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和力矩

力和力矩

(物体)(作用)(物体)
气锤————打————工件
手————推————小车
钢丝绳———吊————重物
改变物体的形状
注意: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图示
力的单位:牛(N)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尖头的线段表示的方法
例1P、10
例2:作用在某一质点的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2N和3N,当它们的夹角为30、90、120度时,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
例3:某一质点作用着3个力F1=2N、F2=4N、F3=6N,它们互成90度的角,用作图法求3个力的合力。
三.力的分解及分解原则
1.引出力的分解问题。
2.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桶水可以由两个人共同抬起,也可以有一个人单独提起,这里说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将这一个力看着那两个力的合力。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合成和分解
合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和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200年月日
教学
目的
1.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能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教学
重点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教学难点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一、复习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力的合成和分解。
(2)R表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3)万有引力因为物体有质量而产生。
(三)弹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总是力图恢复原状,因而对它的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弹力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
(2)形变(1)压力和支来自力的方向3.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2)拉力的方向:
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F2 F1F
F1、F2反向:F=F1-F2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大小等于两力
备注
之差,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3.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实验:P9
由此可见: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它们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可以用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用它的对角线来表示。这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两个以上的力的合力时,可以先求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用这个力的合力与另外的力求合力。
(2)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确定。
(3)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开始运动时的力。
3.滑动摩擦力
(1)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相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的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4).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
注:同一性质的力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效果的力可以产生不同的性质。
2、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备注
方向:竖直向下(且指向地心)
大小:G=mg. G=9.8N/Kg.
(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把已知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已知力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就表示这两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
四.小节.
1.合力,力的合成。
2.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3.力的分解。
五.作业:习题
备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物理教案
第一章力和力矩
第三节物体的受力分析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
讲授
教具
尺子
授课
班级
2011级数控高级班
授课
测量的工具:弹簧称
(2).重力作用点(重心)
定义:物体各部分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1)外型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2)质地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找重心。
3.万有引力
定义: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公式:F=GM1M2/R.R
说明:(1)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间。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叫力的合成,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求一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和分解
(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重要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共点力的合成
F1 F2F
F1、F2同向:F=F1+F2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力大小等于两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物理教案
第一章力和力矩
第一节力
授课时数
3
授课方法
讲授
教具
弹簧、尺子
授课
班级
2011级数控高级班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200年月日
教学
目的
1.理解力的概念、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2.会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能够画出受力图。
教学
重点
物体受力分析和作图
教学难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引入
(四)摩擦力
1、摩擦力的存在:图1.9。用力拉木块,木快没动。说明木快除了受到拉力外还受到一个与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阻力(摩擦力)。
2.静摩擦力(首先复习初中学的摩擦力)
备注
定义:静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并且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趋势的力。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力叫静摩擦力。
第一章力和力矩
第二节共点力的合成和分解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
讲授
教具
皮筋、尺子、木板、
授课
班级
2011级数控高级班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200年月日
教学
目的
1.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利用作图法求合力与分力。
教学
重点
力的合成定则和分解原则
教学难点
力的合成定则和分解原则



一.引入
(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F=μN(μ表示滑动摩擦因素,N表示正压力)
4.滚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三.小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重力.
3.弹力.
4.摩擦力
四.作业
备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物理教案
我们在初中学了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那么我们今天在本章将对力作进一步的学习。
二.新课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举例:气锤打工件、手推小车、钢丝绳吊起重物。
分析:我们把气锤、手、钢丝绳看作一个物体,把工件、小车、重物看作一个物体。打、推、掉看作作用力。那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作用于另一个物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