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优秀课件)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优秀课件)
古诗鉴赏
快速切入诗歌的方法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 也是一个难点。在短时间内读懂一首古 诗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尽可能了解作 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 诗歌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 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典例透析
• 江阴浮远堂
[注]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
情感 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那①湖前光六山色句的借美“丽幽地居方初,夏就是”放之翁景的,家抒。发槐了柳树怡阴然满自满, 小得径之幽乐幽(。闲湖适水之满溢情时)你(看1那分白)鹭②在尾翩联翩“起叹舞,息湖”畔,草 长一得是非叹常志茂士盛空,鸣老蛙,处报处都国是无。成新(茬1的分笋)早;已二成是熟叹,木往笔 花睡日却醒旧刚来交刚 后零绽,,落放谁殆。与尽时我光,一流顿起逝品感人茶寂亦,谈寞老论惆,着怅不过见(去当1的分年事)的?老友。午
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 ,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 诗的线索;
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 之感。
五、看情感关键词。
• 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 句,能够帮助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 感情。
典例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幽居初夏 陆游
湖 水山 满胜 有处 时放观情翁下感家鹭的,,槐草把柳深握阴无要中处野不全径 鸣面斜 蛙:。 。 箨龙已过头番笋纵,观木全笔犹诗开,第切一花。 叹息老来交忌旧以尽偏,睡概来全谁。共午瓯茶。
思乡
【译文】
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 恰逢农历冬至。
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 有影子与我相伴。
当我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 我这样深夜坐着,
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时, 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
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王绩
在从屋东北边感的田菜 野情园 收?锄 割豆 黄完 米毕 归, 来又 。
在今晚月圆的秋夜,恰与老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 色彩灿烂迷人。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 去多少年了;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从题目和注释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压抑 和悲伤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现实中不能达到的愿望 只能在梦中来说。 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写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 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焦虑、失意之情;第三句写人世间容 易变换,第四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 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 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迷惘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答案】⑴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
哀情)。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
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 苦涩。(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
⑵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 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 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 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 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
③故国之思(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
年花三在图京代点城表任看着到 作意的 者答千 深出万心树忆两杏念点花着盛的即开长可的安绚生给丽活6景(分象1分,,)这但,幅每与长今点安日杏 的必流须离附在外带形分成对析比。,说具明体诗到人虽每然点落魄,飘答零,出却情依感然心 系给朝1廷分(,1分分)析,点给出2了分自己的愁怀所在。
二、看注释
2010年全国二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 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 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 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即学 即练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⑴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
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 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从注解入手
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 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 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 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 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 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 本诗的写作风格。
北场芸藿罢, 友王处士相遇,更有穿梭飞
东皋刈黍归。 舞的萤火虫从旁助兴。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注】芸藿:锄豆;刈:割;北场东皋: 泛说屋北场圃,家东田野。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读】 前两句写农事
活动归来,后两句 写两位乡居的老朋 友在这宁静美好的 秋夜不期而遇的喜 悦心情。 全诗表现归隐生活 的闲适、快意。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小
你认为《夏 意 》这首诗表现了作
试
者怎样的心境?
身
夏意
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 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 意》作于此时。
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悠闲宁静的环境气氛,而在这悠 闲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遭排挤受压抑的深沉的苦 闷和悲哀。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看意象(看景物描写)
★意象作用
①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 交代时令、节气,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 为代表。如 “枫叶荻花秋瑟瑟” ; “青海 长云暗雪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 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三、看标题
• 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 • 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 3、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地
点)、写作对象。 • 4、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 5、看出诗歌的题材 • 6、诗歌的内容
典例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在]唐冬至代:,二是十个四节重气要之节一日,唐,朝朝时廷是里一放个 假重,要民节间日。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 这一首切诗表和达元了旦作相者怎似样,的这思样想感一情个?佳节, 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 营造了怎 样的氛围?(3分)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 的氛围?(3分)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 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
• 戴复古
•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 而产生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
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江南水
阅读下乡面满这天首飘宋舞诗着,木回叶。答深问秋题天。寒(,8时分时)
吴松听归道到去中空,中一二大年首雁将晁(,尽补鸣,其之声旅二惶程)急却,还向遥着远南着方呢。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意象作用
• ③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 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 ④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咏物诗 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 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 (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露)等等,衬托 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即学 即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