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工业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复习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工业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复习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工业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复习
一、考点梳理
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要求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非常慎重。

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一些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则应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如下表所示: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状况、资源搭配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

显然,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和地域组合条件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

如美国东北部、我国的鞍山,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从而形成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如英国、日本有便利的海运条件,促进了它们的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使之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人力资源状况: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

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但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依靠的便是其丰
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科学技术水平: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5)自然条件对工业的影响。

(6)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方面。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工业数量的增多,工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②发展某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会促进该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专业化的发展;弘扬传统农业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能促进某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减轻环境污染。

⑤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对资源:导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资源无节制开发导致生态破坏。

②对环境:工业“三废”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

(3)对策分析
①资源问题: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积极开发新资源。

②环境问题:立法,“三废”达标排放,防治污染,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比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典例精析
1、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

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浙江纺织服装业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开始向新疆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促使浙江纺织服装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提高
B.原材料不足
C.市场需求减少
D.企业竞争加剧
2.新疆吸引浙江纺织服装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原材料充足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3.纺织服装业向外转移对浙江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是()
A.增加就业机会
B.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D.增加棉农收入
解析:第1题,纺织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浙江纺织服装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工资上涨,生产成本提高,A项对;原材料、市场需求、企业竞争加剧不是迁移的主要原因,B、C、D三项错。

第2题,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吸引浙江纺织服装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原材料充足,B项对;新疆经济落后,资金不足,产业基础差,交通运输不如浙江便捷,A、C、D三项错。

第3题,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对浙江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C项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减少了就业机会,A项错;劳动力人口减少,减缓了浙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B项错;增加棉农收入不是对浙江的影响,D项错。

答案:1.A 2.B 3.C
2、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第(1)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据材料“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该类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地区或国家转移,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影响其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

从市场规模看图中国家中中国是最大的,但却是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最终转向越南,A项错误;电子工业对原料需求量较少,C项错误;技术水平对日本来说是优势条件,不是工业转移的因素,D项错误。

故选B项。

第(2)题,考查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解题关键是越南“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设问的落脚点是(与越南相比)中国家电组装厂的数量较多,产量大。

20世纪90年代,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故选A项。

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
因素,B、C两项错误;基础设施水平高是有利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D 项错误。

第(3)题,考查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中国的大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

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同时市场饱和,优势已不明显,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不应该再依赖于劳动力优势,靠价格取胜,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

与越南相比,中国外资家电组装在政策、成本上不占优势,A、C两项错误;进口越南产品会冲击我国的民族企业,不能实现我国家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B项错误。

故选D项。

答案: (1)B(2)A(3)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