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敷衍.(yăn)蓊.(.wĕng) 郁踟蹰..(chí)(chú) 洵.美(xún)B、怪诞.(dàn)经传.(zhuàn)祈祷.(dăo)忏.悔(qiān)C、殷.勤(yīn) 镌.(juān)刻泯.(mĭn)灭靡.靡(mí)D、庇.护(bì)擢.(zhuó)升苍虬.(qiú) 嗔.怒(zhē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就寝祈求驿道野塘残荷B、恬静粗犷款待悠然自得C、刮痧摇曳砺石赏心悦目D、汲水谬误劝诫记忆尤新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比蝙蝠聪明多了。
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
②据柏拉图《菲得洛斯》对话篇说,促织,变成诗人。
③从禽兽变到人,你看中间需要多少进化!④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
A.使用进化历程说辞B.施用蜕化过程说辞c.使用蜕化过程补偿 D.施用进化历程补偿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B.他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不谋而合....地站起来C.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D.我们常常把“责任心”和“趣味”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们强聒不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B.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C.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张三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这事准能完成。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C.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7.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拟人)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拟人)C、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比喻)。
D、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排比)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走进斯坦福大学,会被一种大气揪住。
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______;______,建筑后边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树林生长在道路的两旁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树林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下列文学、文化、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B.《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D.韩愈因倡导"古文运动"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10.对下面这首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b、“盈盈”,美好的样子。
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
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
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共18分每小题3分)(一)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一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1.第①段中"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一句中,不用"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的原因是( )A.作者不忍说出"停止呼吸",反映了作者失去战友的悲痛之情。
B.因为主语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为突出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D."停止思想"比"停止呼吸"说法新鲜,给人印象深。
12.下列对第③段中把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类比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在科学上具有同等的价值B.它们都是划时代的发现C.它们的发现原因都是一样的D.它们的发现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3.下列对第③段马克思发现的"简单事实"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其社会意识。
B.精神第二性,物质第一性,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其社会意识。
C.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其社会存在。
D.精神第二性,物质第一性,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其社会存在。
(二)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①:“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班上当即冷场。
我慢慢的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有听清楚您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地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
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
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②。
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的感觉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
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全都瞪大了来回地盯着三个人:教授,我,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
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我说。
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过脸去看那位台湾人。
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走的,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吗?""除台湾省外,先生。
""那么,"教授侧着身子,搓搓手看着我,"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谁负主要责任呢?"“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
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的哩!”教室里又有了笑声。
教授先生却始终不肯放过我:"依您之见。
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教授先生,这个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
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也朝着他笑,"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
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14.下列对划线句子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摆出的是一副谦和友好的态势。
B.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摆出的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势。
C.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摆出的是一副思索犹豫的态势。
D.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摆出的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态势。
15.下列对画线句子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当时一下子沉寂下来的气氛。
B.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当时一下子沉寂下来的气氛。
c.通过环境描写反衬当时一下子紧张起来的气氛。
D.通过景物描写反衬当时一下子紧张起来的气氛。
16.教授不可能不知道"只有一个中国"的常识,但他按两个中国的思路来提问,目的是 ( )A.他受反华势力影响,想借此宣传台独思想。
B.他对中国人不友好,想嘲笑中国人。
C.他想测试我是否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D.他有意问倒新来的学生,树立教授的威严。
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2分)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缇骑按剑而前.(前面)B.吴之民方痛.心焉(痛恨)C.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用木匣装)D.卒.与尸合(最终)18.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为.之声义(替、给)B.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把)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在)D.谈笑而.死(表修饰)19.下列句子中,与"谁为哀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D.果地震陇西2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苏州人民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是()①众不能堪,抶而仆之②厉声以呵③噪而相逐④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⑤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⑥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A.①②③B. ③④⑥C. ①③⑥D.④⑤⑥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综合运用(共15分)21、名句填空.(任选三句,每空1分,共3分)(1)静女其娈,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