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灌区甜高粱栽培技术摘要:依据历年试验结果总结出了甜高粱栽培技术,内容包括甜高粱生产的基础条件、种植方法、田间管理及收获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在河西灌区甜高粱适种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甜高粱;栽培技术;河西绿洲灌区甜局粱是禾本科高粱属年生草本植物,为普通局粱的个变种,属于C4作物,光合效率高、生物量大、高效节水、抗旱、耐贫瘠、耐盐碱、适应性广、茎秆富含糖分,适合于武威乃至西北广袤贫瘠土地种植。
近年来,甜高粱因其生物产量大、含糖量高的特点,作为养殖业饲料及生物能源作物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甘肃省甜髙粱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发展较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农科院、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等单位从2012年开始,进行了大量引种试验,推动了甜高粱广泛应用。
2014年,全省种植面积达3.3万hm2,武威市近年来推动甜高粱种植成效最为明显,种植面积最大,达0.3万hm2。
2015年武威市决定把甜高粱培育发展成为常态下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广甜高粱种植2万hm2,其中民勤县0.53万hm2、古浪县0.47万hm2、凉州区0.47万hm2、荣华集团0.33万hm2、鑫淼公司0.2万hm2,力争用3-5年,推广种植面积达到667万hm2,实现销售收人过100亿元。
这种发展趋势要求对甜高粱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指导和科技支撑,以发挥甜高粱的优势,成为甘肃未来的,将农牧业、生化和能源工业相结合、综合发展的新型产业。
为此,根据国内甜高粱的种植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栽培模式研究,依据历年试验结果制定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将甜髙粱种植纳人当地的轮作倒茬和耕作体系,制定生产种植模式,以提高甜高粱的种植效益。
1播前准备1.1整地造墒,施足底肥甜高粱籽粒较小,发芽出苗时顶土能力较差,因此,要求整地精耕细耙,播种时墒情要好,以利出苗。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灌足冬水,耕翻深度30-35cm,灌水100m3/667m2。
实行秋覆膜的地块,结合整地施足底肥,顶凌覆膜地块在翌年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早平整耙耱耕作层土壤,整地要精耕细耙,做到地面平整,无秸秆杂物,以利覆膜出苗。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而定,土地肥沃可以少施,土地贫瘠要多施。
在甜高粱播种前要施足底肥,结合整地,667m2施农家肥4000kg,尿素15-20kg、磷酸二铵20-25kg,硫酸钾8-10kg,锌肥1kg。
施基肥后要翻耕、耙细,使土肥混合,把压保墒1.2土表施药,播前除草杂草是影响甜高粱正常出苗和生长的重要因素。
人工除草用工量大、周期长、效果差,使用化学除草剂是有效防除田间杂草的首选措施,可采用“春播临种前土表喷药覆膜防草技术”。
结合平整土地,使用50%异丙草.莠除草剂250ml/667m2兑水喷施于土表,耙耱平整,使土药混合均匀,立即铺膜。
异丙草?莠对藜科、苋科和禾本科杂草均具有很高的防效,并且对饲用型甜高粱生长发育影响较小,播前土壤1次用药即可取得理想的除草效果,从施药到播种要有10-15d安全间隔期,以保证种子发芽出苗安全。
1.3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甜高粱品种较多,中国注册甜高粱资源有374份,其中地方品种159份,选系(品种)207份,不育系和保持系4对,资源分布于全国各地区。
目前我国的主要品种有:辽伺系列、雅津系列、早熟1号、醇甜2号、大力士等,在武威地区种植时,应选择适宜品种,我们目前推荐种植的品种有海牛、BJ0602和BJ0603,虽然在我省河西地区不能正常成熟,但生物产量超过了8000kg/667m2,植株生长势强、分蘖多、糖锤度在120%左右,可以在河西绿洲灌区推广种植,可用作青贮词料为养殖户和企业提供优质饲料,在这3个品种中海牛的综合优势明显,可作为种植饲用甜高粱的首选品种。
2适期播种保证全苗,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当土壤表层10cm处温度稳定在15℃左右时为最佳播期。
井水灌区、黄灌区为4月中旬,河水灌区为4月下旬。
如果播种过早,由于土壤低温高湿,种子吸水后不能萌发,易发生粉种现象,造成缺苗;播种过迟,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
栽培方式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可采用以下3种模式:在机械化程度较高,干旱缺水的地区采用全膜垄作沟灌栽培。
选用幅宽140cm、厚度0.005mm地膜,大垄宽80cm,小垄宽40cm,垄高10cm。
(2)在结构性缺水地区,采用全膜平作栽培方式配合膜下滴灌。
为了适应机械化收获,采用宽窄行种植,选用幅宽140cm、厚度0.008mm地膜,膜上宽度120cm,播种4行,边上两行距膜边10cm,第2、3行距第1、4行25cm,这样第2、3行距为50cm,株距15-20cm,保苗可达8300-11000株/667m2。
机械播种时播种孔易形成“洞穴”,使种子外露,播种完毕要逐行逐株检查,及时用细土封严播种穴。
土壤墒情不好时,播种后须进行镇压,可使种子紧密接触土壤,提高出苗率。
⑶在降水丰沛或灌水条件较好,但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采用露地平作栽培。
采用50cm等行距种植,穴距18-20cm,667m2穴数7400-7800穴。
不论是覆膜垄(平)作还是露地平作栽培,均采用单行人工穴播机或点播器精量播种。
使用甜高粱专用穴播机播种,播种方便,穴距均匀,播种深度致。
穴播量2-3粒种子,播种深度2.5-3.0cm,播量0.8-10kg/667m2。
3加强管理,促进生长3.1苗期促进根系发育培养壮苗,3.1.1破除板结甜高粱出苗前遇到降水可形成表皮土壤的板结,严重影响幼苗出土,应根据板结程度及时采用机械或人工破除板结。
3.1.2放苗封口出苗后应及时放出压在地膜下的幼苗,以免烫伤幼苗。
放苗时,膜口不宜开得过大,并用细土封严植株四周,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同时可使膜下形成适宜的小环境,既有利于幼苗健壮生长,又能起到闷杀膜下杂草的效果。
3.1.3间苗定苗醇用型甜高粱在2-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定苗时每穴只留1株。
甜高粱分蘖很多,可使大量养分消耗,造成醇用甜高粱主茎生长发育和糖分积累受到影响,可在苗期拔节期多次拔除分蘖,促进主茎生长。
词用型甜高粱在栽培管理中无需间苗、定苗,并保留植株分蘖。
3.1.4覆土压草对没有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地块的、或处理后尚未杀死的杂草,需人工拔除。
是对播种孔长出的杂草,要除早,除小,除彻底;在膜下杂草数量较大、生长势较强顶起地膜时,可揭开该段地膜,人工拔除杂草后重新拉紧地膜并用土压实揭膜口;在膜下杂草数量少且较小时,采用膜上覆土的办法闷杀杂草,在膜上覆盖1-2cm的层细土即可。
3.1.5培土壮苗培土可促进甜高粱根系的生长,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甜高粱4-5叶期时结合定苗、压草进行次培土;拔节期结合追肥进行大培土,培土于植株茎基部。
两次培土高度为20-25cm。
3.2中期促进生长发育,健壮植株甜高粱虽然有极强的耐旱性能,但为了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应根据当地降水情况、土壤墒情和植株长势进行灌水。
甜高粱苗期般无须灌溉,拔节以后应适时浇头水,头水般在播种后60-65d结合追肥进行,以后灌水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
植株生长进人拔节期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kg/667m2。
当株高达到15m左右时,结合浇水追施第二次肥料,追施尿素15kg/667m2。
全生育期浇水4-5次,每次灌水量80m3/667m2左右。
苗期应根据降水情况和植株长势,全生育期灌水3-4次。
甜高粱茎杆充实坚軔,机械组织发达,抗倒伏能力强。
但由于植株较高,生长后期浇水时要避开大风天气,防止倒伏而影响产量和饲草品质。
3.3后期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有机物质向穗部转移为满足甜高梁后期生长水肥需求,应及时灌水和喷施叶面肥,以保持后期有较大的绿叶面积。
及时灌水,以根保叶,力争粒大饱满,提早成熟。
喷施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丰产素等叶面施肥,以提高植株糖分,促进早熟,增加粒重。
8月中旬,拔大草1-2次,做到不砍株、不伤根。
结合拔大草,进行甜高粱打底叶,去掉底部干叶和黄叶,使其通风透光,促进早熟,增加甜高粱籽粒成熟度。
4防治病虫减轻危害甜高粱抗病性较强,但抗虫性差,在甜高粱上发生的虫害主要有蚜虫、棉铃虫等螟虫和红蜘蛛等,尤以蚜虫危害最重,吸食汁液,严重影响茎秆和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含糖量,需要及时防治。
4.1蚜虫甜高粱含糖量高,易受蚜虫为害。
7月中下旬是防治蚜虫的关键期,此时如遇高温干旱、降水偏少天气,极易造成蚜虫偏重发生,应及早防治。
在苗期成株期每667m2分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90g,3%阿维高氯乳油20-60ml,40%毒死蜱乳油10-30ml,根据植株大小任选种药剂,兑水30-90kg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4.2螟虫发现有棉铃虫等螟虫危害心叶时,即可喷吡虫啉进行喷雾防治;若螟虫已进入甜高粱秆内为害,可用呋喃丹颗粒剂撒施在心叶防治;抽穗后,螟虫爬到穗部进行为害,可用吡虫啉喷杀。
产卵盛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对水20kg,每株10ml灌心;开花后,用敌杀死1200倍液喷施于穗部,也可防治。
4.3红蜘蛛甜高粱红蜘蛛主要分布在叶片背面,发生危害程度较玉米轻,苗期、成株期每667m2分别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30ml,73%克螨特乳油15-45ml,105%阿维?哒螨灵12-36ml,根据植株大小任选种药剂兑水30-90kg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5适时收获,及时青贮醇用甜高粱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早霜来临之前,根据用途适时收获。
饲用型甜高粱在孕穗至抽穗期茎秆含糖量和植株营养积累达到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饲用甜高粱若用作青绿饲料直接词喂,宜两次收割,头茬在7月中旬或下旬株高150cm左右时收割,留茬高度10cm左右;第二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早霜来临之前收获。
两茬收割时,头茬收割后1-3d内及时施肥、浇水,追施尿素8-10kg/667m2。
饲用甜高粱若用作青贮饲料,宜次收割,收获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早霜来临前,此时茎秆含糖量和植株营养积累达到最大值,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单茬收割时,若人工收获,需在收割后5d内及时青贮,以免糖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