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

质量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

14
二、田口方法的创始人田口玄一
田口方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 质量工程方法,它强调产品质量的 提高不是通过检验,而是通过设计。 其基本思想是把产品的稳健性设计 到产品和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源 头质量来抵御大量的下游生产或顾 客使用中的噪声或不可控因素的干 扰,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湿度、材料 老化、制造误差、零件间的波动等 等。田口方法不仅提倡充分利用廉 价的元件来设计和制造出高品质的 产品,而且使用先进的试验技术来 降低设计试验费用,这也正是田口 方法对传统思想的革命性改变.为 企业增加效益指出了一个新方向。
“十四要点(Deming‘s 14 Points)”成为本 世纪全面质量管理(TQM)的重要理论基础。
PDCA循环 14条原则
戴明学说的核心可以概括为:
➢ 高层管理的决心及参与; ➢ 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 ➢ 通过教育来提高质量意识; ➢ 质量改良的技术训练; ➢ 制定衡量质量的尺度标准; ➢ 对质量量的世纪 ➢ 不断改进活动; ➢ 各级员工的参与。
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 1958 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 “戴明十四法则” 50s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
40s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1930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
1925
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休哈特 (Walter.A.Shewhart)
质量管理专家戴明 (W.Edwards.Deming,1900 - 1993)
◆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 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 计划中的内容; ◆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 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 找出问题; ◆ 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检查的 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 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 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 环中去解决。
六、6σ管理创始人韦尔奇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从入主通用电 气起,在短短20年间,他将一个弥漫着官 僚主义气息的公司,打造成一个充满朝气, 富有生机的企业巨头.在他的领导下,通用 电气的市值由他上任时的130亿美元上升 到了4800亿美元,排名也从世界第10提 升到第1。他所推行的“6个西格玛”标准、 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几乎重新定义了现代企 业。2001年9月退休。他被誉为"最受 尊敬的CEO","全球第一CEO"," 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如今, 通用电气旗下已有12个事业部成为其各自的 市场上的领先者,有9个事业部能入选《财 富》500强。
11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代表人物: ➢ 1、费根堡姆 ➢ 2、田口玄一 ➢ 3、赤尾洋二 ➢ 4、石川馨 ➢ 5、克劳斯比 ➢ 6、韦尔奇
一、全面质量管理创始人费根堡姆
(Armand .Vallin .Feigenbaum)
费根堡姆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 他主张用系统或者说全面的方法管 理质量,在质量过程中要求所有职 能部门参与,而不局限于生产部门。 这一观点要求在产品形成的早期就 建立质量,而不是在既成事实后再 做质量的检验和控制。
朱兰质量螺旋曲线
➢ 质量环quality loop(也称为 质量螺旋quality spiral)
➢ 朱兰博士提出,为了获得产 品的合用性,需要进行一系 列工作活动。也就是说,产 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 设计、计划、采购、生产、 控制、检验、销售、服务、 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 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 环中螺旋式提高,所以也称 为质量进展螺旋。
质量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
质量管理发展过程
20世纪初~40年 代
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40年代~50年代
60年代~至今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
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 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工长的质量管理
20世纪初,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
➢ 休哈特重要的著作是《产品 生产的质量经济控制》和 《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
➢ 一生对质量管理最大的贡献 在于发展控制图,他认为制 造过程中的每一个层面均存 在变异,这些变异均可透过 统计方法及机率论加以探讨 和了解其行为和原因,从而 消除其原因,使制程达到 “统计管制状态”,他也将 变异原因分成机遇原因和非 机遇原因,非机遇原因使得 品质超出合理界限而需加以 干预和消除。
现代质量管理的领军人物 朱兰
(Joseph .M .Juran,1904— 2008)
➢ 质量三部曲,指的是质量策划、 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通过识别 顾客的要求,开发出让顾客满意 的产品,并使产品的特征最优化, 同时优化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 不但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能 满足企业的需求。
➢ 质量螺旋,就是要求我们首先去 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出适合顾 客需求的产品,然后生产和销售 这样的产品,使顾客获得满意。 顾客得到满意之后又会产生新的 需求,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新需 求进行新一轮的循环。
6σ质量管理方法的流程
➢ 界定: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及其进度,企业高层领导就是 确定企业的策略目标,中层营运目标可能是提高制造部门 的生产量,项目层的目标可能是减少次品和提高效率。 界定前,需要辨析并绘制出流程。
➢ 测量:以灵活有效的衡量标准测量和权衡现存的系统与数 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
➢ 分析: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质 量的少数几个关键因素。
三、质量功能展开的创始人赤尾洋二
质量功能展开(QFD):“将顾客 的需求转换成代用质量特性,进而 确定产品的设计质量(标准),再将这 些设计质量系统地(关联地)展开到各 个功能部件的质量、零件的质量或 服务项目的质量上,以及制造工序 各要素或服务过程各要素的相互关 系上”,使产品或服务事前就完成 质量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它是一 种系统化的技术方法。
Total Quality Control 《全面质量控制》
➢ 全面质量管理 ➢ 1)全面质量控制是一个在公司内部使质量标准制定、维持和
改进集成于一体的系统; ➢ 2)质量控制的“控制”方面应该包括质量标准、评价与这些
有关的行为,当没有达到预定标准时采取纠正措施以及制定 改进质量标准计划。 ➢ 3)影响质量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技术的和人为的。 ➢ 4)质量成本可分为四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 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 5)重要的是要控制源头质量。
五、零缺陷之父克劳斯比
零缺陷特别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 过程控制,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 做正确,使产品符合对顾客的承 诺要求。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 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 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 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 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而 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开 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 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 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四、QC之父、日本式质量管理的集大成者:石川馨
石川馨出生于1915年,他率先将统 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质量 管理过程当中。 日本在全面质量 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一个非常 重要的角色,整个日本企业由于实 施QC小组活动而在世界范围内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生产和科研成果。 在日本轰轰烈烈的QC推广活动中, 最为醒目的代表人物为石川馨、新 卿重夫。
➢ 在两部书中所阐述的科学管理理 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 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 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 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 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 务活动。
➢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 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 双方的精神革命。
科学管理
➢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 高效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 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 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坏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 的标准化原理。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 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 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 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 为科学工作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组织机构的管理 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石川七大质量管理工具之石川图
➢ 石川图(因果图、鱼骨图)是用图解展示一定事件的各种 原因的方法。它常用于产品设计来显示某个总体效果的可 能因子。
质量控制 QC
➢ 自上而下的QC (top down QC) ➢ 要开展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WQC(company-wide
quality control) ➢ 质量管理是经营思想的革命 ➢ 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标准水平,力求用户满意 ➢ 给“质量”和“质量管理”下定义 ➢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 营销管理 ➢ 统计方法的应用
➢ 改进:运用项目管理和其他管理工具,针对关键因素确立 最佳改进方案
➢ 控制:监控新的系统流程,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 以期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功效。
The end !
Thank U !
泰 勒
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
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 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FredFra bibliotek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
➢ 费雷德里克·泰勒是美国古典管 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
➢ 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 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 (19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