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和局部麻醉
作用机制
• 另外局麻药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高 浓度时也可以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
动 • 具有使用依赖性(频率依赖性), 即处于
兴奋状态的神经比静息状态的神经对局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 (腰麻)传导麻醉表面 麻醉
浸润 麻醉
表面麻醉
• 概念: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涂敷于粘膜表 面,使其穿透粘膜而阻滞其浅表的神经未 稍以产生粘膜麻醉。
分类
1. 酯类局麻药 药物: 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 特点: (1)在血浆内被水解或被胆碱酯酶分解; (2)可形成半抗原,引起过敏反应。
分类
2. 酰胺类局麻药 药物: 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丙胺 卡因,依替卡因 特点: (1)在肝内被酰胺酶水解; (2)不形成半抗原,引起过敏反应罕见。
正 常
受到刺激
电
位
作用机制
局麻药阻滞神经的程度与局麻药的剂量、 浓度、神经纤维的类别等因素有关。 (1)浓度从低到高:
痛觉最先消失;依次为温觉、触觉 和深部感觉,最后运动功能消失。
作用机制
(2)细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快, 粗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慢, 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细,所
以感觉神经纤维先受局麻药的影响。 (3)神经纤维鞘膜的有无:
发展史
• 18世纪中叶,人们咀嚼古柯叶,用以感受 舒适感和增加耐力。
• 1860年,阿尔伯特·尼曼(Albert Niemann) 从古柯叶中提取出了结晶的可卡因。
• 1884年,Koller将可卡因用于眼部局麻手术。
发展史
• 1885年,Halstead用于颌神经阻滞;同 年,Corning在狗身上进行了脊髓麻醉, 施以硬膜外麻醉成功。
• 适应证: – 适用于眼、耳鼻喉、气管、尿道等部位 的浅表手术或检查。
表面麻醉
• 常用药0.5~1%丁卡因,一次限量为40 毫克;2%利多卡因,一次限量为100毫克。
• 因粘膜供血丰富,药物可被迅速吸收而易 中毒,故表面麻醉药的剂量应减至相当于 浸润麻醉药最大剂量的1/4~1/2。
局部浸润麻醉
神经干及神经丛阻滞
•适应证 1.手术范围、时间,病人精神状态、合 作程度; 2.单一神经或神经丛支配区域,一次阻 滞能够满足手术需要; 3.其它麻醉方法的补充。
脂溶性决定局麻药效能,脂溶性越高 麻醉效能越强 。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 >普鲁卡因
理化性质和麻醉性能
蛋白结合率与作用时间有密切关系,结合 率越高作用时间越长
布比卡因 95.6% 罗哌卡因 94%
丁卡因 75.6% 利多卡因 64.3% 普鲁卡因 5.8% • 低蛋白血症病人易发生局麻药中毒!
局部麻醉药和局部麻醉
宁夏人民医院麻醉科 王江涛
概述
• 局麻药的发展史 • 局麻药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能 •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 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药
定义
•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以适当的浓度局部应用
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完全、 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 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 消失,而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响的药物。
• 1886年,Bier施以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成功。
发展史
化学结构
局麻药均属于芳香基—中间链—氨基结构的化 合物,由三部分组成:
芳香环
中间链
000000
氨基
叔胺 (R)
N
亲脂性
亲水基(R) 亲水性
局麻药的分子结构决定其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
化学结构
芳香基团
中间链
氨基团
亲脂疏水性 酯键或酰胺键 亲水疏脂性
②弥散性能:PKa愈大,弥散性能愈差。
理化性质和麻醉性能
离解常数PKa 普鲁卡因PKa=9.0 丁卡因 PKa=8.5 布比卡因PKa=8.1 利多卡因PKa=7.9
2.5% 7.4% 16.6% 24.0%
(在组织液中PH=7.4 它们的非离子部分所占百分值)
利多卡因起效快、弥散性能强
理化性质和麻醉性能
• 概念 – 将局部麻药注射于手术部位的各层组 织内,使神经末稍发生传导阻滞,称 为局部浸润麻醉。
• 适应证 – 体表手术、有创造性检查的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 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部位,选择应用于局 部浸润麻醉的局麻药及浓度。
• 短时效: 普鲁卡因 为局部浸润最为常用 的局部麻醉药,浓度0.25%~1%,作用时间 45~60分钟,成人一次限量1g。
无神经纤维鞘膜的易受局麻药的影响; 有神经纤维鞘膜的不易受局麻药的影响。
作用机制
局麻药产生阻滞应具备三个条件 1. 足够的浓度。 2. 充分的时间,局麻药物应达到神经膜 上的受体。 3. 有足够的神经长轴与局麻药直接接触。 至少接触 1cm 神经(因为有鞘神经纤 维的冲动能跳越 2~3个兰氏结)。
作用机制
正常神经冲动传导功能关键是动作电位 的产生和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神经细胞 传递信息的基础。
局部麻醉时局麻药上的阳离子与神经细 胞膜上钠离子通道的特定部位结合,从而阻 止钠离子穿过通道。
作用机制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是:稳定细胞膜, 降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阻断Na+通道, 阻止Na+内流,进而阻止神经细胞动作电位 的产生且抑制冲动的传导,产生麻醉作用。
• 中等时效: 利多卡因 浓度0.25%~0.5%,
局部浸润麻醉
• 作用时间90~120分钟,成人一次限量400mg • 长时效: 布比卡因浓度0.2% ~ 0.25% ,作
用时间300~420分钟,成人一次限量150mg。 • 长时效: 罗哌卡因浓度0.2% ~ 0.25% ,作
用时间240~480分钟,成人一次限量200mg。
分类
根据离解常数、 脂溶性、 蛋白结合率 ① 麻醉效能弱,作用时间短:普鲁卡因 ② 麻醉效能中,作用时间中:利多卡因 ③ 麻醉作用强,作用时间长: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丁卡因
分类
根据中间链的不同,局麻药可分为两类: 酯类和酰胺类 ● 酯类毒性相对较大,治疗指数低,变态
反应多 。 ● 酰胺类治疗指数较大,不良反应发生少。
脂溶性与阻 滞效能正相 关
决定代谢途径 与作用强度
药物分子的 解离度
理化性质和麻醉性能
对局麻药理化性能较重要的是 ● 离解常数 ● 脂溶性 ● 血浆蛋白结合率
理化性质和麻醉性能
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离解常数PKa PKa决定局麻药起效作用时间和弥散性能
① PKa愈大、离子部分愈多,由于它不 具亲脂性,所以不易透过神经鞘膜,故用 于神经阻滞时的起效时间延长。
区域阻滞麻醉
• 概念: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 以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 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 适应证 – 适用于短小手术及避免穿刺病理组织的 手术。操作方法同局部浸润麻醉。
神经干及神经丛阻滞
• 概念 – 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丛、节)旁,暂 时阻断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 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 滞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