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XXXXXXX地块基坑围护监测方案XXXXX勘察院二0一八年一月XXXXXXX地块基坑围护监测方案项目负责:校对:审核:监测单位:XXXXXX勘察院监测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单位地址:XXXXXXX2018年1月8日目录一、项目概述 (4)二、监测目的 (4)三、监测执行规和依据 (5)四、监测项目及容 (5)五、监测点的布设 (5)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5)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6)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7)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7)5.立柱沉降观测点 (8)6.支撑轴力监测点 (8)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8)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8)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9)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9)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10)3、地下水位监测 (12)4、竖向位移观测 (12)5、水平位移观测 (13)6、钢支撑轴力监测 (14)七、监测周期、频率 (14)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15)九、监测设备 (15)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16)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16)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6)附: 1、单位资质证书2、监测人员职称证书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拟建的XXXXX地块位于XXXXXXX东侧、XXXXXX西侧、XXXXXX南侧。

总用地面积XX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

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XXXXXX住宅(18F)、XXXXXX地下室及其他配套设施。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51米-4.61米,坑中坑二次开挖0.59-1.81米。

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采用SMW工法桩+钢支撑的围护方式。

基坑西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5米,基坑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3米,西侧的用地红线为肛肠医院已建围墙。

基坑东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4米,东侧紧贴用地红线有自来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基坑开挖边界距离管线最近约6米。

基坑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14米左右,红线外有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按照有关规,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①、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②、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③、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

④、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

三、监测执行规和依据①、《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②、《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③、《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④、《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⑤、《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33/1001-2003);⑦、《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⑧、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⑨、本工程基坑监测合同。

四、监测项目及容根据本基坑围护设计方案结合周边环境情况,依据基坑监测相关规要求,确定本基坑监测容及数量如下:①、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测斜孔)19个;②、地下水位监测孔19个;③、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④、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⑤、立柱沉降观测点25个;⑥、支撑轴力监测点32个;⑦、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27个;⑧、坑外地表沉降观测点6组。

五、监测点的布设依据设计要求及基坑周边环境情况,布设各种监测点如下: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本工程设置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19个,编号从CX1-CX19。

设计孔深20.0m。

①监测的容监测围护结构的土体位移情况。

②测点的布设与保护测斜管的埋设流程为:定位放样→钻机成孔→埋放测斜管→校准测斜管方位→中粗砂封孔→做孔口保护→测读初始值。

首先在围护桩(或连续墙、土层)上钻孔,钻机成孔的直径为 110mm以上;然后将在地面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校准测斜管方位,保证有一对凹槽与基坑边缘垂直;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回填细砂或水泥与膨润土拌合的灰浆;孔口周围采用水泥抹平,砖砌回形围档。

并用红漆醒目标示出其位置及编号。

测斜现场布设图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在基坑四周及基坑为布设19个地下水位观测孔,编号为W1~W19。

1)监测的容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2)测点的布设与保护地下水位管的埋设遵循以下步骤:②、成孔:在预布设的位置钻孔,钻头的直径为Φ130;②、水位管加工:水位管的原材料为径Φ50的PVC管。

为保证PVC管的透水性,在PVC管底部端3m围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便于地下水进入管中,同时用土工布滤网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管中。

水位管的长度设置为8米。

③、水位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已经加工好的水位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0.5m。

④、封孔: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立即在水位孔管的外围以中粗砂封孔,地表下2m长围管外孔隙用粘性土封堵,避免地表水流入管中。

⑤、洗井:在下管、封孔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

洗井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有关规定。

并做好洗井记录。

(见水位管埋设图、水位孔效果图)水位管埋设图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基坑开挖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坐标变化量和高程变化量,为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数据。

按照设计要求本次沿基坑顶部设置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坑顶的相应位置用膨胀螺丝打入指定位置,用红漆做好记号,并做好明显标志,便于寻找和观测,同时也防止被破坏。

共设点19个,编号为S1~S19。

监测点埋设避开基坑护栏、防水墙,在防水墙或者地面上设立明显标记,必要时加盖子保护。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按照基坑围护设计的要求在基坑四周冠梁上每隔30米左右设置一冠梁水平位移观测点,共设置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编号为:B1~B19。

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冠梁的相应位置用膨胀螺丝打入指定位置,用红漆做好记号,并做好明显标志,便于寻找和观测,同时也防止被破坏。

5.立柱沉降观测点依据基坑围护设计要求,本基坑共设置立柱沉降观测点25个,编号为L1-L25。

在立柱顶焊接φ22的钢筋,在立柱桩点位的边上用油漆编上。

监测点埋设避开基坑护栏、防水墙,在防水墙或者地面上设立明显标记,必要时加盖子保护。

在监测点周围由施工单位建围栏以保护监测人员的安全。

6.支撑轴力监测点在钢支撑指定位置布设轴力监测点,本基坑共布设钢支撑轴力监测点32个,编号为Z1~Z32。

在钢支撑安装好之后,在指定位置焊接表面应变计托架,待托架冷却后按照表面应变计,安装完成后将应变计电缆引出至基坑边固定的地方,便于监测。

每个断面的钢支撑轴力监测埋好原件后要及时将电缆引出,接入专用的接线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基坑北侧、东侧有电力、电信、自来水等多种市政管线通过。

沿管线每隔25~30米设置观测沉降观测点共12个;场地西侧肛肠医院已有的门诊大楼等建筑物距离基坑开挖边界最近约15米,在这两幢已有建筑上布设沉降观测点12个;基坑东侧已建的高架桥距离基坑开挖边界最近约24米,沿高架桥指定位置布设沉降观测点3个。

共设置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27个,编号为F1~F27。

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基坑开挖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高程变化量,为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数据。

本次总共布置6组地表沉降观测点。

编号为D1~D6。

坑外地面沉降观测点,每组设置5点,间距为3m、3m、5m、5m。

每组观测点连线垂直与基坑开挖边界。

各监测点布设具体位置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六、监测项目的实施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地下管线、建筑物沉降、围护体顶部的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深层土体测斜等方面的监测。

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1、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2、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

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4个,编号为P1~P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

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

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有条件可采用固定观测墩;通常在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字。

水准控制点计划布设3个,编号为BM1~BM3。

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以后每个月应进行一次联测以校核它的稳定性。

(1)、仪器设备选用平面控制点测量用Leica TS06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2+2ppm*D)mm,测角±2˝。

图1 Leica TS06全站仪水准测量用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精密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其标称精度为:±0.3mm/km。

图2 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水准控制网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备注二等水准0.3mm 0.5mm ±2√L mm L为公里数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级城市导线,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备注二级导线±2"1/10000 ±1 mm测量过程中应遵守“五固定”原则: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尽可能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

测量成果经业检查合格后,通过平差方法求得各点的最终结果。

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①监测的容监测围护结构的土体位移情况。

②监测的原理与方法当土体产生位移时,埋人土体中的测斜管随土体同步位移,测斜管的位移量即为土体的位移量。

当测斜管埋设的足够深时,管底可以认为是位移不动点,放入测斜管的活动测头,测出各个不同分段点上测斜管的倾角变化,则管口的水平位移值就是各分段位移增量的总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