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教学观摩观后感
参加滨州经济开发区一中举办的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暨同课异构活动,受益匪浅。
在此期间,我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讲的《七颗钻石》一课。
并听了他的报告。
觉得于永正老师的课用“朴实、真实、扎实”来评价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正如他在报告中讲的“简简单单教语文”。
他的课没有惊天动地的热闹,没有矫揉造作的夸张,有的是平实和真切,有的是热情和谦逊。
谈几点观感:
一、真实的课堂。
他没有掩饰课堂之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例如,当进行到学生复述课文这个环节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如果是我,在这种情况下会自己讲出来。
但是,于老师没有放弃。
看来,他真是有些着急了,说:“这是怎么了?三(一)的同学们。
哎!怎么没有一个举手的呀?”表现的很真实。
在他的一再鼓励下和启发下,学生终于复述了课文。
二、朴实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没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等。
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
就把课讲得很精彩。
他主张多读,在读中质疑,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三、扎实的课堂。
他在课堂之上不放过每一个小的问题。
他在进行词、句教学时,不时的提示学生,“想一想,说不出来不要紧。
”并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把握理解每一个词、句。
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句子,就着重指导读那个句子。
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直到读出重音、停顿,读出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为止。
现在想来,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谈几点想法:
首先,应该对“朴实”有辩证的认识。
“朴实”只是一种教学理念,不是一种教学模式。
“朴实”只有像于永正这样的大家,在讲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才能娴熟的运用于股掌之中。
而我们这些小字辈也只有先繁而后简了,这也是成长之中的必经过程。
另外,我觉得“朴实”不是不能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既然我们有这么好的教学条件,这么好的教学设施,就应该把现代化的教具利用起来。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得当会大大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感到目前“不”需要简单的课堂,“朴实”的课堂是我未来的理想和目标。
其次,现在我真正“需要”的是真实、扎实的课堂。
课堂之上,要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
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学习。
最后,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通过这次学习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因此,只有转变教学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行。
目标有了,但要达成目标,还需慢慢的积累和摸索经验。
总之,教学无小事,事事要重视。
滨州经济开发区一中举办这样的活动真是很好。
让我学到了好多在平时学不到的东西。
希望今后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