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案批准:审核:编写:2012年05月6日目录监测方案§1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监测技术要求与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4监测方案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靠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合理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监测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塔机基础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坑围护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坑底回弹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监测点的布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7监测控制网的布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8监测仪器及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坑底回弹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报警............................................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技术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质量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应急预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小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施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监测方案布点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况工程概况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75000m2,基坑围护周长约1300m,基坑开挖深度为11m,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局部门式刚架围护结构,三轴搅拌桩止水,二道混凝土/型钢斜支撑体系。
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周边环境等级为二/三级。
支撑按照××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TJ08-61-2010)中相关规定,本基坑按二级基坑要求进行施工监测。
环境概况项目四周分布有道路、楼房和高架桥等建筑物,道路下埋设有信息、雨水、煤气等管线。
基坑开口线距最近的建筑物边线仅有15米左右。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平原,地貌形态单一。
勘察期间测得勘探点孔口标高一般为~之间,场地平均标高约。
拟建场地处于上海地区古河道地层,缺失上海市统编的第⑥层、第⑦层土,地表下深度85m范围内地基土均属第四纪滨海~河口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沼泽相、溺谷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河口相沉积物。
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一般呈水平状分布。
此次监测重点为基坑围护桩墙和施工用塔机基础。
§2监测技术要求与目的本工程的信息化施工监测充分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1、本工程基坑形状不规则,开挖面积较大,边线较长。
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流程较多,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等部分,工艺复杂。
2、基坑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和与施工的联动性要求较高。
因此,本工程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按设计及有关管理部门的有关变形控制要求进行实施,同时对基坑围护结构、塔机基础进行重点监测。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受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的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从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准确的反应工程的各种变化。
因此,在理论指导下制定周密的监测计划,并严格实施计划十分必要。
本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有:1、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护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整个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内;3、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塔机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确保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4、通过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及时调整工艺及参数,确保顺利实现下一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G/TJ08-61-20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监测方案编制原则系统性原则1. 方案设计的各个监测项目有机结合,既形成整体,又相互衬映,使测试数据能对应校核;2. 运用系统功效达到对环境、基坑进行全方位、连续性监测,监测点布置要考虑合理、有效因素。
可靠性原则1. 方案中采用的监测手段为成熟、或基本成熟的;2. 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测试元件均通过标定且在有效期内;3. 测点的布设中考虑了各个测点的保护需要。
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原则1. 跟据设计计算情况,考虑关键部位有针对性布点,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2. 对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施工异常部位进行重点或加密监测。
3. 依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被监测项目的报警值。
4. 结合实际施工,调整优化测点布设、测试手段、仪器选配、测点保护方案,确定监测频率。
经济合理原则1. 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2. 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仪器设备;3. 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的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5监测内容根据委托方要求,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设置监测项目如下:塔机基础监测塔机基础垂直、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围护监测基坑围护结构桩墙顶垂直及水平位移监测坑底回弹监测坑底回弹监测§6监测点的布设为提高数据利用和分析效率,本方案中各围护墙顶位移、土体沉降、周边地下管线位移测点尽可能同剖面布设。
各监测项目测点具体安排如下:坑底回弹监测点采用原有回弹监测点,如有缺失回弹监测点,则视实际情况添加。
基坑围护结构桩墙监测点测点沿维护结构桩墙布设,在桩墙每个拐角两侧2米处各布设一个观测点,平直段一般按10-15米间距布设。
塔机基础容降监测观测标志同基坑围护结构观测标志,布置在每个塔机基座的4各角上(便于观测的侧面)。
监测点布置见《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基坑围护结构桩墙和塔机基础容降监测点观测标志采用50*50角钢(长10cm),两端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护结构桩墙顶以下约10厘米处,角钢上部中间加焊半圆形铁球,角钢侧面中间贴激光反射片(3*3cm),作为垂直、水平位移监测点(沉降、位移为同一点)。
测点具体布设表序号监测项目测点数量备注1围护顶位移监测36个暂定2坑底回弹监测59个原有监测布置3塔机基础监测28个每个基础布置4个§7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布设目的主要是为了测定围护结构及基坑开挖施工期间,随着地基土的不断压缩而产生膨胀挤压,监测对象的平面位置或高程随施工阶段的变化而产生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当位移量超过警戒线时及时报警;以便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技术处理,确保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
通过进行整体变形分析,有效验证设计参数。
为保证所有监测对象在同系统中比较和监测成果的可靠性而布设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塔机基础、围护墙顶的位移、沉降、坑底回弹等方面的监测。
监测控制网分两种:平面控制网用于位移监测;水准控制网用于沉降监测即垂直位移监测。
2、控制点布设为提高精度和减少误差,水平位移监测的控制点采用现有施工平面控制网,按三等三角网测量技术要求测量。
在施工现场布设工作基点(P01-P0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与平面控制网联测,按三等三角网测量技术要求测量。
工作基点全部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
水准控制点计划布设9个,编号为G01~G09。
建立水准测量闭合环。
所以控制网均采用精密平差方法,并进行控制点精度评定。
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见《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8监测仪器及方法监测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用相对精确之数值解释表达的一种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因此,对监测仪器之质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