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概况中亚五国系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与伊朗、阿富汗接壤,北与俄罗斯联邦相接,西边与俄罗斯联邦、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
五国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1995年总人口约5400万。
各共和国面积、人口具体情况如下:1995年中亚五国面积人口一览表气候:由于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第一,雨水稀少,极其干燥。
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咸海附近和土库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仅为75-100毫米,而山区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费尔干纳山西南坡甚至可达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于沙漠地区,如帕米尔的年降水量仅60毫米;第二,日光充足,蒸发量大。
中亚每平方厘米地面由于阳光辐射每年可获10-13平方万卡热量,在土库曼斯坦则几乎达到16万卡。
科学测试,在中亚北纬40度地方夏季所获阳光照射量并不逊于热带地区。
空气极其干燥和高温引起大量的蒸发,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发量达1798毫米,即比这里的降水量大21倍;第三,温度变化剧烈。
许多地方白天最高气温与夜晚最低气温之间可相差20-30℃。
在帕米尔高原则有日温差40℃的记录。
从哈萨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库曼斯坦最南端,纵跨北纬57度到35度,表现为寒温带经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区外平均气温一般在26℃至32℃之间,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气温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过渡。
农耕社会和游牧社会的价值取向是迥然不同的。
比如,古代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义认为,农业是神圣的职业,其信徒必须从事农业。
中亚的农业是绿洲灌溉农业,这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一份当地古文书写道:中亚五国主体民族是俄罗斯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鞑靼族、德意志族等。
官方语言是俄语。
各国皆采用共和制国体,实行总统制,独立以来政局稳定。
独立后各国均放弃了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中亚五国共同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具有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原苏联重要的能源、动力、冶金和农牧业基础,许多矿物和农业产品产量在原苏联名列前茅。
在原苏联的产业分工中,以有色冶金、煤炭、石油、钢铁、化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等专业化方向发展为主,而重工业尤其是采矿业强大,加工业较为薄弱。
长期作为矿产、农畜产品以及其它原料的生产者和供应者。
其轻工业、电子业相对落后,所需日用消费品大部分依赖进口。
中亚五国的经济贸易特点归纳起来1、对外来经济依赖性很强;2、对进出口贸易持宽松、鼓励态度;3、均为原料型出口国;4、经济私有化进程较快;5、人口增长,市场潜力很大。
二、中亚五国交通运输情况在地理上,中亚各国地处欧亚中心,各国连成的荡然区域没有一处能够直接入海,地理的因素使中亚各国之间互相依存。
国为在这个区域内只在开放的内陆运输体系才能保证各国各自能够顺利的跨越自己的国界而与国际市场连接。
在中亚运输网络中最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自古以来就是中亚运输线路的自然交汇处,古代连接东西文明的丝绸之路就经这里。
哈铁路总长度13400公里,第平方公里密度为5.3公里。
哈境内共有四条过境铁路干线:哈主要的公路过境运输路线有:西南线中国——哈2005年底中国给阿拉山口开通了欧盟的快速货运通道,从中国阿拉山口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分别通往波兰的拉夫科夫和芬兰的蒜尔辛基铁路货物。
这是途经几国大分合作的硕果。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有国际知名货代物流公司设有代表处,可办理转关、过境货运,并且建有标准集装箱中转场。
哈领空处有多条国际航空干线的交汇区内,并开辟了经过中国的东南空中走廊。
现在哈境内有72条国际飞行线路。
近几年哈国积极参与创建过境运输通道。
非常重视连接欧亚大陆的运输走廊。
交通运输业是哈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哈国内生产总值的13.9%。
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在交通领域的合作也有着广阔的前景,从新疆喀什吐尔尕特口岸出境到吉尔吉斯斯坦道都比什凯克,从新疆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境到达吉国奥什通过两条公路可到达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腹地,是一个交通极不便利的内陆国家,受战争的破坏和影响,交通设施长期得不到修复,塔政府对从首都杜尚别向东经库里亚布、霍罗格、穆尔加布通往中国公路,取道中国境内喀利昆仓公路进入巴基斯坦国的公路项目寄予很大希望,认为中塔直接公路通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视其为走出交通瓶颈的生命线。
三、新疆及伊犁州与中亚五国开展贸易的优势(一)开拓中亚市场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新疆向西开放地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是全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东联西出的国际大通道,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沿边16个国家一类口岸均已开通过货。
特别是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不但串连起新疆天山北坡工业经济带,而且构筑了中国东部至欧洲的新亚欧大陆桥,过货量逐年递增,发展势头强劲。
而霍尔果斯口岸,年过货量达到100多万吨,贸易额6亿美元,出入境人员56万人次。
霍尔果斯口岸距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90公里,距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市378公里。
新疆已形成以各开放口岸为前沿,以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为支点,以乌鲁木齐、伊宁市等重点城市为依托,辐射全疆和联动全国的大开放格局。
(二)人文优势为新疆发展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疆的主体民族,如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和塔吉克等民族,与中亚五国的主体民族形成众多跨境而居的现象。
他们语言文字相通,风俗习惯相近,宗教信仰一致,行为方式近似,这种历史造就的深厚的民族、宗教、文化情结和长期以来密切的不间断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形成了新疆向中亚开放独特的、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
三、新疆及伊犁州与中亚五国贸易情况中亚国家独立以来,中国是最早进入中亚市场的国家之一,新疆边贸在曲折中发展。
第一阶段(1992年—1994年)双边贸易发展较快,苏联解体后迅速放开物价,但国内商品十分匮乏,使得我国大量消费品通过新疆口岸进入中亚市场,易货贸易、边民互市贸易额大幅增长。
第二阶段(1995年—1998年)独联体经济形势不佳,企业缺乏资金,居民购买力低,客观抑制了进口,加之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不高,国外消费者对购买中国商品的兴趣下降。
第三阶段(1999年至目前)边贸出口额稳中有升。
中亚经济摆脱危机,进入恢复增长期,市场要求活跃,支付能力增强。
已告别了那种商品匮乏,品种、档次单一的短缺经济时期,随着中亚五国各项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经营秩序日渐规范,市场潜力巨大。
2007年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5大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达116亿美圆,其中,对哈贸易额69.7亿美圆,占50.8%,到2010年估计将超过100亿美圆。
新疆进出口贸易额从10亿增至50亿美圆用了10年,从50亿增至100亿美圆只用了3年。
大宗出口货物情况为:1、纺织、服装、鞋类,在原苏联时期,中亚经济就行成了重工业相对发达,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加工业相对落后的结构,这些领域本国企业数量少,设备老化,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远远满足不了本国市场需求。
此类货物全年出口走势平稳,为主要出口货物,品种有毛巾、毛毯、布匹、T恤、童装、运动衣裤、袜子、各种鞋类。
产品价位较低,大多为中小企业生产。
2、建材、家电、家俱类。
近年来中亚经济好转,建筑项目纷纷上马,其中有机场、公路、宾馆、写字楼、住宅等,特别是新首都阿斯塔纳的建设,需要进口大批建材。
建材近几年出口量上涨较大,主要为室内装饰装修用材料,如油漆、地板砖、灯具、塑钢门窗、玻璃、铝塑板、扣板、电焊条等,价位同国内相当;家电主要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录音机、冰柜等,具有欧式风格的家俱和办公用家俱,销路很好。
3、机电产品、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中亚各国近几年加大了矿产资源的开采进度,因此对矿产开采设备需求猛增,另一方面,兴建中亚过境公路、大力建设中心城市,需要大量各类机械设备、运输工具,而前苏联时期的设备已陈旧,国外客商看好质优价廉的中国机械设备。
这类货物是近年出口的新增长点,2007年边贸出口7.9亿美元。
4、瓷餐具、仿瓷餐具、塑料餐具,出口量逐年增长,民族花色散瓷深受中亚市场消费者欢迎。
5、食品类,从贸易金额上来说略低于建材类,走势也很好,品种也日趋多样化,有方便面、酱类产品,儿童食品,还有各种农付土产品及鲜果蔬菜。
6、其它如编织袋、童车、保温瓶、文具、眼镜、石英钟、等日用品和装饰品出口量也不小。
从出口货物产地看,新疆地产品出口约占15%,其余均为内地产品。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疆当地生产的商品,如:石油石化产品、番茄制品、钢材、水泥、电线电缆、建材、塑料制品、棉毛麻纺织品、皮革制品、医药保健品、方便面、果酱、鲜果蔬菜等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特种变压器、麻黄素、太阳能发电设备、番茄酱、焦炭、木家具、等地方特色自主品牌的产品形成出口规模出口。
进口商品主要有原油、天然气、铁矿石沙、废钢、铜及各种稀有金属,畜产品。
四、贸易前景分析新世纪以来,无论是实行激进式改革的哈萨克斯坦、吉尔斯斯坦,还是实行渐进式改革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已走过了10年独立建国的艰辛历程,各国政治、经济形势都普遍好转。
中亚各国经济开始驶入良性循环、稳定增长的快车道,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税率政策、投资政策等都已初见成效,各国市场开始趋于规范、有序、可操作和可预见。
中亚五国的经济已进入了独立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如果不出现大的世界性灾难和战争,这一局面还会保持下去。
对于中国商人和投资者来说,这是继当年中亚各国独立后我们进入中亚市场的第二个最有利的时机。
目前,中亚各国政治局势稳定,除吉国之外,各国迄今都是开国总统连任,保证了本国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聚会中国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该组织的诞生标志着各成员国合作进程开始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中亚五国都非常重视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
吉尔吉斯坦于1998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吉尔吉斯坦产品向欧洲和北美国家出口不受配额限制。
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于2001年提出了捆绑入世的要求,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也相继提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中国银行在哈萨克斯坦也设有分行,对中国客商来说结算非常方便。
哈国国家银行对银行的监管较为严格,监管体系借鉴西方同行业管理模式,会计核算达到国际化标准,其采用的电子监管手段及方法细致且易操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以上诸项对贸易前景可以说是已为中国产品再次进入中亚市场营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