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不可多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
除指人外,有时也指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
孔融《荐祢衡表》,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宝。
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曹操心里冒火,便让祢衡当鼓吏,在自己大宴宾客的时候让他击鼓,借以当众侮辱。
不料,祢衡竟利用当这个差的机会,击一阵鼓
骂一阵曹操。
结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又怕留下害贤的坏名声,便派他去荆州劝说刘表来降,实际上是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他。
黄祖知道祢衡的文名很高,让他起草文稿。
不论是什么文稿,祢衡总是一挥而成,而且总是写得非常得体,符合黄祖的要求。
为此,黄祖很看重他。
回家后,黄射懊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下来,以便细细回味。
祢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说:“不妨事,我虽然只看了一遍,但还能记住。
且让我写出来。
”
祢衡说罢,竟凭记忆把碑文全部默写了出来。
事后,黄射派人去核对,竟然一字不差。
众人知道,都夸祢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一次,黄射欢宴宾客,有人在宴会上献给他一只鹦鹉。
黄射非常喜爱,当场请祢衡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
祢衡略一思忖,便举笔疾书,不
一会儿把赋写毕。
这就是他的代表作《鹦鹉赋》。
尽管祢衡才学很高,记忆力惊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现没有丝毫收敛。
一天,黄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逊。
黄祖数说了他几句,
他竟当众大骂黄祖。
黄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拉上岸去处死。
当
时祢衡才二十五岁。
“不堪回首”这则成语常用来表示对巨大的人事变迁的感慨。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周围还有好几个政权。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接着又把攻击的
目标对准南唐。
宋朝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但李煜迷恋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只想求得眼前安逸,并不作抵御的准备,而一味向宋朝屈服。
宋朝在哪里
作战胜利或者有什么喜庆活动,他就赶紧命人向宋朝进贡财宝。
后来,又主动向宋朝上表,希望取消南唐国号,作为宋朝的附庸。
第二年初,宋军抵达长江北岸,南唐都城金陵危急。
但李煜以为宋军无法渡过长江,整天在宫内和一班和尚道士讲经说法。
一天李煜偶尔外出登城,见城外都是宋军的旗帜,才急忙去召援军,但为时已晚。
挨到这年冬天,宋军消灭了南唐最后一支援军,
终于攻破金陵。
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到开封去。
李煜穿戴着白衣纱帽,战战兢兢地接受赵匡胤的召见。
赵匡胤没有杀他,侮辱性地封他为违命侯,把他安置在城里。
他名义上是侯,实际上过着囚犯一样难堪的生活。
一天,李煜做了一首名为《虞美人》的词。
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其中的意思是,过去美好的一切
不能再回顾,回顾了只能使人更感到痛苦。
这首词传到太宗那里,太宗对他至今还在恋念故国非常忌恨。
后来,又有一些怀恋故国的词作传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将他毒死。
成语故事中的人生智慧不拘一格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
右的官。
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
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
在回乡的旅途中,他
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
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
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
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
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
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
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
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
间来吧。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