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题研究

校本课题研究

课题
成果
的预
期和
呈现
1.阶段成果——找出问题原因,确定实施策略;初步归纳研究成果,以及存在问题,调整下一步研究方向
(1)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对下一步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附件包括:研究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读书笔记等。
(2)“研究随笔”: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的所得、所失、所悟等。
3.总结阶段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我会及时总结研究的得失,做好研究小结和阶段的研究总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理论探讨。
本阶段主要以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
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
名称
的界
定和
解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一直在积极的推动素质教育的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即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教师也做出相应的改变,不能依旧遵循应试教育模式,灌输知识,而是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做小动作与同座位打闹,随意说话,写作业经常走神,这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醒学生,把注意力引到听课上,根据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好奇心强,可塑性强的特点,给学生说明: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讲好课,学生学会听,二者紧密地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使学生仔细认真地听课;那就要创设数学情境,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数学情境中吸引他们听课,按讲解的思路与老师同步。
(3)“教学反思”:记录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实施对一些教学环节设计的想法。
(4)“教学案例”:典型的课堂教学设计。
(5)“读书笔记”:针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理论依据,认真研究学习,并进行摘抄记录。
2.最终成果——通过教师合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树立自信,燃起斗志。保持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日积月累的积累经验,方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不是很高,注重学生的成绩,也就是所谓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教学中,对课堂教学主要是题海战术,没有针对性,急于求成,不注重个体差异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彻底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将决定着一个学生的成绩。好的学习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好的学习习惯的与教育密切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种学习能量的储蓄,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
石泉县云雾山镇中心小学(学校)
2018年度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课题
名称
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课题组负责人
阮诗波
课题组
成员
胡祖美
课题
研究
的背
景和
意义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达到日常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启发,鼓励,帮助,严格要求,提醒,随时监督,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会使我们受益匪浅,要长期不断地积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地去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为取得好成绩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业的认真书写是学生的门面,良好的书写作业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高。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作业的好习惯,、在平时的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检阅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进行简单的评价是绝对不够的。我们要从平时做起,把书写作业的好习惯作为一门课程。把养成书写作业的习惯当作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件大事。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在数学课堂上,从认数开始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例如,认数1、2、3、4、5这五个数,在黑板的田字格里范写好,讲清起笔收笔,讲清在田子格中具体占的位置,让学生模仿写,大部分学生写的很好,少部分学生看黑板上的数字在他的眼里来说还是不够直观。
低年级的学生不喜欢独立完成作业,因为低年级学生持久性差,例如,在我们班内,有几位同学,作业布置下去以后,做了一两道题,思想便开始不集中,同桌同学有什么小动作声音,他去关注;他自己找找橡皮,削削铅笔;而且写的草率马虎,不求质量。面对学生学习上的坏习惯,如粗心、上课走神、写作业慢等,主要还是没有弄清孩子形成这些坏习惯的真正原因,教育方法也不对头。针对这种情况,我找到了这几位同学进行谈心,制定了近距离目标,并与家长取得了联系,上学不要带玩具,在做作业细心检查时,适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在他们几位同学之间开展作业比赛,把他们的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一段时间的观察,这几位学生不仅进步了,而且还养成了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学生认为“问”的内容就是指教师讲授的课没听懂,差生不敢问,因为问表示没学会,会遭到同学的笑话,优等生认为听懂了,没什么可问的。这就是没有形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好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成功最好方法。不懂就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不可能万事不求人。不管是书本知识,生活知识,还是其他的人生经验,都是“问”出来的。学书本,需要提出问题;向他人学,就得问。之所以难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是因为我们往往要面子,摆架子,喜欢自作聪明。如果不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我们可能永远被拒于知识和学问的门槛之外。在老师讲完题后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学生说:“听懂了”,可是做题时,总出现错误,这就叫不懂装懂,不会装会,不知道想办法去解答它。
良好的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钥匙。是取的结果的必要途径,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和读题的习惯十分重要。在班内一部分同学在做题时,总是出现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调查,原因就是学生读题时不注意停顿,语感极为差,语速较快,读题意识低下,读题兴趣提高不起来,题目读不懂,算式就列出来了,才导致做题屡做屡错。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在课堂做题中,教给学生以读的指导:可以有感情地读,分组读,默读,采取全班齐读的方式,也可指着字一字一句地读,如果有图,还要指导学生先观察图,把图和文字结合起来读,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少,独立读题有困难,我就示范读或领读,让学生指着字一个一个字读,还要注意读题的速度。语速要稍慢,读出语气,能准确感知数据及问题,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全面,既不添字也不漏字,对于较长较难的题目,要咬文嚼字品读其味。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题意识,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为学生解题奠定了基础。
课题
研究
的步
骤和
举措
1.准备阶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认真学习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为本课题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以本校学生为对象,初步调查学生对不同的激励性评价语言的不同反应,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转变。教师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要认真观察,及时总结,不断论证,适时调整实验策略。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培养学生良好的细心检查数学作业的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小学生良好细心检查数学作业习惯的形成,必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需要老师长时间的观察教育和培养。只有我们坚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地训练,一定能取得较好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
注:本表正文用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收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而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有条理,、清晰简洁的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甚至需要更加关注的是在课堂上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的重要性,数学是锻炼人的思维的能力工具,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这些活动离不开思维,离不开人的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综合再上升为理性的认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