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死前的严监生详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详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执教:大安小学张全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结识文中人物。

1、(自我介绍:大小五年级语教张)听你们老师说,咱班同学很喜欢读书,读了好多书,我就喜欢爱读书的同学,所以今天我这里上课来了。

不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看你们是否名不虚传。

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描述,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捉妖降魔,神通广大,还会七十二变。

(孙悟空)
能言善变,以机智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晏子)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

(诸葛亮)
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武松)你们真棒!
2、这些人物大家一猜即中,说明这些人物描写得非常成功,具有鲜明的个性,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叫——[严监生]板书。

3、介绍“监生”的意思。

[课件展示多音字“监”] 监生是明清时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的简称。

4、了解人物背景,初知严监生
严监生是谁呢?同学们一定读了课前提示,请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儒林外史》、吴敬梓、严是有钱人)
小小一段话,同学们知道了那么多信息真会读书,那么严监生到底多有钱呢?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5、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很有钱,佣人多,在乡下还有田地。

)
师:严监生的确有钱。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亿万富翁了,可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财主,在[临死前][补充板书]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举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读书之前老师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2、排除字词障碍。

出示词语:诸亲六眷郎中侄子哥子医家穿梭揩揩两茎灯草挑掉一茎登时故此一声不倒一声
(指名读、齐读)(你读得很准确,你的声音很响亮)
注意:课件出示:多音字“挑”“那里”通“哪里”
3、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词带入文中大声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课件]
指名读文——纠正表扬评价——(范读)——齐读
4、刚才我们读了几遍课文,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还念念不忘两茎灯草。

)适当指导与表扬
5、其实大家刚才都提到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得断气,念念不忘——两茎灯草。

[板书:两个指头、两茎灯草]
6、严监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7、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经典的吝啬鬼的内心世界吧。

三、聚集重点,走进人物内心。

师: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是哪一句?
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生齐读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严监生的身体状况怎样?(无药可救,奄奄一息)
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此时的状况?
(无药可救、奄奄一息、病入膏肓、生命垂危、气若游丝)[课件出示]
师:会读书的同学知道联系上下文来加深理解。

除了这句话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严监生病入膏肓了呢?
汇报与指导读书:
(1)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医家都不下药了”体会到无药可医,病入膏肓)
你能用朗读来表达吗?
(2)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特别是哪个词看出病重,你一定知道这句怎么读了吧)
(3)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从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体会病情的严重)从你的朗读中我体会他的病重。

师:临死前的严监生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无药可救了,多么难受,多么可怜!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句话,齐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严监生已经气若游丝,濒临死亡的边缘了。

2、尽管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但他还是用尽最后力气,在痛苦中挣扎着伸出两个指头,是严监生还有心事未了,还有放不下的深深的牵挂啊。

这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牵挂的是什么呢?——两茎灯草
3、请同学们想像一茎灯草的价值。

——(生:点一晚费油约两毛钱。


4、按一般人的想法,一个人到了生命的尽头,会牵挂些什么?(生谈)
可是在严监生的眼里,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两茎灯草,与他的银子相比,一茎灯草烧的油简直是沧海一粟,可以忽略不计的,而他偏偏如此看重,不去一根死不瞑目。

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严监生?[板书:吝啬鬼、守财奴]
四、回读课文,品味作者语言。

1、对于严监生的两个指头,诸亲六眷作出了一些猜测,在本文中,诸亲六眷指哪些人呢?
2、我们先来看看大侄子猜的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1)谁来读读大侄子的话?(指名读,指导:听出大侄子的关心)
大侄子猜中了吗?严是什么反应读,齐读——出示: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2)这是什么描写【动作】——
从这个动作你猜他心里会怎么说呢?(你完全猜中了严的内心)
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失望)
(2)所以他面对大侄子的猜测时他——生读
●二侄子怎么猜的,谁来读读二侄子的话?(指名读)
二侄子也没猜中,严是什么表现呢?齐读——
出示: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1)这是什么描写【神态、动作】
当时他在心里会怎么说呢?(你把严的语气活了)
(2)此时此刻严监生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焦急、生气、心急火燎)
(3)融入这份感受,再来读读这个语句。

●奶妈怎么猜测的呢?齐读——女生(猜测)
他听了这话,他什么反应呢?齐读——男生(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1)此时严监生在心里会怎么说?
(2)此时严监生心里是怎样的?
(失望、绝望)难道真要让我死不瞑目吗?生齐读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严监生从头到尾一直在干什么?(一直摇头)。

师: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了,他口不能言唯有通过他的动作摇头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了,我们只有通过他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破译他的心灵密码。

[板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指名女生读赵氏的猜测——出示:
猜中了么,是什么反应?齐(众人看严监生时,……登时就没了气。


师:严监生点点头,这时严监生心里会怎么说?
师:所以,当赵氏终于读懂了他的心思,挑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3、此时如果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4、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他在临死前,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人,没有留恋自己的生命,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

短短三百多个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个吝啬鬼的形象了,这源于作家成功的描写。

作者是抓住了严监生的什么描写来体现他内心的感受和变化的呢?(生:动作、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我们统称为细节描写。

[板书:细节描写。

]
何为细节?出示:细节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

细节描写还包括哪些描写?板书: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描写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全而在细,我们在写文章时并不是非要把动作、神态、语言等一一写全,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抓住其中一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刻画就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抓住读者的心。

5、练习:这里有一段学生习作,写一个犯了错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

请对它进行修改,把叙述变成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真实。

出示: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提示:我是怎样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或心情?黄老师的目光是怎样的?看到那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样“喊”老师的,有什么心情?老师点头的神态、“嗯”一声的语调如何?)
评价:生动、传神、小作家、潜质、
四、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1、严监生临死前,念念不忘灯盏里的两茎灯草费油,却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人,没有留恋自己的生命,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

同样的严临生,当他的妻子王氏生病的时候,他会怎么做呢?当他的哥哥犯事的时候,他会怎么做呢?
出示: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
2、看了这段介绍,我发现大家表情很复杂,严到底是个选样的人呢?想弄明白吗?那就请大家走进《儒林外史》吧。

书中刻画了封建时代读书人的种种丑态。

有我们熟悉的王冕,有闹出了大笑话的范进,有屡试不中的穷秀才。

同学们或买或借,都去读一读这本书好吗?
板书:
临死前的严监生
细节描写:
两个指头两茎灯草动作、神态
吝啬鬼守财奴语言、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