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专业工程特点施工测量是直接为工程施工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施工组织计划相协调。
测量人员必须了解设计的内容、性质及其对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及现场变动,使测设精度和速度满足施工的需要。
与普通的测量工作相比,施工测量具有如下特点:1.目的不同普通测量工作通常是将地面上的地物、地貌、实体形状等测绘到图纸、媒体上,而施工测量多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测设到实地,需要对图纸和工序熟悉了解。
2.根据具体的项目精度要求不同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取决于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
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低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钢结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测量精度,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非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
要参照工程有关测量规范,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合理的施测方案,做到既要确保精度,又要经济合理。
3.施工测量工序与工程施工工序密切相关某项工序还没有开工,就不能进行该项的施工测量。
测量人员必须了解设计的内容、性质及其对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熟悉图纸上的设计数据,了解施工的全过程,并掌握施工现场的变动情况,及时做好测量前准备工作,使施工测量工作能够与施工密切配合。
4.施工用测量标志易受到施工影响建筑施工现场多为地面与高空各工种交叉作业,并有大量的土方填挖,再加上材料堆放、动力机械与车辆频繁,地面情况变动很大,因此测量标志从形式、选点到埋设均应考虑便于使用、保管和检查,如有破坏,及时恢复。
第二节监理工作流程一、施工测量准备阶段的监理正式进行施工测量工作前,有如下一些工序需要监理工程师把控。
1.对施工单位人员资格进行查验。
看测量负责人是否有类似工作经历,各测量技术人员是否具备测量资格证。
2.对施工单位测量设备进行查验。
检查仪器的精度和数量是否满足测量要求,是否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过鉴定。
3.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参与图纸会审,了解建筑物总体布局和设计意图,掌握结构特点及工艺流程,对点位坐标、轴线尺寸、高程关系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找设计单位沟通。
4.要求施工单位报审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并对施工测量专项方案进行审核,对其不合理的地方要求改正,对符合施工要求的测量方案进行批准,并监督其按照批准后的方案进行施工测量。
5.对于业主(监理)交接的控制点,施工单位应该自行进行复核。
复核时应当通知测量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在复核过程中进行旁站,对其测量过程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监督,对测量后结果计算进行确认。
测量控制点符合设计和施工精度要求,则批准使用;不符合设计和施工精度要求,不批准使用,待按照要求重新测量改正后再批准使用。
二、施工测量过程中的监理施工测量过程当中主要工作有交接桩的复测工作、控制测量工作、施工各阶段测量放样工作,监理工程师需要对施工单位各项测量成果进行监理确认。
施工测量基本流程如图:第三节监理工作要点施工测量监理工作要点主要从人员、设备、施工测量方案、施工测量各阶段方法措施、和测量环境方面着手,主要内容有:1.施工单位测量人员资格查验。
2.施工单位测量设备查验。
3.对施工单位报审施工测量专项方案的审批。
4.对于业主(监理)交接的控制点的复核。
5.对施工测量控制点的布设、保护和测量。
6.施工场地土方方格网测量。
7.基坑开挖放线测量和标高控制。
8.基础桩位和基槽平面放样及标高测量。
9.每层轴线投测及放样。
10.每层高程传递和标高抄测。
11.建筑物的总高度和垂直度测量。
12.施工测量的外部环境控制。
第四节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一、施工单位测量人员资格查验两种方式:核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资质是否与投标书相符,若投标书上有具体测量人员,看投标书上测量人员是否到岗;若投标书未具体要求,检查专职测量人员是否有测量类资格证书,以及是否有类似工作经验,能否满足项目施工要求。
对于不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人员,限期予以撤换或增补。
二、施工单位测量设备查验核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垂准仪等)和配套设备(钢卷尺、水准尺、棱镜支架等)的检定证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主要测量仪器的精度和使用状态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对于不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测量仪器,限期予以撤换,其使用的仪器按行业规定按时检查,对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有权制止使用。
三、对施工单位报审施工测量专项方案的审批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规模、难易程度,编制施工测量专项方案,方案内容要包含土方开挖、桩基、地下室施工、主体施工、二次结构施工等内容,并报监理单位审查,审查时测量监理工程师要注意测量方案中的测量方式、方法是否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测量保证措施的可靠性。
四、对于业主(监理)交接的控制点的复核对业主提供的控制桩进行复核并移交给承包单位,同时要求承包单位对控制桩进行复测,并对测量成果予以确认,履行交接桩手续。
查检控制桩的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无法长久保存的控制桩建议甲方联系有资质的专业测量队伍及时引测到安全、稳定、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对于交接桩点的复核宜按照一级控制网的技术要求测量。
五、对施工测量控制点的布设、保护和测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布设覆盖整个工程范围的加密控制网,测量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单位加密控制网的测量记录资料、成果计算表进行审查,并实际复核测量,确保加密控制网成果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设计要求。
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应该可靠、稳定、使用方便;通视条件好,检校方便,满足施工精度要求。
若工程量大、工况复杂,必须设置多级平面控制网,而且各级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方案审核阶段时,应对施工单位的控制网方案和采取的测量精度等级进行评估,要能满足项目设计和施工精度要求。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置和测设平面控制网点位应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地区的地形条件综合考虑设计确定,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硬、便于施测又能长期保留的地方。
并应埋设标石,标石的埋设深度,应考虑埋至冻土层下的原状土中。
场区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地形条件与建筑物总体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控制GNSS网、导线网等。
场地面积大于1km²或重要建筑区,应按一级网的技术要求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场地面积小于等于1km²或一般建筑区,宜按二级网的技术要求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
场区GPS测量控制网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下表要求。
等级边长(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1×10-6)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300~500 ≤5≤51/40000 二级100~300 ≤5≤51/20000场区导线测量控制网时,应达到《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15中的要求,也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一致。
2.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布置和测设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宜布设成矩形,特殊时也可布设成“十”字形主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的多边形。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测量可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精度要求分三个等级,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15的规定。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分建筑物外部控制网和内部控制网,其中地下施工阶段在建筑物外侧布设点位,主体施工阶段,在建筑物内部设置控制点,建立控制网。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测定并验测合格后,应按上表规定的精度在控制网外廓边线上测定建筑轴线控制桩,作为控制轴线的依据。
根据施工需要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时,应预先埋设内控点标板,投测到标板的允许误差为1.5 mm。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桩施测完成后,必须对轴线交点的角度及轴线距离进行测定,并调整控制点使之符合上表的规定。
控制点调整时,应根据各点平差计算坐标值确定归化数据,并在实地标志上改正到设计位置。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桩应标识清楚,并应定期复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有损坏,应及时恢复。
3.高程控制点的布置和测设高程控制点互相之间不要求通视,但是要求点位稳定和易于长期保存。
可以选择和平面控制点同点,也可以选择其它适合布点条件的位置。
水准测量的等级依次分为二、三、四、五等,可根据场区的实际需要布设,特殊需要可另行设计。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用于四、五等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定,便于施测、使用并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若遇基坑时,距基坑边缘不应小于基坑深度的两倍,点位不少于3个。
各等级水准测量必须起闭于高等级水准点上,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一般控制网采用等级的选取形状为矩形的普通单体建筑,其控制网只需一级,宜布设为与建筑物平行的控制网,网点的间距视细部放样的间距而定,若仅有经纬仪和钢尺,间距宜控制在50m以内;当建筑物及轴线的几何形状比较复杂、群体建筑、超大型公共建筑,控制网应分两级控制,首级控制网是二级控制网的依据,同时也是土方和基础测量放线的依据;首级控制的桩点间距宜控制在200m,点位的设置是任意的,以便于使用为好,但网形一定要稳固;二级控制网布设与一般控制网布设相同。
对于普通民用建筑一般采用一级控制。
而对于大型群体建筑则宜采用二级控制。
第一级为总体控制,它的作用是保证整个工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它作为第二级控制测设和校核的依据,其精度要求比第二级控制高一个精度等级,一般为1/2万。
对于第二级控制或仅需一级控制的工程来说,它的作用是满足单体工程的平面控制或大型单体工程的局部控制。
其点位布设相对较密,一般要求每个施工流水段至少要有两条相交的十字型控制,其边长相对精度视工程的需要而定一般为1/8000—1/15000。
水准点的布设一般借用平面控制网的桩点。
引测方法应采附合测法或结点测法。
精度一般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即±6√n或±20√L,对于大型的整体或群体工程,宜采用二、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在水准点未进行互相联测的情况下,严禁只使用一个点进行闭合路线测量。
应在水准点旁注明点号和高程。
六、施工场地土方方格网测量场地测量是指进场后对施工用地范围地形地貌的测量,它是施工平面布置和确定土方工作量的依据。
场地土方方格网测量应根据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有关要求进行,可采用全站仪、GNSS卫星定位等技术,平坦地区宜采用20m×20m 方格网,地形起伏地区宜采用10m×10m方格网,已能准确反映工程量为准。
七、基坑(槽)开挖放线测量和标高控制本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城市测量控制点、场区平面控制网或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放样基槽(坑)开挖边界线。
2.基槽(坑)开挖上、下口线及开挖过程的放坡比例及标高控制。
3.基槽(坑)开挖过程中电梯井坑、积水坑的平面、标高位置及放坡比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