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研究

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研究

题目: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研究姓名:导师:专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年级: 2013级1、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一)、选题目的伴随着军事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军队现代化的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后勤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新的军事变革当中,发达国家构建强大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保证军队后勤的需要。

事实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军队社会化保障程度也就越来越高。

同时,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军事领域中高新技术的应用更加的普遍,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积极体系不断的健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等后勤社会化改革慢慢推进,这些都为军队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提供了借鉴经验和有利条件。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军也在积极的进行后勤制度和体制改革,不断的探索并且努力尝试实现社会化保障,建设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借助市场力量,利用市场资源,不断的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最终使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选题意义军队后勤是随着军队的出现而产生的。

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后勤的依赖性越大,后勤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发达国家军队走精兵之路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保障军队建设。

实践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军队的社会化保障程度就越高,军队后勤的实体规模就越小。

军队后勤实行保障社会化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国家和军队建设战略全局作出的实施质量建军的重大决策,是我军后勤建设和保障方式的重大调整和深刻变革也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新型后勤保障模式的历史选择,必将对军队后勤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学术价值目前,我国军队后勤建设依然存在着不协调、不全面和不平衡的问题,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经常会遇到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这样中的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

我国军队后勤系统本身具备鲜明的特殊性,军队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点。

在这个大背景下,本文通过使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借鉴了外军先进的做法和经验,深入的分析了现在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开展军队后勤保障业务早,规范供货商、军队、政府在后勤保障社会化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较我国而言更为全面和完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

资料显示,美国近年来颁布诸多法律以保障对利用民力发展军事后勤的合法性,如《国防设施法》、《战争授权法》、《商船法》、《国家紧急状态法》、《国家安全法》等;此外,美国国防部及陆军等军种也相继颁布条例、条令或指令,如:《陆军动员》、《陆军部队文职雇员部署指南》、《动员计划和管理》、《联合动员计划》,以及为规范商业公司在紧急时刻的行为所颁布的《商业公司部署指南》、《必不可少的商业公司服务在危机时期的延续性》等。

此外,俄罗斯作为传统军事大国也积极出台联合后勤和技术保障方面的各种条令条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海湾战争以后,法国在原有《国家利益海运法》(1938 年颁布)和《战时国家体制法》(1969 年颁布)的基础上专门颁发“紧急征用官员和船员法令”;日本对军事后勤也高度重视,军规中的40%与军事后勤服务相关。

此外,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出于提高管理效率、便于管理以及提高军用后勤服务质量等因素的考虑,重新修改相关指标,以期缩小与民用标准的差距。

此类由军队以及国家颁布的规范社会的保障法规和条例,为有关部门规范包括合同商、供应商以及私营企业的市场行为、提高国家军事后勤质量的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管理依据。

2.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研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自1993 提出以来,全军许多机关、院校、医院等开始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王永恒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探析》中,总结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以及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所取得的成就,客观分析历史进展给当今社会化研究给以借鉴;杨广平在《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中指出军队后勤实行社会化保障是历史的选择,它主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军队的任务、社会环境以及后勤保障重点、形式、方法等变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市场物资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各种市场机制日趋完善两个角度阐释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历史选择性。

(2)关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的研究王其云在《对21 世纪初我军社会化保障改革的前瞻》中指出21世纪初我军社会化保障改革需把握的几个问题,包括构建顺畅高效的社会化保障改革运行机制,要注重完善社会化保障平战转换功能,坚持社会化保障改革与联勤改革、军队采购制度改革融合推进。

万伟锋、付广勇在《对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中独辟蹊径,从我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制约因素分析,指出问题,其中受国防政策支配,军人购买力相对较低,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市场资源有限,地方政策支持不到位,军地接口不畅等因素应予以重视;周贵轩等在《关于推行军队住房社会化保障的思考》从军队住房这一具体角度阐释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存在的具体问题;刘光瑜、苏开吉、李树林在《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中一针见血式地指出后勤保障社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建议对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马振宁、李文学、梁长明在《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战略思考》也比较直接的指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存在,但其指出的问题更加具体。

综上,问题的把握对本文关于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的研究将更有指导性意义,认真分析问题、剖析问题、分析原因,透过表象看问题更能理清思路,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社会化保障的稳步发展。

(3)完善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对策研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在进一步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相关研究分别从思想分析、法律体制、经济分析多角度研究如何促进后勤保障社会化。

如向德炎、刘彦荣在《加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宏观调控的建议》中从宏观角度提出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四点建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整体性强,要求在规划设计上注重“从外到内”;规范性强,要求在组织保证上注重“自上而下”;结构性强,要求在实施步骤上注重“由表及里”;系统性强,要求在操作方式上注重“先易后难”;王友林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中》从不同的角度,但是大致方向却与上篇文献一致的路径需求改革方法,他指出:后勤保障社会化力量分散选择,必须逐步实现区域统管;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机构履职难,必须适度优化体制机制;后勤保障社会化运行机制不科学,必须实事求是调整完善;同样是改进建议及措施,刘力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矛盾及对策》中以更为具体的建议指出要从经费保障,职工安置等方面着手,其中他还提出了诸如适当提高经费标准、补助启动经费、组织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等具体的解决对策;更多的文献是关于宏观条件的把握,总结文献也不难发现一些具体领域的具体做法,如周伟、马晓宇《军事物流外包研究》从物流角度提出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应与社会物流外包结合,周德平、董志华在《军队住房保障社会化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中从住房保障这一角度给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上述建议对策对于本文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启示。

(五)本人学术准备情况本人是部队参谋长,长期从事部队军事训练、管理等相关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部队与地方联系日益密切。

作为军事管理者,我经常与地方单位协调处理军队保障等相关事宜,同时作为本部队党委常委,我参与讨论制定了本部队社会化保障相关经费收支计划,对此方面也比较了解。

在工作之余,我还翻阅了不少书籍文章,做了大量读书笔记,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做了充分准备。

主要参考资料:[1] Teece.G Pisano, A. Shuen. Dynamite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es Management. Strategies Management Jamal,1997,18(7):509-533 [2] Katia Sycara,Jiang Guolu,Mathias Kluteh.Match Making among HeteroGenerous Agents on A:Proceedings of the1999 AAAI Spring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Agents in Cyber is Pace,1999,264-266.[3]U.S. Joint Chiefs of Staff.Joint Vision 2010.In: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2000,18-19.[4]USA Dave Saffold Col.Supporting Future War fighting——Transforming Joint Logistics.Supporting Future War fighting,2002,12(3):12-16.[5] Mark W.Akin George L.Topic.Transforming Joint Operational-level logistics.JFQissue,2007,4(47):26-28.[6]王永恒.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探析.法制与社会,2009,2(上):210-211.[7]彭学君,李志祥,李彭城. 混合经济体制下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探讨[J]. 商业时代,2006,12:10-11.[8]郭岚.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9]顾建一 ,张瑞震.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2004,40:34-41.[10]王武生. 军队院校后勤社会化保障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6.[11]孙永民. 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必要性与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06.[12]周钟,朱习玲,张胜军,李赟. 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49.[13]谈贵军,张维明. 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J]. 军事经济研究,2013,04:70-73.[14]王永恒.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D].山东理工大学,2009.[15]谈贵军,阮光珍.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概念模型[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4,06:163-166.[16]王永恒.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探析[J]. 法制与社会,2009,04:210-211.[17]李星辰. 浅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J]. 中国集体经济,2009,07:57-58.[18]李文经,史澜. 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J]. 当代经济,2009,13:40-41.[19]陈海涛,史澜,于向军. 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研究[J]. 军事经济研究,2012,02:63-65.[20]黄天明,陈雷.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 军事经济研究,2008,02:63-65.[21]杨广平. 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J]. 武警学院学报,2005,06:79-81.[22]兰朝辉,赵雅玲.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探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1:251+262.[23]孙永昌,胡海涛. 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J]. 军事经济研究,1996,04:42-47.二、论文结构框架(主要观点)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3 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章相关理论概述2.1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概念2.2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内容2.3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特征2.4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原则和目标第3章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现状第4章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进程存在的问题4.1 理论研究相对滞后4.2 后勤保障社会化力量分散4.3 监督机制不健全4.4 职能转变不到位4.5 市场交易代价过高第5章解决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的措施5.1 加强理论创新5.2 强化教育工作5.3 健全监督体系5.4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5.5 推进军队后勤外包工作结论三、论文写作安排(进程安排、待解决问题)(一)写作进程安排2015年4~6月,毕业论文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