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设计
利辛高级中学张雨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简述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各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路程的艰辛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思路、方法及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分析—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并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进行教学。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以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
提问:
(1)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2)光合色素的种类、分布与作用是什么?
那么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什么?以及该过程是怎么一步步被发现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102页,共同探究。

【探究1】
思考: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的植物构建自身的原料是什么?不足之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探究2】
(多媒体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思考与讨论: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2)后人重复实验却得到相反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引出1779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的实验
得出结论:实验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最后明确植物释放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探究3】
1845年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问题:形成的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
(多媒体展示萨克斯实验)
思考:
(1)为什么把绿叶放置在暗处处理一段时间?
(2)叶片部分遮光,部分曝光的目的是什么?
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以及产物,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探究4】
思考:(1)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研究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104页,思考并小组讨论:
1、光反应阶段
(1)光反应的场所在哪?
(2)光反应中的物质发生什么变化?试写出反应式。

(3)光反应中的能量发生什么变化?
(4)光反应需要哪些条件?
2、暗反应阶段
(1)暗反应场所在哪?
(2)暗反应中的物质发生什么变化?试写出反应式。

(3)暗反应中的能量发生什么变化?
(4)暗反应需要哪些条件?
(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光反应与暗反应有什么联系?
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与讨论:
(1)如果突然停止光照,[H]和ATP 含量如何变化?
(2)如果CO2浓度突然下降(其他条件不变)C3和C5含量如何变化?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并完成表格内容。

(多媒体呈现表格)
【总结归纳,课堂巩固】
以一题为例进行知识巩固
六、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18世纪中期
2、普利斯特利
3、萨克斯
4、鲁宾和卡门
5、卡尔文
2*2/*22O )O CH (O H CO +−−−−→−+叶绿体光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