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鼓泡塔参考资料

鼓泡塔参考资料

183
实验十六 鼓泡反应器中汽泡比表面及气含率的测定
A 实验目的
气液鼓泡的反应器的气泡表面和气含率,是判别反应器流动状态、传质效率的重要参数。

气含率是鼓泡反应器中气相所占的体积分率,也是决定气泡比表面的重要参数,测定的方法很多,有体积法、重量法、光学法等。

气泡比表面的测定有物理法、化学法等,己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气泡比表面与气含率的计算关系,可以直接应用。

本实验目的为:
(1) 掌握静压法测定气含率的原理与方法; (2) 掌握气液鼓泡反应器的操作方法; (3) 了解气液比表面的确定方法。

B 实验原理 (1) 气含率
气含率是表征气液鼓泡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基本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反应器内气液接触面积,从而影响传质速率与宏观反应速率,是气液鼓泡反应器的重要设计参数,测定气含率的方法很多,静压法是较精确的一种,基本原理由反应器内伯努利方程而来,可测定各段平均气含率,也可测定某一水平位置的局部气含率。

根据伯努利方程有:
⎪⎭

⎝⎛⎪
⎪⎭⎫
⎝⎛+=dH dp g g L c G ρε1 (1) 采用U 型压差计测量时,两测压点平均气含率为:
H
h
G ∆=
ε (2) 当气液鼓泡反应器空塔气速改变时,气含率G ε会作相应变化,一般有如下关系:
n G
G u ∝ε (3)
n 取决于流动状况。

对安静鼓泡流,n 值在0.7~1.2之间;在湍动鼓泡流或过渡流区,G u 影响较小,n 为0.4—0.7范围内。

假设 n
G
G ku =ε (4)

G G u n k lg lg lg +=ε
(5)
根据不同气速下的气含率数据,以G εlg 对G u lg 作图标绘,或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即可得到关系式中参数k 和n 值。

(2) 气泡比表面
气泡比表面是单位液相体积的相界面积,也称气液接触面积,比相界面积,也是气液鼓泡反应器很重要的
184
参数之一。

许多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光透法、光反射法、照相技术、化学吸收法和探针技术等,每一种测试技术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气泡比表成面积a 可由平均气泡直经dus 与相应的气含率G ε计算:
a dus
G
ε6=
(6)
Gestrich 对许多学者的计算a 的关系进行整理比较,得到了计算a 值的公式:
a G OO O K
D H ε26003
.3
.00⎪


⎝⎛= (7)
方程式适用范围:
s
m u G 60.0≤
242.20
≤≤
D
H 11
5
10107.5<≤⨯K
因此在一定的气速G u 下,测定反应器的气含率G ε数据,就可以间接得到气液比表面a 。

Gestrich 经大量数据比较,其计算偏差在%15±之内。

C 预习与思考
(1) 试叙述静压法测定气含率的基本原理; (2) 气含率与那些因素有关?
(3) 气液鼓泡反应区内流动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4) 如何获得反应器内气液比表面a 的值。

D 实验装置与流程 实验装置见图2–26。

实验室气液相鼓泡反应器直径φ200mm ,高H 为
2.5米,气体分布器采用+字型,并有若干小孔使气体达到一定的小孔气速。

反应器用有机玻璃管加工,使于观察。

壁上沿轴向开有一排小孔与U 型压力计相接,用于测量压差。

由空气压缩机来的空气经转子流量计计量后,通过
鼓泡反应器的进口;反应器预先装水至一定高度;气体经气体分布器通入床层,并使床层膨胀,记下床层沿轴向的各点压力差数值。

改变气体通入量可使床层含气率发生变化,并使床层气液相界面相应变化。

1
23
45
6
7
P。

图2–26 鼓泡反应器气泡比表面及气含率测定实验装置 1–空压机;2–缓冲罐;3–流量计;4–调节阀; 5–反应器;6–放料口;7–压差计
185
E 实验步骤及方法
(1) 将清水加入反应器床层中,至一定刻度(m 2处); (2) 检查U 型压力计中液位在一个水平面上,防止有气泡存在; (3) 通空气开始鼓泡,并逐渐调节流量值; (4) 观察床层气液两相流动状态; (5) 稳定后记录各点U 型压力计刻度值;
(6) 改变气体流量,重复上述操作(可做8~10个条件); (7) 关闭气源,将反应器内清水放尽。

F 实验数据处理
气体流量可在空塔气速s m 50.0~m 05.0中选取10~8个实验点。

记录下每组实验点的气速,各测压点读数,并由公式(2),计算每二点间的气含率,从而求出全塔平均气含率G ε;按不同空塔气速G u 下的实验结果,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G ε对G u 进行标绘,或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可以得到式(4)之参数k 与n 。

利用式(7)计算不同气速G u 下的气泡比表面a ,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a 与G u 的关系曲线。

G 结果及讨论
(1) 分析气液鼓泡反应器内流动状态的变化;
(2)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G ε与G u 关系,并分析实验误差; (3) 由计算结果分析气泡比表面与G u 的变化关系。

H 主要符号说明
a - 气泡比表面, []
32m m ;
us d - 气泡平均直径, []m ;
D - 塔直径, []m ; c g - 转换因子;
0H - 静液层高度, []m ;
h ∆ - 两测压点间U 型压差计液位差,
[]m ;
H - 两测压点间的垂直距离, []m ;
K - 液体模数,4
3
=μρσg K ;
n k , - 关联式常数; G u - 空塔气速, []m ;
L ρ - 液体密度, []3m kg ;
G ε - 气含率;
μ - 液体粘度, []s m kg ⋅;
σ - 液体表面张力, []2s kg 。

参 考 文 献
[1] 姜信真 . 气液反应理论与应用基础 . 北京:烃加工出版社,
1990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8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