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说明文

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说明文


考点7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特征:对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解释说明或是对事物进行大概介绍,含有的 词语常有“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作用:具体解释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明白、更容易理解。 举例:《中国石拱桥》第⑥段“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作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诠 它们形式相同,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题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 释 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 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 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 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行,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 一句是作诠释。)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注意: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 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见上面分 析),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公元1189到 1192年间)、江东桥(800年前)、长虹大桥(1961年)、双曲拱桥(解放后)。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方法指导 第一步,阅读选项,明确要判断的说明方法对应的句(段)。
考点3
第二步,结合句(段),根据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判断说明方法。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第三步,结合句(段)内容和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分析,并与选项对 比分析。 注意:(1)区别易混淆的说明方法,如作诠释与下定义。(2)审清题意, 答题方向到底是一种说明方法,还是多种说明方法,或者是主要运用的说 明方法。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辨析说明顺序(全国常考考点)
考点2
点例剖析
考点3
(2018广东省卷《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改编)选文先用新闻
考点4
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
理面临的困难,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
考点5
【思路归纳】文章《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中,第①段用一
①朝代、年份:从古到今 ②季节:从春到冬 ③一天:从早到晚……
空间 相对静止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 东南西北、上到下、左到右、 顺序 风景区、工艺品等的结构或布局。 远到近、内到外(外内)……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一般情况下,如判断出文章不是时间、空间顺序,就基本可判断为 逻辑顺序。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用途: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 标志:表示逻辑层次的关联词,如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 第三等。 分类:①由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思路是:描述物 逻辑 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 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就是典型的逻辑顺序。 ②由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一文第③~⑥段紧扣第②段的四个 “讲究”,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⑦~⑨ 段则说明苏州园林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特点。按照先主后次 的逻辑顺序,使文章不仅脉络清晰,而且重点突出。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特征:引用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传说、言论、诗词、文献 资料、经典著作等进行说明,一般都有引号。 作用: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被说明的 引 事物,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名言、格 资 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权威性和说 料 服力。③引用诗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举例:《中国石拱桥》第⑤段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 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 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这些引用都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考点6
则新闻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微塑料;第②③段介绍微塑料的来源、
分布和分类;第④⑤段讲微塑料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考点7
第⑥⑦段说明治理微塑料污染所面临的困难,并且呼吁人们一起参与治
考点8
理。据此分析,文章是按照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知识储备
(2)从说明文类别来看,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时间顺序,事理说 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3)无法根据显性标志判断时,可在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后, 把握文章的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说明文语言(全国常考考点)
典例剖析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特征: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或某 一概念的内涵作规定性的说明,表述通常使用“…… 下定义 是……”“这就是……”“……叫(作)……”的判断句式。 作用:准确简明地说明了……的本质特征。 举例:《大自然的语言》第③段“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 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018广东省卷《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原创)第⑤段“微塑 料也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中的“也可能”一词,说 明微生物也许会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思路归纳】“也可能”是副词,表示推测或估计,说明了微生物造成 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只是一种推测,并不绝对,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③由概括到具体。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 的成就,并分析取得这种成就的原因。 逻辑 ④由浅入深。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先说画作 顺序 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者,紧接着介绍画作的内容,最 后说明画作的艺术特色。 ⑤其他:由原因到结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特 点到用途、由一般到特殊。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时间 顺序
用途: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工序流程,如说明生 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物成 长等。 标志: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年月、 时代、朝代等。 举例: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 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知识储备 常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特征:列举实际事例或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 事理,句中通常含有的词语有“例如”“比如”“譬如”“据说” 等。 作用:通过……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 举例子 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举例:《中国石拱桥》第③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 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 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列举具 体的事例,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特征: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划 分成不同类别,逐一说明,表述通常是“一类(种)是……一类(种) 是……”。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条理性,使不同 分 事物特征明了,使事物之间关系清晰,使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类 更突出,使读者一目了然。 别 举例:2018广东省卷《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中,“根据来 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即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 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在运输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珠;另一 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经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 作用,碎片化后形成的微塑料。”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用途: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 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 空间 标志:文中常会出现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东西、南北等。 顺序 举例:《梦回繁华》中对《清明上河图》画面的主体内容的介绍就采 用了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 将画作切分为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特征: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句中通 常会呈现确数、概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等。 列数字 作用: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 (2018) 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举例:《中国石拱桥》第⑤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具体的数字给人以准确鲜明 的印象。
考点7
考点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