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应该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职业素质

学校应该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职业素质

学校应该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职业素质
一.大学生素质培养
从人际关系角度,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需要大学生树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理念。

《决定》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大学生建立各种各样人际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为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因此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互动即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要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竞合”意识。

同时,大学生身心要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而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这是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前提。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合理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从国际经验看,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中间社会阶层占多数的社会。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中间阶层,成为未来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在如今社会转型期,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

要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工人(包括知识分子)、农民以及其他社会阶层的人群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合作,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前提。

但在一段时期内,各种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人民内部仍然存在各种矛盾,如城乡差别的矛盾,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群众与弱势群体的矛盾,城镇居民与农民工之间的矛盾,部分干部与群众的矛盾等等。

和谐哲学不仅有助于维护秩序和稳定,而且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几千年来封建统治的超稳定结构正是以儒家和谐哲学为基础的。

树立和谐、合作思想的大学生无疑会成为未来社会和谐的基石。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所谓职业能力,是指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社会、取得社会认可、获取生活来源、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技校教学的重中之重。

根据职业能力的分类,应注重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职业一般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可细分为五种:(1)阅读能力。

(2)记忆能力。

(3)理解能力。

(4)分析概括能力。

(5)空间知觉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以下三种:(1)说服能力。

(2)演讲能力。

(3)论辩能力
社交能力指技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共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与社会融合,善于和他人合作。

在工作中联络协调,协同其他人员共同完成计划或各项工作任务。

有正确裁定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还有对未来工作的预计能力和设计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技校学生必须适应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最重要的是工作环境,因为它约占职业生涯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学校应从学生跨入校门开始就告诉他们,职业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在走出校园立足社会的过程中,在专业适应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失败和挫折,因此必须在学校阶段就要逐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职业特殊能力的培养
职业特殊能力就是专业能力。

是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完成一定生产活动的能力。

这种能力要经过专门教育和专门训练才能获得。

技校学生经过三年时间的职业培训,必
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和现代企业对劳动者的技术素质要求。

要掌握专业技能,首先要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其次要搞好实验实习等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练好基本功,这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关键。

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职业综合能力是指跨职业的,但又在职业生涯、职业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各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跨职业的专业能力首先是数学运算能力。

所以技校学生一定要学好数学,为未来就业打好基础。

其次是计算机应用能力。

技校学生必须培养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国内外就业形势。

第三是外语运用与交流能力。

方法能力首先是信息利用能力。

其次是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实施的能力。

第三是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

个人能力这里所说的个人能力,是指技校学生参加工作后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工作热情和努力奉献的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努力培养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全身心投入的工作风范,为适应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职业创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较高的组织管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将为我们的就业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