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内胶合强度测定检验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本公司人造板内胶合强度测定检验方法。
2、检验依据
引用GB/T 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3.1 万能力学试验机:精度1%。
3.2 秒表。
3.3 专用卡头。
3.4 游标卡尺:精度0.1mm,量程0mm~150mm。
3.5 水槽:可加热,能保持水沸腾;能保持水温(20±5)℃。
4、检验方法及步骤
4.1 内胶合强度测定
4.1.1 试件尺寸:长l=(50±1)mm,宽b=(50±1)mm。
4.1.2 试件平衡处理:必要时,将试件置于温度(20±2)℃、相对湿度(65±5)%环境中至质量恒定。
在相隔24h两次称重结果之差不超过试件质量的0.1%即视为质量恒定。
4.1.3 在试件的长度、宽度中心线处测量试件宽度和长度。
4.1.4 试件与卡头胶合:把环氧树脂胶或融化的热熔胶等类似胶黏剂均匀涂布在卡头表面,将试件和卡头粘结在一起。
除去从胶层挤出的胶。
如果使用热熔胶,硬质纤维板的网纹一侧进行砂光,直至得到光滑的表面。
如果网纹侧没有砂掉,则可使用环氧树脂胶。
4.1.5 在胶合时,由于胶中的水分和(或)温度升高等原因引起的附加应力会对试件产生影响,应尽可能避免。
注:以下组合证明是适用的
——热熔胶和环氧树脂与金属卡头粘接;
——热熔胶、环氧树脂、PVAC 、UF 、间苯二酚与硬木、硬木胶合板卡头粘接。
4.1.6 试件在潮湿状态下进行循环试验或进行浸水试验预处理,则某些胶不适用于试件与卡头的粘接。
若试件经过预处理后粘接到卡头上,需把试件的上、下表面稍加砂光,以消除预处理期间出现的表面粗糙现象。
4.1.7 为使拉伸时胶层不发生破坏,胶需有足够时间固化,并使试件含水率均匀分布后进行测定。
根据经验,如果使用热熔胶,周化很快;如果使用环氧树脂需24h 固化;如果使用其他胶,大约需72h 才能固化。
在这期间,胶合组件放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5)%平衡处理室内。
从平衡处理室拿出试件后,应在1h 内检测完毕。
4.1.8 对于在潮湿状态下进行循环试验或浸水试验,以及在潮湿阶段进行检验的试件或胶合组件,不进行平衡处理。
如果检验薄板(厚度<8.0 mm)或高密度板(>800 kg/m ²),建议使用金属卡头。
经验表明,在这种情况下用木制卡头,其结果变异性大。
4.1.9 将组件放入夹紧装置中并加载直至试件破坏。
整个试验应均匀加载,从加载开始在(60±30)s 内使试件破坏,记下最大载荷值,精确至1%。
若测试时有部分或全部在胶层破坏,或卡头破坏,其结果无效,应在原试样上另取试件重测。
4.1.10 试件内胶合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MPa :
式中:
⊥z σ —试件表面胶合强度,单位为兆的(MPa);
m ax F —试件表面层破坏时的最大载荷,单位为牛顿(N); l —试件长度,单位为毫米(mm );
B —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
b
l F z ⨯=⊥max σ
4.1.11 一张板的内胶合强度是同一张板内全部试件内胶合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 MPa。
4.2 2h沸水煮后内胶合强度测定
4.2.1 试件尺寸:长l=(50±1)mm,宽b=(50±1)mm。
4.2.2 试件平衡处理:必要时,将试件置于温度(20±2)℃、相对湿度(65±5)%环境中至质量恒定。
在相隔24h两次称重结果之差不超过试件质量的0.1%即视为质量恒定。
4.2.3 在试件的长度、宽度中心线处测量试件宽度和长度。
4.2.4 将试件放入pH值为7±0.5,温度为(20±5)℃的水槽中,试件上端距水面(75±25) mm试件之间,以及试件与水槽底部和槽壁之间至少相距15 mm,使水可以自由流动,在(90±10)min内把水缓慢匀速加热至沸点(约100 ℃),立即开始计时,试件在沸水中煮(120±5) min,水一直保持微沸状态,以防止翻滚的气泡和强水流冲蚀试件。
每次试验应更换新鲜水。
沸水煮2h后,取出试件并马上放人(20±5)℃的水槽中冷却1h~2h。
4.2.5 取出试件擦干,立即在湿状态下用细砂纸砂试件表面,然后将试件与卡头粘接。
按4.1.9测定破坏载荷。
从冷水中取出试件到检测完毕不能超过1h,若在1h内不能完成试验,可以把试件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在4h之内必须完成内胶合强度测定。
4.2.6 按4.1.10计算内胶合强度。
试件尺寸按水煮前计算。
4.2.7 一张板的沸水煮后内胶合强度是同一张板内所有试件水煮后内胶合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 MPa。
编制: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