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主管技师的职称考试人体影像解剖知识女性盆部和会阴1、经第3骶椎下份的横断层此断层为女盆第二段的开始,乙状结肠被切为前、后两个断面。
直肠位于椎体右前方,并与乙状结肠直接相连。
回肠集中于断面的右前部。
子宫底位于断面中央,两侧为子宫阔韧带和卵巢,但子宫和卵巢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年龄、机能状态以及生育史密切相关,变化很大。
2、经第5骶椎上份的横断层子宫体居中,左前方为乙状结肠,右前方均为回肠。
子宫后方依次为乙状结肠、直肠。
子宫两侧可见含有大小不等卵泡的卵巢断面。
输尿管位于子宫断面后外方,其稍外侧有子宫动脉、子宫静脉断面。
髂腰肌的前内方自内向外分别为髂外静脉、髂外动脉及股神经。
梨状肌前内侧缘贴有腰骶干及1、2、3骶神经。
在骶骨前方为椎外静脉丛。
3、经髋臼上缘的横断层本断层为女盆第三段开始,由前向后由膀胱、子宫和直肠所占据。
子宫位于子宫颈阴道部与子宫颈阴道上部之间,内腔即子宫颈管。
子宫两侧有细小的子宫阴道静脉丛,后方呈弧形裂隙是阴道穹后部。
4、经股骨头上份的横断层断层由前至后是膀胱、子宫和直肠。
子宫的断面为子宫颈部,其两侧可见输尿管断面以及子宫阴道静脉丛的无数小断面。
子宫断面中央有不规则的子宫颈管,其后方可见弧形裂隙状阴道穹后部。
尾骨前外方直肠两侧有肛提肌。
5、经股骨头下份的横断层断面中部由前至后依次可见膀胱、阴道和直肠。
阴道为中段断面,其周围可见无数大小不等的子宫阴道静脉丛。
CT横断图像上阴道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阴影,偶见当中的低密度区,代表阴道腔隙及分泌液。
6、经耻骨联合上份的横断层(图4-16)此断层为女盆第四段开始,耻骨联合的后方从前向后依次为膀胱、阴道和直肠。
在CT图像上,正常状态下适度扩张的膀胱壁光滑均匀,其厚度一般不超过2~3mm。
膀胱和阴道的周围,可见无数膀胱静脉丛和阴道静脉丛。
直肠已为肛管,呈卵圆形管状结构。
两侧肛提肌围成“V”字形,绕于脏器的后方和两侧。
图4-16经耻骨联合上份的横断层CT图像1.股静脉、动脉2.髂腰肌 3.坐骨结节 4.闭孔内肌5.膀胱6.阴道7.肛管 8.坐骨肛门窝 9.坐骨体 10.股骨颈 11.耻骨肌7、女性盆部和会阴正中矢状面(图4-17)经躯干正中矢状面是显现阴道、子宫颈和子宫体的最佳断层,可见子宫和阴道断面呈纵向细长不规则形,夹于膀胱和直肠之间,子宫断面在下。
子宫颈矢状面为长4~5cm、厚3~4cm的圆柱状结构。
在经右卵巢的矢状断层上,子宫断面呈纵向椭圆形,位居膀胱和卵巢断面的后上方。
图4-17女性盆部正中矢状面CT图像1.骶管2.子宫体3.直肠壶腹4.子宫颈5.直肠6.阴道7.耻骨间盘与耻骨8.膀胱9.腹直肌第七节脊柱区脊柱区是指脊柱及其后外侧软组织所配布的区域,其上界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下端至尾骨尖,两侧自上而下分别为斜方肌前上缘、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线、髂嵴后份以及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
通过体表标志确定的脊柱平面:①环状软骨下缘平对第6颈椎体下缘;②颈静脉切迹约平对第胸2/3椎间盘;③胸骨角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通过体腔内结构确定的椎平面:①腹腔干平对第1腰椎上部;②肠系膜上动脉平对第1腰椎下部;③肾动脉平对第2腰椎上部。
1、颈段横断层解剖1)椎体除寰椎无椎体外,颈椎体较小,呈横椭圆形,横径大于矢径,下面大于上面。
第3~7颈椎体上面的侧方各有一向上的突起,称为椎体钩,它们与上位椎体下面侧方的斜坡样唇缘构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
钩椎关节与后外的颈神经根和外侧的椎动静脉相毗邻。
2)椎弓椎弓根短,与矢状面约成45°角。
横突除第1、7颈椎较长外,其余的宽短,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椎体的两侧,供椎动静脉通过;横突末端分为前、后结节;横突上面的脊神经沟供脊神经前支通过。
椎弓板长而窄。
第1颈椎无棘突,第7颈椎棘突长而不分叉,其余的呈分叉状,以第2颈椎的最粗大。
关节突粗短,上关节突面向后上,下关节突面向前下,在经关节突关节的横断层上,关节腔呈横位,上关节突在关节腔之前,而下关节突在后。
3)椎间盘第1、2颈椎间无椎间盘,第2至第7颈椎间各有1个间盘。
颈椎间盘小而薄,形态与椎体基本一致,其横径较椎体的小。
因颈曲的存在,在经椎间盘的横断层内可见椎体的断面,上位椎体在前,下位椎体在后。
4)椎管及其内容颈椎管类似三角形,横径大于矢径。
寰椎以下矢径正常范围为12~21mm,小于12mm则考虑椎管狭窄。
硬膜囊约呈横椭圆形,前扁后凸。
脊髓位于硬膜囊中央,呈横椭圆形,颈膨大位于第5~6颈椎平面,其矢、横最大径分别为8.2mm和13.3mm。
枢椎以下平面蛛网膜下隙矢径平均为12mm,与脊髓的矢径之比为2:1。
硬膜外隙内的脂肪较少。
5)椎间孔(管)和神经根颈椎间孔6对,除第1对颈椎间孔位于寰枢外侧关节后方由黄韧带、寰枢后膜、寰椎后弓和枢椎椎弓根构成外,其余的颈椎间孔和颈胸椎间孔的前壁由上位椎体下部、椎间盘和下位椎体的椎体钩组成,后壁主要为上关节突,上、下壁分别为相邻椎骨的椎弓根。
椎间孔上部容有椎间静脉和脂肪,下部通过颈神经根,且常低于椎间盘平面。
第1对颈神经根在寰椎后弓上方出椎管,第8对颈神经根通过颈胸椎间孔,其余颈神经根分别通过第1~6对颈椎间孔。
2、颈椎正中矢状断层(图4-18)脊柱颈曲前凸,顶点在第4~6颈椎平面。
寰椎前、后弓断面为圆形。
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和寰椎横韧带构成寰枢正中关节。
颈椎体呈长方形,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椎间盘连结相邻颈椎体的上、下面。
椎间盘的前高大于后高,约为2~3:1,与相邻椎体的高度比约为1:2~4。
前纵韧带连于椎体和椎间盘的前面;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相贴,与椎体连结疏松,其间隔有椎体后静脉。
椎管和脊髓的弯曲与脊柱颈曲一致。
脊髓位于硬膜囊中央,上端在枕骨大孔处连延髓。
蛛网膜下隙位于脊髓的前、后方。
硬膜外隙前部有椎内前静脉丛,后部有少量脂肪。
枢椎棘突较粗,第7颈椎棘突长而厚,其余颈椎棘突短,斜向后下。
棘间韧带连结相邻棘突。
项韧带位于棘突后方。
黄韧带较薄,连结相邻椎弓板。
图4-1 8经脊柱颈段的正中矢状断层MRI T2加权像1. 小脑延髓池2. 寰椎横韧带3. 寰椎后弓4.棘间韧带5.黄韧带6.第7颈椎棘突7 第4颈椎间盘8. 蛛网膜下隙9. 脊髓10. 枢椎11. 寰枢正中关节12. 寰椎前弓3.胸段横断层解剖1)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中部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前凸后凹,矢径略大于横径。
上、下部椎体的形态分别向颈、腰椎过度。
由于脊柱胸曲后凸,在经椎间盘的横断层内可出现椎体断面,上位椎体在前,下位椎体在后。
相邻椎体侧面的上、下肋凹及其间的椎间盘与肋头构成肋头关节,但第1、10~12对肋的肋头则与相应椎体的肋凹构成肋头关节。
2)椎弓胸椎椎弓根短而窄。
棘突呈叠瓦状排列,在同一横断层中可见两个棘突断面,上位棘突居后,下位棘突在前,棘突间有棘间韧带相连。
关节突扁薄,关节腔呈横位,在同一横断层中,上关节突位前,下关节突在后。
横突粗而长,伸向后外上方,除第11、12胸椎横突外,横突末端前面与同序数肋构成肋横突关节。
3)椎间盘胸椎间盘的横断面形态和大小基本与相邻椎体一致,髓核位于中央。
第2~9对肋头依次连于第1~8胸椎间盘两侧。
4)椎管及其内容胸椎管近似圆形,横径与矢径大致相等,第4~10胸椎平面最小。
硬膜囊呈圆形。
脊髓位于硬膜囊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胸髓最细部的矢、横径分别为6.5mm和7.8mm;腰骶膨大主要在第11~12胸椎平面,其矢、横径分别为8.3mm和10.3mm。
蛛网膜下隙的矢径约12~13mm,但第9~12胸椎平面的略大。
硬膜外隙窄,脂肪少。
5)椎间孔(管)和神经根胸椎间孔(管)呈横向,前壁为椎体和椎间盘,后壁为上关节突,上、下壁分别为相邻椎骨的椎弓根。
胸神经根通过相应椎间孔上部,椎间孔下部容有血管和脂肪,其外侧毗邻肋颈。
4、腰段横断层解剖(图4-19)1)椎体腰椎体是所有椎骨中最大的,其横断面呈肾形或椭圆形,横径大于矢径,且自上而下渐大,由于负重的关系,至第5腰椎下部变小。
腰椎体的矢、横径中部最小,椎体下面大于上面(第5腰椎外除),椎体前凸,后略凹.2)椎弓椎弓根宽大。
横突以第3腰椎为最长,一般腰3椎体横突较平,腰4椎体横突上翘,关节突较粗。
棘突呈长方形,水平后伸。
图4-19经第3腰椎间孔下部的横断层CT图像1.左髂总动脉2. 第3腰椎间盘3.腰大肌4.腰方肌5.第3腰椎间孔6.上关节突7.下关节突8.黄韧带9.竖脊肌10.棘上韧带11.第3腰椎棘突12.椎弓板13.马尾14.关节突关节 15.第3腰神经前支16.下腔静脉3)关节突关节腰椎关节突关节4对,由相邻腰椎的上、下关节突构成,上关节突在前外,而下关节突居后内。
两侧常不对称。
上关节突关节面多数呈凹型;下关节突关节面以凸面型和平面型为主。
在CT 和MRI图像上关节腔间隙正常宽度为2~4mm。
4)椎间盘呈肾形或椭圆形,直径为30~50mm,髓核位于中央偏后。
年轻人腰椎间盘后面轻度凹陷,但腰骶椎间盘后面平直或稍隆起。
5)椎管及其内容腰椎管的形态在第1、2腰椎横径大于或等于矢径,在第3、4腰椎平面横径大于矢径,在第5腰椎平面多呈三叶形。
腰椎管CT测量,矢径为15~25mm,平均为16~17mm;横径为20~30mm,平均为20~21mm。
在临床上,当腰椎管矢径为12mm时,被视为比较狭窄,当小于或等于10mm时为绝对狭窄;当横径小于16mm时亦应考虑椎管狭窄。
侧隐窝为椎孔的外侧份,是椎管的狭窄部位,其前壁为椎体的后外侧面,后壁由上关节突根部和关节突间部构成,外侧壁为椎弓根的内侧面,内侧以上关节突前内缘为界。
腰椎侧隐窝明显,内有腰神经根通过。
侧隐窝狭窄时会压迫相应神经根,正常侧隐窝矢径为3~5mm,小于3mm可视为狭窄。
硬膜囊位于椎管中央,呈卵圆形或三角形,在第5腰椎以下硬膜囊明显缩小,并位于椎管的后部。
蛛网膜下隙为较宽的终池,内有脊髓圆锥、终丝及其周围的马尾。
成人脊髓圆锥多终于第1腰椎平面,其矢、横径分别为5~8mm和8~11mm。
在CT和MRI图像上,脊髓圆锥及其两侧的腰骶神经根呈四足蜘蛛状,终丝和马尾呈分散的小圆形结构,它们位于硬膜囊的后部。
6)腰神经通道腰神经通道是指腰神经根从离开硬膜囊至椎间管外口所经过的一条骨纤维性管道,可分为神经根管和椎间管两段。
此通道任何部分的病变,均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
神经根管从腰神经根的硬膜囊穿出点至椎间管内口。
此通道虽较短,但有几处狭窄:①盘黄间隙,位于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②上关节突旁沟,是上关节突内缘的浅沟;③侧隐窝;④椎弓根下沟,位于椎弓根内下缘与椎间盘之间,在椎间盘侧方膨出时更为明显。
椎间管腰椎间管和腰骶椎间管的前壁为椎体及椎间盘,后壁为上关节突和黄韧带,上、下壁分别为相邻椎骨的椎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