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选】中亚五国的民族状况与民族政策11
【精选】中亚五国的民族状况与民族政策11
(三)建立新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 独立后,塑造统一的民族认同,建立新的民族概念成为中
亚各国的当务之急。他们希望以统一的民族认同作为 其政治合法性和社会支持的重要基础。中亚各国都大 力宣扬自己的光辉历史、伟大的文化传统、不朽的历 史人物,但现实结果却是加强了主体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主体民族地位的提升又进一步加剧了民族之间的分化。 这种结果又由于国家的有意识行为而得到了强化。比 如将主体民族的语言确定为国家语言,干部提升中倾向 于主体民族等等,但主体民族地位的提升并不等同于确 立了统一的民族认同,如果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机会进 一步受到限制,就可能造成更深层次的社会分裂,丧失最 终建立民族认同的机会。所以确立统一的民族认同仍 将是中亚各国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坚持国家同宗教分离、保证信仰自由 在国家同宗教分离和保障公民信仰自由方面,中亚各国
的宪法都相应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哈萨克斯坦宪法》 第5条规定:“禁止建立旨在暴力改变宪法制度、破坏共 和国的完整、危害国家安全以及挑起社会、种族、民 族、宗教、阶层和民族仇视的社会组织及其活动,也禁 止成立未经法律规定的军事武装”(第3款)。“外国宗 教组织在共和国境内的活动以及外国宗教中心对共和 国内宗教组织领导人的任命,需经共和国有关国家机关 同意”(第5款)。《吉尔吉斯斯坦宪法》第8条第3、第4 款规定:“宗教和一切宗教活动同国家相分离。在吉尔吉 斯共和国不允许:……以宗教为基础建立政党,宗教组织 追求政治目的和任务;宗教组织工作人员和宗教人士干 预国家机关的活动”。
中亚五国的民族状况与民族政策
一、中亚五国的民族现状及问题 二、中亚五国民族政策确立的主导思想 三、中亚五国民族政策存在的矛盾性
一、中亚五国的民族现状及问题
(一)中亚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其民族构成极为复杂 中亚五国几乎包含了前苏联的所有民族。 基本情况是: 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居住着不同的民族,如在费尔干纳谷地混居 着乌兹别克族、吉尔吉斯族、塔吉克族,而该地区分别由乌、吉、 塔三国占有; 一国的边境地区,居住着大量的与邻国主体民族同族的少数民 族,如在哈萨克斯坦的俄、哈边境地区居住着大量的俄罗斯人; 一些主要的欧洲民族,尤其是俄罗斯族在中亚各国占有较大 比重,如在哈萨克斯坦占37·8%,在吉尔吉斯斯坦占21·5%,在塔吉 克斯坦占7·6%,在乌兹别克斯坦占8%,在土库曼斯坦占10%;来自(二)俄罗斯人地位问题突出
俄罗斯人在中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国的俄罗 斯族人口总数将近1 000万,他们主要分布在大城市,是 教育、科研、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人口素质普遍高 于各国的主体民族,并在国家行政、企业管理、科技、 文教、医疗卫生等方面占重要地位。
各国独立后,近千万的俄罗斯族一夜之间从主体民 族变成为二等公民,其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明 显地感受到歧视。独立几年来,迁出中亚的俄罗斯人已 过100多万,其它民族如德意志人也大批离开。这些问题 解决不好不仅会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出 现当地人与俄罗斯人的大规模冲突,既影响地区稳定也 会影响与俄罗斯的关系。当各国主体民族的利益受到 宪法的明确保护之后,如何从立法上保护非主体民族的 利益,这是各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民族主义情绪滋长。
中亚的每个国家都有近百个民族,各国的主体民族 在本国都不能占到压倒性多数,而且中亚五国基本上都 没有形成民族国家的历史,也从未有过稳定统一的民族 认同意识。独立后各国的民族主义者以“国家的主人” 自居,对非主体民族采取歧视态度,盲目排外情绪强烈,此 外,具有大民族主义色彩的政党和社团组织也纷纷在各 国活跃起来,这些组织都坚持强硬的民族主义立场,反对 俄罗斯人参政,并不顾当局的禁令,公开进行不利于民族 团结的活动。这种现象极大地刺激了非主体民族的自 尊心和责任感。
土库曼斯坦1992年5月18日通过独立后的第一部宪 法,宪法第一条规定:“土库曼斯坦是民主的、法制的世 俗国家,以总统制共和国的形式进行国家管理”。塔吉 克斯坦1994年通过的新宪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塔吉克
斯坦共和国是主权的、民主的、法制的、非宗教的单
一制国”。乌兹别克斯坦于1992年12月8日通过独立后 的新宪法,规定:“国家政权体系建立在立法、行政和司 法三权分立的原则上”。由此看出,中亚各国都强调了 “世俗”、“民主”、“法制”原则,只是各国侧重不 同,本质上并无区别。
二、中亚五国民族政策确立的主导思想
(一)确立民主、世俗、法制的国家发展模式
1995年8月3日哈萨克斯坦通过的新宪法第一条第一款 就明确规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民主的、世俗的、法 制的和社会的国家,其最高价值为人、人的生命、人的 权利和自由”。吉尔吉斯斯坦最高苏维埃于1993年5月 5日通过了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在第一条第一款也规 定:“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是根据法制、世俗国家原则建 立起来的享有主权的单一制民主共和国”。
《塔吉克斯坦宪法》第8条规定:“宗教组织与国家分离, 不得干预国家事务。禁止以挑起种族、民族、社会和 宗教冲突为目的,或者煽动暴力推翻宪法制度和组织武 装集团的社会团体建立及活动”。中亚除塔吉克斯坦 伊斯兰复兴党以外,其它四国都不存在合法的宗教政党, 而且由于伊斯兰复兴党在塔吉克斯坦已造成了旷日持 久的内战,因而更加强化了其它国家抑制宗教势力干预 政治的决心。
中亚五国的土著民族多年来相互混居,有不少地方 存在着民族属性不明问题,彼此之间常发生各种矛盾;
客居民族与土著民族也是矛盾迭起,冲突屡有发生。 再加上各民族内部还存在着多层次的区分,许多人只忠 诚于所在的部落与部族,如土库曼斯坦还保留着极具特 色的种性部族制度,这种部族的忠诚以及地区内部的联 盟能否发展成统一的民族认同还是个未知数,但地区、 部落、部族之间的区分却实际上阻碍着政治统一体的 出现,成为建立紧密团结的民族国家的巨大障碍。
(四)积极提倡民族和睦和共同发展
中亚地区民族构成的主体结构是由俄罗斯人与所在国 的原住民族组成,因而各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便是如 何解决所在国的俄罗斯人问题。哈萨克斯坦的国家管 理机构从建立之日起就将发展民族间相互合作与交流 确定为自身的工作方向。纳扎尔巴耶夫认为有必要建 立一种促使民族间相互理解与联合的非官方机构以作 为民族问题的领导组织。这样的组织应吸收所有民族 团体的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专区级以上的行政专员 为其成员,并与各种社会组织、民族文化中心协同工作, 为防止任何地区可能发生的民族对立和社会对立而努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