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2020江苏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人教版

解读2020江苏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人教版

解读2020江苏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陈行
(一)能力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求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与07江苏考试说明相同)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并能应用于简单的实际物理问题.
2、推理能力(与07江苏考试说明相同)
能够从有关物理概念和定律出发,在给定的简化情况下导出物理学中的定理或公式.
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中已知的事实和条件,结合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判断,并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与07江苏考试说明相同)
对物理问题能独立思考,能够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问题的本质,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对物理问题进行恰当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把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或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够关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初步解决实际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与07江苏考试说明相同)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找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数学的特点、规律进行推
导、求解和合理外推,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判断、进行物理解释或得出物理结论.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

能够从所给图像通过分析找出其所表示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5、实验与探究能力(与07江苏考试说明有较大的不同)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注明“实验、探究”的内容,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
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
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考试说明中共列出11个实验,其中必考内容中有7个实验,全部是较高要求,选考内容中有4个实验,全部是基本要求。

下表是实验目录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2020年高考的考试内容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

对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中用I、II标出.I、II的含义如下:
I. 基本要求:对所列知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II.较高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一、必考内容中的较高要求共有29项
二、选考内容中较高要求有四项
2020高考考试内容与要求有如下:
1、更加突出主干知识、考试重点更加明确
在《说明》中明确地将高中物理知识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为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模块。

这些模块中的22项(扣除7项实验)较高要求都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

再加上选考内容中的4项较高要求,26项较高要求覆盖了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

也指出了高考的重点内容,这比以往的考试说明更加精练、更加明确。

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历来都是高考物理最重要的目标,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高考历来都是以能力立意,而知识是能力的有效载体,所以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必然选择。

建议对26项较高要求逐
一研究,制订每项较高要求的基础知识条目。

2、考试重心前移、力学电学唱主角
在《说明》中明确规定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模块等必考模块占分比例为80%,而选考模块选修3-3、选修3-4和选修3-5的占分比例为20%。

这实际上就明确了力学和电磁学的内容占高考内容的80%。

可以想见力电综合问题将要在高考中唱主角。

近年来,江苏题一直在不断加强近现代物理知识的考查。

对热、光、原子物理部分一直情有独钟。

在06江苏考题中的前6道选择题中有5题属于这部分。

在实验题中有一道光学题。

在计算题还有一道15分大题目。

但是,在新高考中模块"3-4"和"3-5"的地位会受到占分比例的约束而下降了。

这一变化并不排除现代物理知识的考查,但考查的难度和密度都会下降。

3、考查综合能力的格局改变
《说明》中明确规定有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之分,由于部分考生在选考内容中只选学了两个模块,所以选考内容与必考内容综合的问题就不能在必考试题中出现,这种问题要出现也只能在选考试题中出现。

所以,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之间的交叉和综合会因此而受到限制。

如"动量"在3-5模块中,而"机械能"在必修2中。

因为有的考生不选3-5模块,所以传统的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不会在必考内容中出现,选考内容又明确是简答题,可以认为传统的动量与能量的综合大题在考试中不会出现。

又如“简谐振动”在3-4模块中,所以传统的弹簧问题中需要用简谐振动知识的题目就不会出现在必考试题中。

(三)备考建议
1、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有两个方向值得重视。

一是对物理图象的考查,包括从物理图象中获取信息;根据图象分析、判断物理过程;应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三种类型的问题。

二是对文字表达的考查,包括用文字对物理过程的论述;用文字对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判断。

从高考课题研究中反馈的信息表明,这两个方面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把物理过程用图象表示的能力;运用文字论述物理问题时常见的
缺陷有①表达不确切、不严密,②用语含糊、漏关键词,③论述观点片面、逻辑混乱。

近年来上海市、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高考试卷中上述两个方向都有比较鲜明的特点。

建议组织专门的力量研究上述省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针对上述两个方面的考查力度正在加强的现实,复习中要培养学生读题能力,读题的过程是一个熟悉物理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信息加工能力的过程。

进而通过比较、联想、分析、抽象、概括、综合和归纳等手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平时的复习和测验中,应该增加上述两类问题的比重,以利于学生提高运用图象和文字的能力。

2、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发挥都依靠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习题复习重点的是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文字、图象、表格中辨析出具体的条件、过程或要求;再把这些具体的条件、过程或要求转化为物理条件和物理情景,最终把物理条件和物理情景抽象为数学条件来求解。

所以习题课要重视这一系列的转化过程,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学生思维、辨析能力,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一定要自己独立解决,养成多角度独立思考的习惯。

力求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一幅清晰、通畅的思维高速公路。

3、复习中要注重教材、紧扣教材。

每年高考命题时都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今年是新课标、新教材实施后的第一次高考,08年江苏高考是走进新课程后的成果检阅年,而新课程理念的最好注解就是教材。

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格外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情境、新应用。

相信高考命题会体现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方向。

往年的高考试题有些是取材于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也有些是改编题,许多考题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

相信今年这种特点会更加突出。

4、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三个选考模块内容不出难题”,加上试卷中三道选考试题必须具备相对独立性,不可能相互综合,也不可能与前面的必考部分综合过深,因此复习选考模块时的策略建议是——不挖井,多开沟,开浅沟,沟沟相通,点点联结,覆盖全部高考知识点。

复习选考内容应该更加紧密联系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