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贷款调查报告
篇一:养猪报告
关于我乡生猪养殖业的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管理
生猪养殖是我(:养猪贷款调查报告)乡农业生产的传统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我乡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转型。
为了助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看现场、听汇报、座谈讨论、政策对接等形式,对该村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乡自20XX年发展生猪养殖业以来,受国家惠农政策支持和市场调节作用,农户发展生猪养殖的积极性高涨,养殖规模稳中有升,养殖方式也由过去传统家庭式分散饲养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小区化、集群化经营模式转变,养殖水平逐步提高,产量迅速增加。
截止20XX 年底,我乡村养殖户已达到33户,其中2500头猪场2个,1500头猪场5个,200头猪场11个,100头猪场15个,50头以下饲养户较为普遍。
从业人员达到800多人,使部分劳力就近就业。
生猪养殖业目前已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困难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虽然我乡生猪养殖业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规模逐步扩
大,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从推动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发展速度和规模化养殖水平仍较缓慢,示范引领作用日趋降低,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要进一步提升生猪
养殖业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还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1.资金短缺,整体投入不足。
据养殖户介绍,新建一个存栏100头种猪的规模养殖场,在猪舍建设、购买种猪及饲养购买上必须投入前期资金20余万元。
所以一方面,一些养殖户虽有继续发展生猪养殖的强烈愿望,但一次性资金投入大,农户没有充裕的资金积累。
另一方面,我乡沉淀信贷资金较多,使金融部门有惧贷心理,加之小额贷款数额小且手续繁琐,使很多养殖户融资困难,无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2.技术匮乏,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疫情日益复杂,虽然养殖户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防疫经验,但近年来高致病性疫情突发,使一些养殖户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严重影响养殖户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我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缺乏,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服务功能不强,与畜牧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如何提高科学养殖技术,对养殖户来说大都心中无底,制约了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
3.管理粗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
目前,我乡生猪养殖管理模式除几家规模化养殖场之外,大都是以家庭经营式为主,有些农户依然采用粗放饲养的传统方法,增大了养殖成本。
在生猪生产管理上主要靠自学和平时经验积累,由于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
才,部分规模猪场在栏舍设计、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方面不够规范,不能有效控制疫情,猪场生产技术指标不高,一些新型设备无法启用,生产效益不如人意。
4、环境污染,无公害绿色养殖程度低。
我乡的生猪养殖仍以“散户”小场为主,主要集中在河流附近,人畜混居,没有标
准化养殖场,生猪粪便大部分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科学化处理,一到温度升高时,蚊蝇丛生,导致疾病传播加快,污染了农村人居环境,村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5、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服务能力较差。
我县发展养殖业虽然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但从传统习惯沿袭过来的养殖方式带有普遍地保守性、盲目性,如想干就干,想建就建,缺乏科学规划,迫切需要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的养殖专业技术队伍去矫正,去引领。
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不配套,信息网络建设滞后。
养殖疫病滥测、诊断、防治及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尚属空白,服务手段落后,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6、养殖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
我县养殖业服务中介组织发展少,养殖业主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行情、供求信息,实现良好的供需对接,生猪、肉鸡、蛋、鲜鱼等产品销售多数处于民间的自由式交易状态,不能实现有组织大批量地对外销售,综合效益差。
三、几点建议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生猪养殖业既有难得的政策机遇,又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我乡的生猪养殖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规模化标准化为方向,以现代化为支撑,以产业化为重点,以多元投入为
保障,才能继续做大生猪养殖这一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此建议:
1、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对生猪养殖场重新进行科学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万头生猪养殖村,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扶持规模养殖大户,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加快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进程。
二是以发展绿色无公害生猪为目标,不断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支持和引导群众生产无规定动物疾病、无违禁添加剂、无规定药物残留的“三无”生猪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三是有关涉农部门要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群众算好经济帐,分析市场,理性对待生猪养殖业,保护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扩大自繁自养,推广科学化养殖。
一是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标准化仔猪繁育场,完善生猪良种繁育基础设施,扩大良种繁育规模,提高种猪饲养管理水平,提高良种猪供应能力。
加大政策扶持,对种猪的引种、育种和良种推广,在现有的优惠政策下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鼓励支持农户自繁自养。
同时,在现有生猪养殖保险政策基础上,积极协调有关保险机构开展商品猪保险业务,降低养殖风险,保障养殖户利益。
二是加大对养殖户的业务培训,不断推广养殖业新知识、新技术和生猪疫病防控规范。
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治体系,积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并加强外购仔猪管理和监测。
三是采取奖励或补贴的办法,引导和鼓励养殖户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发展循环经济,防止污染,化害为利,保护好环境。
3、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建设。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以适宜的养殖条件,优惠的政策服务,
全力争取和积极引进生猪屠宰、贮藏和加工类企业落户本乡。
二是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能人”、不断发展养殖户、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加强管理,规范运作,为养殖户提供好技术服务。
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生猪市场价格的动态监测,定期发布生猪市场预警信息,切实解决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销售、资金、技术等难题。
4、创新工作举措,实现多元化投资。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使扶贫资金、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性贷款投向生猪养殖,同时,要以项目为抓手,积极申报养殖项目,争取国家及省市农业开发项目资金。
二是相关金融部门在贷款上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放宽条件,在猪价下跌时适当降低贷款利率。
并寻找重点扶持对象、专业养殖大户实行贷款政策倾斜。
三是充分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集中投向生猪养殖业,推动我乡生猪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篇二:澄城县养猪业情况调查报告
澄城县养猪业情况调查报告
澄城县畜牧中心刘红星张晓改
05年7月,以四川“人—猪”链球菌事件为导火索,引发了全国养猪业市场滑坡,生猪在去年10月出现了最严重的“销售难”,猪价迅速降至盈亏平衡点以下。
这种低迷状态持续已近10个月,今年5月份玉米价格又迅速由1元/公斤涨到1.4元/公斤,涨幅高达40%,导致养
猪业雪上加霜,存栏锐减。
为了探索我县养猪业发展出路,在全县乡镇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逐村入户普查登记的基础上,我们采取深入养殖场户和相关部门,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对比算帐、分析市场等多种办对全县养猪业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县养猪业基本情况1、存栏情况
为了便于直观对比,我们把全县05—06年度养猪情况列表对比:
澄城县05—06年度养猪情况对比表单位:头户个
通过上表可以明显看到全县生猪存栏严重减少,不足去年的60%,尤其是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减少的最多,高达92.1%。
母猪总存栏减少过半,母猪养殖专业户减少了31.5%,母猪养殖专业户存栏降幅达55.8%。
这些数据与我们调查中发现的情况基本吻合。
生猪养殖大户中除有一定基础和销路的少数户以外,均大量削减存栏,如越家庄养猪小区存栏已由1020头减少到400头。
2、效益情况
我们选择了在全县比较有代表性的生猪养殖农户冯原镇茂原村张海成、种猪养殖户赵庄镇党家庄村杨乾坤、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寺前解家猪场、规模化种猪养殖场尧头丰源种猪场、自繁自养户善化乡团结村曹六定等场户,分别以他们05、06两年5—6月份同期饲养生猪、种猪正常情况下的收支进行列表计算说明。
为能反映全县基本情况,(表中不计贷款利息、资产折旧、农户工资以及病死折损等),生猪育肥周期是指1头10公斤仔猪长至100公斤出栏;种猪周期指饲养1头母猪年生产并出售20头10公斤重商品仔猪;自繁自养是饲养一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