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 规律是事物无常变幻的巨大隐形推 手。
实例——美国猪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养殖场数量从近30万减至7万, 单场规模从1990年的200头到 2010年1000头,目前大于4000 头的农场提供90%上市猪,上市 肥猪从9000万增加到1.2亿。
二、规律的产物——规模化与产业链
• 史密斯·菲尔德——全世界最大的封闭式一条 龙企业,全球饲养母猪106万头,美国本土年 出栏1600万头,年屠宰3000万头。
• 我们的养猪业不能像高铁建设一样; • 不能再建立在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 200—3000头母猪;3000—5000头母猪; • 把方向、加油门、踩刹车、勤保养——先驱
与先烈。
• 第一部分、变之因 • 第二部分:变之困 • 第三部分:变之策 • 第四部分:雄峰企业之因应
一、科学与理性
• 1、世界上最重要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 • 2、哲学是科学之母; •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 4、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战胜它的前提; • 5、“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哲学; • 6、如果我们的如果不如果,如何?
2011年
5264万吨
2012年1-8月 3934万吨
合计(万吨) 14678
增长率% 28.8%
18.9%
17.4%, 金额增加15.7%。
3、优质原料从哪来来?
• 杜长大—洋三元, • 资源配置:玉米、豆粕型日粮 • 地大物博 • 物种丰富 • 庞大的农业科研资源——但中国就
地取材、资源特色的养猪业的品种 体系、营养模式在哪里?
品牌、管理、机制与文化
(3)人力资源——企业的核心是人才与机 制。人才短缺与机制衰竭俩大瓶颈。
• ——过去的知识、经验、方法不能完成现 代企业治理。
(4)人才短缺与劳动力成本上升
• 人才吸引力不足,招聘不到合适人才。 • 引进的空降部队难以存活,空降部队与地面部
队矛盾冲突、难以融合。 • 老员工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难以提升或退出。 • 待遇不断提高,但高薪留不住人才,核心人才
频繁跳槽。
(5)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 人力资源管理缺失,人力资源管理不系统,各种应急 的制度不配套、相互打架、彼此矛盾。人力资源头痛 医头、脚疼医脚,改革多动症。
• 五线不配套:绩效、能力、岗位、薪酬、培训。
• 四要素脱节:责、权、利、能。
• 战略目标不清晰: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
(6)、社会资源系统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规模化猪场面对产业升级因应
雄峰企业董事长许锐
规模化猪场面对产业升级的因应
• 因应:犹顺应,谓因其所遇而应之,即随 机应变之意。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老子所贵 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故著书辞称 微妙难识。”
• 因于外,应于内,谓之应而变,变而化, 化而久。
2、粮食问题
• 据国内权威期货公司预计2012---2020, 全世界范围内粮食将高价位运行;
• 小麦产量1.2亿吨,人的口粮; • 人畜争粮、工业与畜牧业争粮; • 地域、种植与收割模式导致40%的质量
不能满足现代畜牧生产的要求;
海关总署——大豆进口数量
年份 2010年
进口数量 5480万吨
4、战略规划——产业升级与产业链
• 战略规划——资源配置—战略实施; • 产业链——商品、市场、竞争者、消费者、
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两个方面—— • 产业链——金链条; • 产业链——掉链、断链、锁链(脚镣手铐)。
5、企业资源与配置
(1)硬件——资本,全球配置 (2)软件——企业家、战略、人才、技术、
• 肉食制品1000多种;2011年销售额130亿美 元,利润7.2亿,其中30%来自于出口中国。
• 产品结构:45%来自生加工,55%来自于深 加工。
二、产业升级——规模化与产业链
• 环境——美国中西部人烟稀少,种植发达, 利于大规模集中养殖;
• 机会——首先是收购兼并屠宰厂,在经济危 机90年代末,大量收购养殖效益不佳的养猪 企业;
• 民族经济的崛起、城镇化的进程加快, 消费需求旺盛;
• 国人猪肉消费的习惯、消费者需求与诉 求的变化;
• 高密度资本、养猪技术的全面升级—— 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将最大限 度的推动养猪业走向高潮。
• 养猪行业巨大的商机与诱惑。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 “道”就是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中 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
• 第一部分、变之因 • 第二部分:变之困 • 第三部分:变之策 • 第四部分:雄峰企业之因应
第一部分、变之因
• 一、市场经济的规律
• 市场经济是数量规模经济;养猪业时下的 快速发展格局,验证这一规律将很快成为 中国养猪业的现实。
• 散养户、小型养殖场渐渐退出行业,退出 养猪业的历史舞台,中国“农耕时代的缩 影”将不复存在;
• 1、美国年产3.3亿吨玉米,9000万吨大豆。 玉米40%出口,其余1/3 用于畜牧、1/3用于 酒精、 1/3用于淀粉与制糖;
• 中国1.8亿吨玉米,1500万吨大豆,2011年, 中国进口大豆5600万吨、玉米700万吨;
• 5倍于美国的猪,怎么办?
• 美国计划把汽油乙醇比例由10%提高到15%。
• 40—50年代,美国的饲料企业把自己置身于 养殖户之外,不论市场如何变化、游、下游,我们的现状? • 资源的质量,决定我们事业的质量 。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略与资源合作伙伴? • 政府、银行---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6、理性的思考
• 任何事物 都是环境条件的综合产物;
• “洋模式”---美国式的工厂化养猪
• 美国式的工厂化养猪是美国社会高度细密 的社会分工、高度市场经济、高科技、劳 动力紧张、高生物安全等系统化的产物;
6、理性的思考
• 工业化进程是不可避免的,产业升级与产业 链具有美好的未来;
• 但美国的模式不可盲目模仿,商业环境的价 值链不一样,环境与疾病、资源与人文文化、 劳动力素质不一样;
• 产业升级——2000—2011; • 实力——高密度资本与科学理性的运作团队。 • ——榜样的力量!
第二部分:变之困
• 一、养猪业环境
• 美国——人畜分居,空气与环境优良、 疾病控制严格,生物安全容易实现;
• 中国——人畜混居,畜牧大省、人口大 省,养殖环境恶化,疾病不仅控制难而且 传播快;
二、原料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