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墨子·鲁问》阅读答案翻译

《墨子·鲁问》阅读答案翻译

《墨子·鲁问》阅读答案翻译
《墨子·鲁问》阅读答案翻译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
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


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
厚罚之。

”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
有四境之内也。

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
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

郑人三世杀其父①,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
诛也。

”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
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

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
郑也,顺于天之志。

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
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
于其父之志。

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
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
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
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
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

吾以子之言
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
而不知大物。

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
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

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
谓之黑。

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
言之谓也。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

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

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
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
(选自《墨子·鲁问》)
【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

②强梁:凶暴,强横。

③为:通“谓”。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都:大邑,城市
B.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豆:豆类植物
C.曰:‘莫若我多!’其可乎?莫:没有人
D.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不用仁义”的行为的
一组是(3分)
①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②我攻郑,顺于天
之志
③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④书之于竹帛,镂之
于金石
⑤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⑥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
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
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

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而且深恶痛绝,墨子也赞同鲁阳文君的观点,
认为夷人的独特做法是不懂仁义造成的。

D.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
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
汉语。

(9分)
(1)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3分)
(2)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3分)
(3)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3分)
《墨子·鲁问》阅读答案翻译
9.B(豆:古代食器,形式高脚盘。


10.D(①为惩罚四境之内的征伐。

③教育自己的孩子。

⑤是“不智”而非“不仁”。


11.C(墨子并不赞同鲁阳文君的看法,他认为中原的风俗和夷人的风俗一样是丑恶的,鲁阳文君不施仁义,不能批评夷人的恶俗。


12.(1)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
(3分,“举”、“其”及句意各1分)
(2)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

(3分,“所谓可”、“然”及句意各1分)
(3)如果不实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
(3分,“苟”、“何以”及“非”各1分)
《墨子·鲁问》阅读答案翻译
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
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大
家族攻打小家族,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
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

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
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
的人。

”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象您具有鲁四
境之内一样。

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
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
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

郑国
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三年不
顺利。

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

”墨子说:“郑国人
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
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

’好比这
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
亲鞭打他。

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
‘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

’这难道还不荒谬吗!”是!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它的人民,
掠取它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
帛上,镂刻在金、石上,铭记在钟、鼎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下贱的人,也进
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记在席子、食
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
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

我用您的言论观察,
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
知道大事。

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
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

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
则说是黑。

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
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


鲁阳文君告诉墨子说:“楚国的南面有一个吃人的
国家,名叫‘桥’,在这个国家里,长子出生了,就被
杀死吃掉,叫做‘宜弟’。

味美就献给国君,国君喜欢
了就奖赏他的父亲。

这难道不是恶俗吗?”墨子说:
“即使中国的风俗也象这样,父亲因攻战而死,就奖赏
他的儿子,这与吃儿子奖赏他的父亲有何不同呢?如果
不实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