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模板.docx

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模板.docx

精品文档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检测地点:
单位名称
日期
工程名称 :
委托单位 :
勘察单位 :
设计单位 :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
检测单位 :
说明: 1、报告无骑缝章及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复印无效;
3、报告无检测人、编写、校核、审核、批准签名无效;
4、报告涂改无效;
5、本报告复议期为十五天。

检测单位地址:XXXX
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XX
邮政编码: XX电话:XX
目录
1 工程概况 . (4)
2检测概述. (5)
3现场检测. (6)
4 数据分析与判定 . (7)
5检测结果. (7)
6 结论 . (7)
附表 1: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汇总表 (11)
附图 1:声波透射法检测曲线 (11)
附图 2:试桩平面位置示意图 (12)
附件: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略) (12)
1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见表 1。

表 1工程概况表
工程名称XXXX小区
建设地点XX市 XXXX
结构形式概述框剪结构,上部二十八层,地下一层
类型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形式XX基础桩
总桩数XX桩端持力层⑦层页岩
基设计竖向抗压
XX~ XX 设计混凝土
XX
概承载力特征值( kN)强度等级

桩身直径( mm)XX~ XX
桩长( m )XX 扩底直径( mm)XX~ XX
委托方提供的 ****院《 XX岩土勘察报告》,揭露的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 土层、厚度、物理力学指标等 )






2检测概述
2.1检测目的、方法
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2.2检测依据
1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相关施工记录;
2经批准备案的检测方案;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
5国家和地区有关法规及标准。

2.3仪器设备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见表 2.3。

仪器设备均在正常使用有效期内。

表 2.3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仪器设备型号规格编号检定/校准证书编号检定有效期非金属超声
1
检测分析仪
2
2.4检测原理
声波透射法基本方法:基桩成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在桩内预埋若干根声测管作为声
波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的通道,在桩身混凝土灌注若干天后开始检测,用声波检测仪沿桩的纵
轴方向以一定的间距逐点检测声波穿过桩身各横截面的声学参数,然后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 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范围、程度,从而推断桩身混凝土的连
续性、完整性和均匀性状况,评定桩身完整性等级。

试验示意图如下:
2.5抽检数量
2.5.1 抽检数量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第
3.3.4条要求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有关规定
1 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 1 根。

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
少于总桩数的 30%,且不得少于 20 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得少于 10 根。

注: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
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2.5.2 本工程共有 35 根工程桩,根据上述规定及委托方要求,本次抽检10 根。

2.5.3抽检桩由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各方在现场共同选定,基本参数见表 2.5 。

表 2.5抽检各基桩基本参数表
序工程桩桩径/ 扩底
桩长(m)桩顶
灌注日期检测日期备注
号编号(mm)标高(m)
注:桩长及桩顶标高由施工方提供,声测管由施工方预埋。

3现场检测
3.1声测管埋设要求
1声测管内径宜为 50~ 60mm。

2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 1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

3应采取适宜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相互平行。

4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D ≤800mm, 2 根管
②800mm<D≤2000mm,不少于 3 根管
③ D>2000mm,不少于 4 根管
其中 D为受检桩设计桩径
5 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外侧呈对称形状布置,按图 3.1 所示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

1
1
1北
42
2
23
3
D ≤800mm800mm< D ≤2000mm D >2000mm
图 3.1 测管布置图(注:图中阴影为声波的有效检测范围)
3.2现场检测步骤
1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根声测管中的测点处。

2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应以相同标高或保持固定高差同步升降,测点间不宜大于
250mm。

3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声时,首波峰值和周期值,宜同时显示频
谱曲线及主频值。

4将多根声测管以两根为一个检测剖面进行全组合,分别对所有检测剖面完成检测。

5在桩身质量可疑的测点周围,应采用加密测点,或采用斜测、扇形扫测进行复测,进
一步确定桩身缺陷的位置和范围。

6在同一根桩的各检测剖面的检测过程中,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调协参数应保持不变。

4数据分析与判定
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桩身混凝土各声学参数临界值、PSD判据、混凝土声速低限值以
及桩身质量可疑点加密测试(包括斜测或扇形扫测)后确定的缺陷范围,按表 4.1 的规定和表 4.2 的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表 4.1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
Ⅰ类桩桩身完整
Ⅱ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Ⅳ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表 4.2桩身完整性判定
类别特征
Ⅰ各检测剖面的声学参数均无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

Ⅱ某一检测剖面个别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

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
Ⅲ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
局部混凝土声速出现低于低限值异常。

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
Ⅳ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
桩身混凝土声速出现普遍低于低限值异常或无法检测首波或声波接收信号严重畸变。

根据现场所采集到的各声学参量进行计算分析,对所检测的 x 根工程桩的超声波在桩身中运行的声速值进行计算统计,除x 桩个别测点声速值比计算统计的异常点判断值偏低,其
余各桩未出现声速值比临界判断值偏小现象,亦即各测点声速值未出现声学参量;从超声波
波幅这一声学指标进行分析,均未有测点波幅值比计算统计的异常点判断值偏低;PSD—深度曲线上除 x#桩个别测点因声速突然偏低而产生的突变值,其余各试桩未出现因声速突然偏
低而产生的突变值。

5检测结果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汇总见附表1。

声波透射法检测曲线见附图1。

试桩平面位置示意见附图2。

6结论
本次抽检的 XX 根工程桩,根据“声波透射法”采集的数据分析,桩身完整性评定为Ⅰ类
桩的有 XX根,桩身完整性评定为Ⅱ类桩的有 XX根。

详见附表 1《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名称
2012 年 xx 月 xx 日
主要检测人及上岗证号 :(上岗证号:号)
(上岗证号:号)
报告编写 :(上岗证号:号)
报告审核 :
报告批准 :
表 1
序工程桩
桩径( mm)
施工桩最大检测声测管检测剖面桩身结构完号编号长(m)深度( m)数量(根)数量(个)备注
整性及分类
续附表 1
序工程桩
桩径(mm)施工桩检测声学参量桩身结完
分类备注
号编号长(m)深度( m)异常点整性
制表校核
.
附图 1:声波透射法检测曲线(略)
附图 2:试桩平面位置示意图图例:XX为抽检桩附件: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略)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