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研的项目申报
初审情况
生命科学部初审--形式不合格被筛除 初审筛除的主要原因: 1、申请者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违反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规定 2、申请手续不完备或申请书不符合要求 申请人或主要成员未签字; 依托单位未加盖公章; 合作单位未签章; 申请书内容填写不明确、不规范、不真实; 申请书缺页或缺部分内容; 须推荐但无推荐意见或推荐人不符合要求; 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为低水平重复; 3、申请书纸质与电子版内容不一致 4、其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报
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报途径 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报要求 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报技巧
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报途径
三大计划 国家973计划 国家863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创新药物专项 传染病专项 中医药行业专项 重 庆 市 重庆市卫生局 三大专项
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重点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
管理部门:973计划由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负责
国家973计划
疾病基因组学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 首席科学家陈竺院士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 首席科学家王永炎院士
973中医药专项
2006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 首席科学家:黄璐琦
1、中药药性成因研究 2、中药寒热药性生物效应评价模式研究 3、寒热药性的内在规律及共同属性研究 4、中药毒性本质的科学评价 5、道地中药配伍调控药性物质基础与生物效应的研究 6、乌头配伍禁忌的药性物质基础研究 7、道地药材的药性特征的研究 8、中药性味的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 黄璐琦 刘红宁 乔延江 王峥涛 彭 成 刘淑莹 蔡少青 匡海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科院长春化学所 北京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重庆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
重庆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
重庆市“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 南
医药卫生:重点支持生物及多肽药物,新化合 物及合成新药,新型给药技术,中西医结合医疗技术,
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深加工,中药新药研制与质
量控制,新型医疗器械,新型医用材料,临床新技术、 新方法,典型疾病快速诊断,地方病、重大传染病防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 中药新品种开发及关键生产技术研究 中医药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研究 创新中药研究开发能力建设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及申请国际专利的策略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申报学科
1. 中医学(H27):①中医基础理论: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证候 基础、治则治法、中医方剂、中医诊断、民族医学;②中医临床基础: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眼科、 中医耳鼻喉科、中医口腔科、中医老年病;③针灸推拿:经络与腧穴、 中医针灸、按摩推拿、养生与康复以及中医学其他科学问题。 2. 中药学(H28):①中药药物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效物 质、中药质量评价、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性理论以及民族 药学;②中药药理学:中药神经精神药理、中药心脑血管药理、中药抗 肿瘤药理、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中药抗病毒 与感染药理、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中药药代动 力学、中药毒理学以及中药学与中药药理学其他科学问题。 3. 中西医结合医学(H29):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 中医药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
基本概念: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
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 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 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 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管理部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负责
重大新药创制
重 大 新 药 创 制
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
构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支撑
体系,自主研发传染病诊断、预防和防护产品,制定适 合我国国情的重大传染病临床治疗方案,建立与发达国 家水平相当的防治技术平台,完善国家传染病综合防控、 应急处置和科学研究三大技术支撑体系。
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
专项分成: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 能力建设和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五个领域
国家中医药局行业专项
国家中医药局行业专项
国家中医药局行业专项
指导思想: 突出中医药特色 代表中医药前沿 解决中医药实际 资助重点: 中医药基础和应用基础 方法学和共性技术研究 热点问题和开拓性领域
管理部门:科技部高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负责。
国家863计划
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第一批项目 专项主题一: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平台技术研究 专题1 新药筛选及关键技术研究 专题2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 专题3 临床前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 专题4 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 专题5 动物细胞表达产品的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平台 专题6 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化制备技术平台 专项主题二:创新药物品种研究 专题1 化学、中药和药物新制剂 专题2 生物技术药物及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重庆市卫生局项目
三、课题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请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相应的中医药科研条件和能力,财务独立 核算。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市卫生局资助经费基础上以不低于1:1的比例给予配套。 (二)项目申请人应是申请单位的在职人员,具备良好的科研信誉、管理能力和较高的学术 水平,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积累;重点项目申请人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一般项 目和指导项目的申请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主持在研的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 不超过2项,应当完成而尚未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不得申请新的课题,同1年度只能申请1项 科技项目。 (三)涉及实验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在经卫生部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登记的科研 实验室进行。 (四)申报材料: 1、《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申请书》 2、科技查新报告 3、涉及实验研究的课题,需提供实验室分级登记证书复印件。 4、申请重点项目的,应同时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详细经费预算. 以上材料均要求一式4份,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统一报送。
国家863计划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专题4 专题标准、 中药在线检测及中药辅料应用示范研究 濒危药材和中药饮片炮制研究 中药质量标准技术平台 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 生物芯片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十二五,数字化中医信息系统研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重庆市卫生局项目
二、课题设置类型
(一)重点项目:市卫生局资助研究经费5-15万元,研究周期原则上不 超过3年,重点支持方向为
1、中医药治疗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放化疗期疗效观察;
2、中医药治疗终末期肾病研究; 3、中医药治疗肝肾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研究; 4、中医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研究; 5、免煎中药颗粒与传统煎法中药的中药药理、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对比 研究等。 (二)一般项目:市卫生局资助研究经费1-4万元,研究周期原则上不 超过2年,研究方向和内容原则上不做限制。 (三)指导项目:指导项目只立项不资助,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 研究周期不超过2年,研究方向和内容可自行选择。
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 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956年 1959年 创建中药学学科 首创我国第一个中药学本科专业
1981年
1988年 1995年 1996年
第一批获得中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接纳国内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科研人员 批准为唯一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 人才(中药学)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
专家评审
评审专家:生命科学部19个学科评议组281位专家,50位海外专家 中医学与中药学评审专家17人(海外专家3位) 项目取舍:
A类:建议资助项目,一般评价均较高,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 内容合理可行,符合当前学科发展方向的前沿性研究。
B类:为项目、经费指标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资助的候补项目或专 家评价意思不一致,有可能属于比较优秀的项目,而学科指标 有限或难以判断遴选的项目。 小额探索项目:项目创新性较强,但风险性较大;或对项目的创新性 同行专家意见分歧较大的非共识项目。
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报
彭 成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部 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局共建高校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16个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49个 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 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发改委工程 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重点研究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63个 中医药学科为主,兼理、工、管、文、农、 教等相关专业交叉渗透,31个本科专业
国家863计划
基本概念:863计划即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致力
于解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 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统 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
研究领域:信息技术、生物和医药技术、新材料技
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海 洋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交通技术、地球观测与导 航技术领域。
初审情况
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初审形式不合格被筛除的主要原因: 1、申请者超项 2、申请手续不完备 申请人或主要成员未签字; 合作单位未签章; 3、未按规定要求填写 4、其它: 中级职称无博士学位无推荐函 申请书中未提供具体方药 申请书中未提供具体穴位
同行评议
生命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30321人 同行评议内容: 1、你对申请内容的熟悉情况:A..熟悉 B.比较熟悉 C.一般了解; 2、重要指标的评价: 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着重评议项目的研究价值) 学术思想的创新性 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否合适,研究重点是否突出,所选择的 关键问题是否准确) 总体研究方案(总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 项目组的研究能力(项目主持人和主要人员的研究能力、研究基础、 人员组成和实验条件) 3、综合评价:A.优 B.良 C.中 D.差 4、资助意见:A.优先资助 B.可资助 C.不予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