

心理教育的功能是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而心理咨询功能则是以防治性目标为主,发展性目标为辅。

6、人的心理问题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般的心理状态失调或行为问题,如焦虑、自卑、多动、攻击等,第二类是各种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孤独症等,第三类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

心理健康比较强调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结合,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

7、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升学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利的家庭环境、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8、心理健康标准的确立的意义:有助于明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助于明确学生心理辅导的任务和内容;有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和诊断。

9、心理健康标准的概括(与认识):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体是指对自己能自知、自控、自律,从而使自己保持无私、宁静、愉快的情绪,积极的思维,充满自尊、自信。

2、具有良好的社会应性。

3、具备积极的成长发展趋势,以及对挫折的承受力。

4、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

1、心理健康标准的(概括与)认识、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要求。

2、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社会适应。

3、心理健康是健全的人格发展,即人心理是知、情、行统整的过程。

4、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2、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经验标准、社会规范标准、临床诊断标准、统计学标准。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1、早期职业辅导运动的代表人物帕森斯,1908年在波士顿成立了波士顿职业指导局,出版了《选择职业》,2、三因素理论: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匹配。

3、精神卫生运动的创始人为比尔斯,《一颗自我发现的心》。

4、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理论上,许多国家学校心理辅导均采用兼收并蓄、博采众家的做法;队伍建设方面,更多的国家吸收了美国经验,即加强各类辅导人员的培养,制定从业标准,加大政府对心理辅导支持的力度;在技术方面,许多国家幸免努力建立辅导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并加强心理测评,充分开发技术资源。

三、学习辅导1、学习辅导的内容:学习动机辅导、学习情绪辅导、学习行为辅导、学习能力辅导。

2、学生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等内在因素促使学生把自己的目标指向学习。

认知内驱力包括:好奇心、求知欲。

3、学习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良好的学习情绪对学习起着积极作用。

它能促进智力的开发;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环境的适应。

不良的学习情绪对学习起着阻碍作用,妨碍智力的开发;使学生在学习上得过且过;导致不良恶习。

4、学习过度焦虑:又叫考试焦虑,主要反应在考试怯场上,当事者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担心考试考不好;考试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还有的伴有尿频,腹痛,头脑一片空白;当事者一般都会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当事者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5、学习过度焦虑的消除: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适度的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过度的焦虑则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们要消除的是学习过度焦虑,不是消除学习的所有焦虑。

认知辅导、松驰训练、自我暗示、劳逸结合。

6、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也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它包括一是元认知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

7、元认知的培养:认识自己的认知特点;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制定切实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计划。

四、人格辅导1、人格辅导:教育者运用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和人格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2、人格辅导的内容:自我意识的辅导、情绪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青春期辅导。

3、自我意识辅导:就是根据心理辅导的原理,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恰当地评价和接纳自己,并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一种辅导活动。

4、情绪的辅导目标:帮助个体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帮助个体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个体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快乐的情绪体验;帮助个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

5、青春期儿童在心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及心理问题及其特征:1智力获得了巨大进步;2自我意识高涨,性意识萌动,自我意识的发展面临着第二飞跃期。

3情绪体验日趋丰富、细致,稳定性降低,矛盾与变化强烈突出。

4在人际交往方面,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削弱,对教师的信赖与批评共存。

5两性话题成了青春期发展的中心内容,亦使少年的意识、心境、行为染上了一层神秘、难以捉摸的色彩。

(1、心理生物性紊乱;2、情绪问题;3、性别角色混乱;4、人格冲突;5、人际冲突;6、性心理问题。

)五、生活辅导1、休闲的功能:松弛身心、满足个人需要与兴趣、扩展知识和生活经验、增进个人身心发展。

2、休闲辅导的基本特点:非功利性、自主性、生活性、内隐性。

六、职业辅导1、学校职业辅导的目标: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懂得平凡劳动的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择业观;帮助学生从身边职业开始,逐步深入社会,了解本地区各类学校和各类职业的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提高学生各种素质,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正确协调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家需要和自己的特点确立初步的职业意向,提高升学和就业的决策能力。

七、心理辅导课程1、心理辅导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关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正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打下基础,2关于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教育实践模式。

素质教育不仅强调全面性,而且强调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所谓全面性即落实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所谓全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本质体现。

所谓发展性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是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3关于教育方法。

2、心理辅导课程:是指学校积极地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品质的学校心理辅导形式。

3、心理辅导课的原则:信任原则、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配合性原则。

4、心理辅导课程的活动应体现的方面:1辅导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内容要有新颖性和兴趣性,要让学生愿意参加,喜欢参加,这可以让学生有意无意地接受心理教育,学生不会感到这是别人要我这样做的,而是我要这样做,这就可以使事先设计的活动课起到最佳效果;2辅导活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活动起来,达到真情流露,解除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自觉地接受教育要求;3辅导活动课的设计要与社会真实的生活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辅导训练。

5、心理活动课的辅导形式:角色游戏、表演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

6、心理活动课程训练形式:教练式、母爱式、互助式、自助式。

7、心理活动课程的实践形式:社会活动(春游、秋游、旅游、团队活动);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军训、学农)8、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内容结构应有这样五个基本要求:认知经验要素、意志品质要素、情感经验要素、社会经验要素、生活经验要素。

9、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给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自述法是通过自己述说事情的经过和感受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3角色法是心理辅导中“心理剧”的9、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给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自述法是通过自己述说事情的经过和感受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3角色法是心理辅导中“心理剧”的一种形式。

4讨论法是所有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组织下,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研讨的一种学习方法;5情景法是让学生进入模拟情景、实际情景和想象情景中体验情感,测试心理反应,培养适应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6综合法是将以上各种辅导活动方法综合运用的一种方法。

八、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1、课堂心理辅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

2、课堂心理辅导的意义: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辅导;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实施课堂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1、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课堂心理辅导是建立在现代进步的教学思想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体在现(1)主体性的学生观;(2)广义的知识观;(3)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1)合作的师生关系;(2)和谐的师生关系;(3)互动的师生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