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经典诗歌随笔:那时,我们有诗歌
那时,我们有诗歌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没有满街的汽车,没有手机,没有变化
多端的网络世界。物质生活的相对匮乏却创造了中国新诗最后的
辉煌。
那时候,写诗是一种风气和时尚。诗人们闯荡于诗歌的“江
湖”,民众们枕边都放着《朦胧诗集》,孩子们对诗人的疯狂崇
拜丝毫不亚于今天的追星,读诗、写诗成了那个时代的标签。
当我们回顾那段岁月时,浮现出来的不仅仅是那些意气风发
的光辉面影和那些或充满希望或带着迷茫的诗句,还有一个时代
落幕时分的凝重血色和我们对纯粹的怀念。
让我们记住这些才华横溢的名字。
穆旦
早在四十年代,穆旦就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他的
诗在上海诗人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穆旦诗作的艺术风格、诗学
传统、思想倾向和文学史意义,在四十年代就被一些诗人和评论
家较为深入地讨论着,并被介绍到英语文学界。穆旦去世多年以
后,才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
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
歌大师”的排行榜上,他甚至被名列榜首。这种种的不寻常,被
称为”穆旦现象”。穆旦被认为“是这一代的诗人中最有能量
的、可能走得最远的人才之一”。
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
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穆旦《冥想》
北岛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
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
“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
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
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
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
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
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
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
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他曾经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提名。在《回答》中,北岛以高音喇叭的方式,呐喊出了一
代
人“我不相信”的回声,表达了对“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
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时代的怀疑与拒绝。哪一代人都
要找一个发泄愤怒的代言人,无疑,北岛代表一代人的“生气”
的指向。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
海子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
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
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
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寥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
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
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他的诗表现出诗人一生的热
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
高的激动和关怀。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
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海子《春天,十个海子》
顾城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
“童话诗人”。顾城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
合”地融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
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顾城是个感觉至上的
诗人。他用灵魂去感受,用心去观察。顾城属于那种用灵魂也为
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是纯粹的性灵的写作。他的诗歌安静、舒
缓、抑郁、沉着,又不缺少生气和活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舒婷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
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
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
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
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
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舒婷又能在一些
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
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神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