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A-RD-08读写器使用手册

MA-RD-08读写器使用手册

MA-RD-08读写器操作手册1.认识您的RFID读写器31.1前视图3 1.2后视图3 1.3侧视图32.读写器的操作和设置42.1初次使用4 2.1.1第一步:连接电源4 2.1.2第二步:连接天线4 2.1.3第三步:连接数据线5 2.1.4第四步:用演示软件操作读写器6 2.2射频参数设置9 2.2.1设置射频输出功率9 2.2.2设置射频频谱规范9 2.2.3设置天线连接接测10 2.3盘存ISO-18000-6C标签11 2.3.1缓存模式和实时模式11 2.3.2快速切换天线盘存标签15 2.4存取ISO-18000-6C标签15 2.4.1读标签操作16 2.4.2写标签操作17 2.4.3锁定标签操作18 2.4.4灭活标签操作18 2.4.5选定操作的标签19 2.4.6存取标签可能返回的错误提示20 2.5盘存和存取ISO-18000-6B标签21 2.5.1盘存ISO-18000-6B标签21 2.5.2存取ISO-18000-6B标签22 2.6读写器的其他设置23 2.6.1设置DRM状态23 2.6.2监控工作温度23 2.6.3读取和设置GPIO电平24 2.6.5设置蜂鸣器状态25 2.6.6更改串口通讯波特率253开发自己的RFID应用程序261.认识您的RFID读写器1.1前视图1.2后视图1.3侧视图2.读写器的操作和设置2.1初次使用2.1.1第一步:连接电源将随机附带的电源适配器插入电源插座,如图所示:此时,将听到“滴”的一声鸣响,同时电源指示灯亮。

表示上电过程正常,读写器自检通过。

2.1.2第二步:连接天线将接口为TNC的天线接入读写器的天线端,如图所示:最多可接入4个天线,如图所示:2.1.3第三步:连接数据线通过RS – 232 接口与电脑连接,拧紧固定螺柱。

如图所示:此时,需要将配置开关切换到如下图中箭头所示位置:也可以通过TCP/IP 接口与电脑连接,如图所示:此时,需要将配置开关切换到如下图中箭头所示位置:2.1.4第四步:用演示软件操作读写器启动随机附带的演示软件。

此软件不需要安装,直接将UHFDemo.exe , reader.dll, customControl.dll 三个文件拷贝至同一个文件夹,并双击可执行文件UHFDemo.exe 即可。

软件启动后界面如图所示:如果读写器是通过RS -232 串口连接的,请在连接方式里选择RS-232, 选择对应的串口号,并选择相应的波特率。

读写器的默认波特率为115200。

如图:然后单击“连接读写器按钮”,若串口没有被占用,在下方的操作记录栏里会显示如下信息:如果读写器是通过TCP/IP接口连接的,则需要进行以下几步操作:确保PC机内有以太网卡。

确保PC机的设置与读写器在同一网段内。

读写器使用如下的默认设置:IP地址:192.168.0.178网络掩码:255.255.255.0端口号:4001具体的TCP/IP配置,请参考随机附带的文档:\tcpip配置\IPORT-1UM.PDF。

第一次使用机器,请在连接方式中选择如下图所示的配置:单击连接读写器按钮,如果能够连接成功,在下方的操作记录栏里,会显示如下信息:接下来我们来测试与读写器的通讯。

单击如下图箭头所示位置的按钮。

单击读取版本号按钮,或者单击读取读写器识别标识,界面将显示相应的信息,如下图所示:此时,读写器与电脑的连接已成功完成。

2.2射频参数设置成功连接读写器后,我们需要设置一些最基本的射频参数,输出功率和频谱范围。

射频参数的设置在读写器设置->射频参数页中设置,如下图所示:2.2.1设置射频输出功率射频输出功率是指天线端口输出的射频信号强度。

单位是dBm。

输出功率的范围是20dBm – 33dBm。

默认的值为30dBm (1 W)。

这个值设置完成后,会自动保存在机器内部,机器断电后不丢失。

默认的射频输出功率为30dBm。

2.2.2设置射频频谱规范在不同的地区,对射频频谱有不同的要求。

有两种方法设置读写器的频谱。

方法一:使用读写器默认的频点。

读写器默认的频点可以参考通讯协议中的频率参数对应表。

读写器支持的频率范围是865MHz – 868MHz, 902MHz – 928MHz。

通过下图所示的下拉框和按钮来设置想要的工作频率范围。

在设置频谱范围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起始频率与结束频率不能超过射频规范的范围。

◆起始频率必须小于等于结束频率。

◆将起始频率与结束频率设为同一频点读写器将定频率工作。

这个参数设置好后,读写器的射频载波就会在限制的频率范围内随机跳频。

默认的射频频谱规范为FCC (902MHz – 928MHz)。

方法二:用户自定义读写器的频谱。

用户通过三个参数来自定义频谱:起始频率,频率间间隔,频点数量。

2.2.3设置天线连接接测天线连接接测的功能是:读写标签之前先检查端口是否连接了天线,如果没有连接,则通知用户天线未连接。

使用前用户需打开这个功能,通过下图所示界面来查看,设置此功能的界面如下图所示:天线检测的灵敏度是由用户设置的。

天线检测的灵敏度就是天线端口的回波损耗值(Return Loss),单位是dB。

该值越大,对天线与端口间的阻抗匹配要求越好。

一般来说,普通天线可以将这个阈值设为 3 – 6 dB。

陶瓷天线或手持机天线可以将灵敏度降的更低一些。

如果将回波损耗阈值设为0,即意味着关闭了此功能,读写标签前将不检测天线连接的状态。

假如天线未连接,读写标签时操作记录将返回下图所示的提示,同时读写标签操作将停止:2.2.4测量当前天线端口的回波损耗2.3 盘存ISO-18000-6C标签正确连接读写器,设置好射频参数后,就可以进行读写标签的操作了。

盘存标签,也就是同时识别多张标签的EPC号码,这是UHF RFID读写器的核心功能,它的性能高低直接决定了读写器的优劣。

2.3.1缓存模式和实时模式盘存标签时,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

最常用的模式是实时模式,即读到标签的EPC号后,立即上传。

用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标签的EPC号码。

另一种是缓存模式,即读到标签的EPC号后,先放在读写器的缓存中,最后在需要的时候将多个EPC数据一起上传。

这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实时模式的优势是多标签识别性能好,响应迅速,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标签的数据,没有延时。

并且RSSI (标签信号强度指示),频点参数(读到标签时的载波频率)也是实时变化的。

但是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读写器采用的是双CPU架构,读标签和传输标签数据是由两颗不同的CPU负责的,读标签和传输标签数据是并行的,互不干扰,互不占用对方时间,所以用户不必担心数据传输会降低读多标签的性能。

因此实时模式的多标签识别性能最好。

缓存模式的优势是通讯的数据量小,因为汇总上传的数据是经过过滤的没有重复的数据。

但是识别大量标签时,每次都需要逐一比对标签信息以过滤重复数据,将会消耗一些时间,因此识别大量标签时效率会比实时模式稍低一些。

另外,在提取缓存中的标签数据时,是不能进行读写标签操作的,这一点用户要注意。

用户可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盘存标签方法。

在随机附带的演示软件中,通过以下界面选择盘存标签的方式:我们先来用实时模式盘存标签。

单击盘存标签(实时模式)选择页,将软件界面切换到实时模式。

勾选好已连接的天线。

然后设置每命令循环次数。

这个参数的含义是,重复执行盘存命令的次数。

比如设置为1,每条盘存命令执行一次防冲突算法。

设置为2,则每条盘存命令重复执行两次防冲突算法,以此类推。

接下来,单击读标签EPC号按钮,我们可以看到,标签的EPC数据立即上传,实时更新。

如果不单击停止盘存,读写器将不停的盘存标签,如下图:数据显示的含义如下:标签EPC号列表(不重复)列表框中字段的含义如下:接下来我们来用缓存模式盘存标签。

单击盘存标签(缓存模式)选择页,将软件界面切换到缓存模式。

和实时模式一样,设置好连接的天线和每命令循环次数参数。

然后单击开始盘存按钮。

如下图所示:我们发现,数据显示读到了标签,然后标签列表中并无标签的数据显示。

要想获得标签的数据,此时需要单击停止盘存按钮。

然后单击读取缓存按钮,这时所有保存在读写器缓存内的标签数据将会被上传,如下图所示:缓存操作的其他三个按钮的功能十分简单明了,描述如下:读取并清空缓存:将数据从缓存中读出后立即清空缓存中的数据。

此时再次读取缓存时缓存为空。

查询缓存中的标签数量:有时候仅仅只需知道缓存中有多少张标签的数据,而无需上传所有的内容,单击此按钮即可在操作记录栏中显示标签数量。

清空缓存:将缓存清空,并且将软件界面刷新。

通过以上操作,用户可以清晰明了的了解这两中盘存标签方法的差异。

2.3.2自定义Session ID 和Inventoried Flag参数盘存2.3.2快速切换天线盘存标签在标准的盘存标签的操作中(缓存模式和实时模式),每次盘存的过程至少需要500 –800毫秒。

只有当盘存完成之后,读写器才可以响应新的命令。

然而在许多实际应用环境中,500 –800毫秒后再进行切换天线的操作是不可接受的,这时候需要用到快速切换盘存标签的天线的功能。

有两种方法完成快速切换天线的操作。

方法一:将每命令循环次数设置成255(0xFF)。

如下图所示:然后单击开始盘存。

此时,每轮盘存的操作时间将会尽可能的短。

一般说来,如果射频区域只有一至两张标签,那么这一轮盘存操作大约耗时50毫秒左右,读写器就可以接收新的命令了。

射频区域里的标签数量增多的时候,每轮盘存耗时将有所增加。

具体的命令参数格式,请参考读写器的串行接口通讯协议V2.35版本。

方法二:使用cmd_name_fast_switch_ant_inventory命令(见串行接口通许协议V2.35)。

方法二与方法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方法二将用户发送天线切换命令的过程省略了,因此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在一个天线上,读一至两张标签所消耗的时间大约只需要25毫秒。

该命令具体的使用方法请参考读写器的串行接口通讯协议V2.35版本。

我们可以在演示程序中看到快速4天线盘存标签的效果。

将演示程序切换到快速4天线盘存界面,如下图所示:2.4存取ISO-18000-6C标签单击“存取标签“选择框进入存取标签的界面,如下图:下面将逐一介绍如何进行标签的存取操作。

2.4.1读标签操作读标签的参数在下图所示的界面中输入:读标签需要输入三个参数:要读取的标签区域,起始地址和数据长度。

注意,这里的起始地址和数据长度的单位都是WORD,也就是16 bit 的双字节。

参数设置完成后单击读标签按钮。

需要注意的是,输入的参数要符合标签的规格,否则将会出现错误提示。

操作成功完成后,会出现下图所示的反馈:上图表示成功读取了两张标签的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