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及其意义
( 责任编辑: 赤邑 )
8
坚持 “ 代表”的重要思想, 一个 就要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时 提出 重大 题, 代 的 课 跟上时 进步的 伐, 推 代 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 动和
创造历史的作用。 反之, 做不到与时俱进的政党, 必然失 去先进性, 就不能开拓创新, 迟早要落伍, 被历史所淘汰。 苏联共产党的兴衰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个真理。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有不同的要求, 但是始终坚持 “ 三个代表”是不变的。要
就要看 I 界 1 形势的重大变化, t 世 把握时代的特点和历史发 展的趋势, 就要不断地调整方针、 政策, 提出新的任务和 奋斗目 就要对执政党提出更高的要求, 标, 提高执政能力 和 水平, 才能在与时 俱进的 历史进程中 完成赋予的 使命。 其次, 把与时俱进同党的思想路线紧密联系起来, 作 为创新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 是我们党三代领袖核心人物为我们党制定的思想路线。十 六大 创新 成 “ 把 看 是 一个民 族进步的 灵魂, 是一个国 家兴 旺 发达的不 力, 竭动 也是一 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社会 。 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而实践本质上是创新的。 实践是创 新的 基础和原动力, 也是基本途径。而实践结果的评价, 从效果、 效率、 效能角度来看飞 实践的 成功证明它所设定 的目 的的现实性, 但不一定意味着实践目的的合理性和有 效性。因此必须从整体的宏观上, 综合的长远性全面考察 实践的 创新意义。其中主要看指导社会实践的思想路线的 正确与否。 而思想路线也要与时俱进,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才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 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创 新必须遵循正确的思想路线, 这样才能使实践成为自 觉的, 而不是盲目的, 有成效的, 而不是无效的活动。按照正确 思想路线进行实践活动就能做到主观和客观的一致, 理论 和实践的统一;就能做到从实际出发, 达到 “ 求是”的要 求, 而实事求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不断地解放思想, 打破 迷信,消除偏见, 克服僵化, 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 只 有这样才能研究新情况, 新问题, 才能完成新世纪面临 着的三大任务。 再次, 把与时俱进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联系起来, 精 辟地总结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 严密的、 系统的理论, 是与时俱进的,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7
也是我们事业不断 创新的用之不竭, 取之不尽的源泉。 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固有的理论品质, 量, 最后, 把与时俱进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即同发展联 因 它是时代的产物, 对时代提出的 为 是 课题, 从理论和实 系 起来, 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时间反映了 践的 结合上做出科学回答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因此,时代 具有一维性, 过去就不复返。 性 是它的 显著特点之一。 这一特点表明理论不能停顿, 不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我们错过了很好的很多的发展机遇 能僵死, 不能成为教条, 而应该是随着实践的深人, 科学 所以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就是抓住机遇, 的 展, 发 思维能力的提高, 而不断地充实、 提高、 丰富和 和条件, 落后了。 加快发展。 与时俱进的 “ 进”就是发展。问题在于不进则 发展。 这是实践的需要, 也是理论本身的内在需要。 这是 慢也不好。 这里就有两种发展观, 一种是数量的增长, 这一理论不断自 我完善成为 “ 万能”的内在生命力所在, 退, 位置的 变化; 另一种是质变飞跃。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 是不断开 拓马克 思主义理论发 新境界的客 展的 观要求。 的 发展观, 要质变、 飞跃, 要超常规发展,这是形势所迫 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群众武装群众, 使它变成改 的 结果。 全球经济一体化, 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 社 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此 信息 高科技日 新月异, 突飞猛进, 不急起直追就要 必须从变化了的 信息型、 智力型、系统型的实践格局出发, 会 化, 落伍。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广大的人民迫切需要改变贫 高扬人类主体性的创新意识、凸现人类 “ 我塑造”的能 自 落后的 面貌, 改变自 的地位。 己 解放五十多年虽有发展, 力和过程。 这是当代时代精神的灵魂, 也是马克思主义自 穷 近二十多年有了根本的改观, 但离发达国家还有 我更新,自 我否定的形式。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狭隘的、 但太慢, 差距。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 宗派的、 封闭的理论体系, 相反,它是富有自我更新的, 很大的 鼓舞人心, 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和拥护, 就是因为这个奋 不断开放的理论体系。 对于它的应用也是依据时间、 地点 标反映了 广大人民的渴望和心声, 体现了与时俱进不 和 件为转移的。 条 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要 斗目 展的强烈要求。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全面的、 和谐的, 创 造性的 应用, 做到坚持中 运用, 运用中发展, 才能分析 断发 而不是单一的、 畸型的、片面的。同时要注意使人民充分 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起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享 展的 受发 成果, 不断地提高人民 的生活 水平。 这些也是 的 指导作用。 两种发展观的内容和要求。况且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 第四, 把与时俱进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状态联系. 要 的积极性, 到处体现着创造新世界的首创精神。 更重要的 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继续发 是我们的党有能力和水平, 带领广大人民, 实现小康社会 扬“ 两个务必”的作风。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 的目 尽快实现现代化。“ 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并 的事业, 而面临着的形势又是变化多端的, 肩负的任务是 全面贯彻落实, 就表明这一点。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 艰巨 而光荣的, 给予的时间和条件是有限的。因此, 不进 以 三个文明一起抓, 立党为 则退, 倒退是没有希望的, 也是时代所不允许的, 所 济建设为中心, 创新为动力, 人民 执 为民 保持 先 做到‘ 俱进, 拓 J 时 开 创 不 答应的。 因此只能以只争朝夕的态度, 积极探索、 大胆 公, 政 , 党的 进性, 族的振兴腾飞, 是指日 可待 试验、开拓创新、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不断地研究新情况, 新,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华民 大有希望的, 我们要信心百倍地迎接更加美好的社会 总结新经验, 解决新问题。因此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的, 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解放思想。 需要不断进取, 敢冒风险, 主义的明天。 党的十 六大报告指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勇于 创新的 精神。 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坚持不骄不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 躁, 虚心学习, 谦虚谨慎的作风。克服那种满足现状, 居 的 定 素。 俱进, 决 性因 与时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 功自 只图享乐,不思进取, 傲, 萎靡不振的状况。严厉杜 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 绝各种形式主义、宫僚主义作风, 杜绝以权谋私、 反对各 点, 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就是与时俱进的哲学 种错误思想, 贪污腐化, 追求名利, 拜金主义等思想和行
为。 要有斗志昂扬、 百折不挠的精神, 要树立正气, 鼓舞 士气, 不负众望, 不辱使命, 做到有所作为, 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前进。要紧密地联系群众, 相信他们的首 创精神, 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是与时俱进的强大力
内 其重 意义, 涵及 大 也是改革开放以 基本经验的总 来的 结
和概括。
《 沿》 前
20 年第 4 03 期
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及其意义
格 ・孟 和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呼和浩特 000 ) 100
〔 中图分类号〕D 0 [ 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86 [03 0-00-0 09 27 01 07 2 2 4
十 六大报告充满新意, 寓意深远, 创新。 与时俱 富有 “ 进” 句普通而朴实的 赋予它丰富的内 成为理 是一 话, 容, 论创新的闪光之点, 从各个方面、 各个层次上、 特别是从 哲学的高度揭示了其中的深刻内涵。 其一、与时俱进中的 “” 时 是指时间、 时代。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运动的 存在形 式, 一切以时间、空间、条件为转移, 这是唯物主义的基 本观点。 其二、与时俱进中的 “ 进”就是发展, 是事物发 展不断上升的趋势, 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义。 其三, 与 时 俱进的 “ 进”昭示了事物都在发展的过程中, 恩格斯说 过, 过程论是一个伟大的基本的思想。 其四, 改造客观世 界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也要 “ 进”要全面发展, 达 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改造主观世界,达到预期的目 标。 可以说, 与时俱进这句话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 基本观点, 成为推动思想进步和工作开展的一种要求和方 式, 成为我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 把与时俱进同党的先进性联系起来。 概括了党 的历史经验, 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经验。事 物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党的先进性都与时代相联的, 是 随 着时间的 推移其内 形式不断地新陈 容和 代谢, 吐故纳新, 不 前 断 进的。 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 建设、 改革的 伟大胜 利,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保持和发扬着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不仅有阶级性, 而且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只有与时俱进的党才能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头, 把握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