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四项临床意义

高血压四项临床意义


流行病学
•目前,我国每15 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
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2004 年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心脑血管疾 病死亡率为200/10 万人,农村为142/10 万人,分别占死 亡构成的37%和28%;居死亡原因首位
•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精神不良刺激 (包括遗传易感)
大脑皮层功能紊乱
垂体
血管舒缩中枢形成固定收缩兴奋灶 肾上腺皮质分泌 (盐素—保钠排钾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高
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
肾缺血
血压升高
血容量
水钠潴留
摄钠过多及遗传
高血压的分类
• 原发性高血压: • 以高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
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可根治方法。
• 目前检测血浆中肾素活性()和醛固酮()已成为原发性和继发 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一些有关肾脏疾病 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理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高血压四项针对人群
(1)中、重度血压升高的年轻患者; (2)症状、体征或者实验室检查有怀疑线索(
如肢体脉动搏动不对称性减弱或者缺失, 腹部听到粗糙的血管杂音,近期明显怕热/ 多汗/消瘦/血尿/明显蛋白尿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近年研究认为原醛症已成为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 见的形式,以前报告原醛症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 病率为0.5 ~ 2%,但随着检查诊断手段的改进和 提高,诊断为原醛症的病例数逐渐增多,如1994 年等报告在199例正常血钾的高血压病人中,原 醛症病人占8.5%;而在美国门诊,原醛症病人的 年患病率在过去五年内已增加了十倍以上;其他 学者报告原醛症在高血压病人中的患病率也高达 14.4-16.6%。
• 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 • 因之一 •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
依据血压水平和伴随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总体心血管风险分层
高血压()
其它风险因素,或疾病
正常 120-129 或 80-84
正常高值 130-139 或 85-89
1度高血压 140-149 或 90-99
2度高血压 160-170
• 继发性高血压: • 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
。 • 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因此,及早
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疾病和病因:
• 肾实质性高血压(最常见) • 肾血管性高血压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嗜铬细胞瘤 • 皮质醇增多症(综合征) • 主动脉缩窄
继发性高血压检查手段
• 血浆肾素活性 • 血及尿醛固酮 • 血及尿儿茶酚胺,尿17羟皮质类固醇 • 动脉造影 • 肾和肾上腺超声 •或
临床意义分析
肾素活性、醛固酮对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
血浆
醛固酮升高
醛固酮降低(或正常)
肾素增高(或正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肾上腺机能不全
常)
(肝硬化、肾病、心功能
(阿狄森病)
不全、妊娠中毒症、失钠
性肾炎、肾血管性高血压
病、神经性厌食、综合征

肾素减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依 17α-羟化酶缺乏症,
高血压四项内容及应用
•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是调节血管功能,维持血压的重 要的内分泌控制系统。它的生理作用很复杂,涉及的器官广泛,几
乎全身各系统都有它作用的踪迹。它是人体内环境稳定不可缺少的 调控系统。
• 高血压四项:肾素活℃)>
• 高血压四项应用:
6三.1%、。时间分布
1959年、1979年和1991年三次大规模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 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1.88%,1980 ~1991年高血压患病 率升高了54%。
血压升高可导致
• 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 因素
•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 急剧升高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或100-109
3度高血压 ≥180
或 ≥ 110
无其它风险因素
平均风险
1-2个风险因素
低危
3个或更多的风险因素,,或 疾病
中危
已有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
极高危
:代谢综合征;:亚临床器官损害
平均风险 低危 高危 极高危
低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血压调节机制:
我国高血压的地区、人群及时间分布
一、地区分布
地区差异明显:北高南低,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 农村。
二、人群分布
02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8%,全国患病人数约 1.6亿,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 女性稍高于男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
赖性醛固酮增多症
地塞米松依赖性高血压
、增多症、
一部分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意义分析
1、肾实质性高血压: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 化
2、肾血管性高血压: 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皮质) 4、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1954年由 首次报道的一种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 及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又称综合征,它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其发病年 龄高峰为30~50岁,女性病人多于男性。原醛症 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 酮所致,但以腺瘤为多见,故经手术切除肾上腺 腺瘤后,原醛症可得到治愈,但是如不能早期诊 断和及时治疗,则长期高血压可导致严重的心、 脑、肾血管损害。
高血压四项检测注意事项与临床意 义分析
放免室/廖权利
高血压诊断标准与流行病学 高血压的分类及主要病因 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检查手段 高血压四项的内容及针对人群 高血压四项临床意义分析
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 和/或舒张压≥90 ——《2003 年 高血压处理指南》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是140/90 以下; 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降至 130/80 以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当血浆醛固酮水平及尿醛固酮排量明显增加,同 时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受到严重抑制 时,有助于原醛症的确诊。使用以下三项指标同 时监测,不论有无低血钾,其诊断符合率为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