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化学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友情提示:认真思考认真书写规范答卷一、单项选择(每个小题3分,共51 分;将每个小题的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题号下)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 计算B 测量C 实验D 推理2、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的文明的进步。
下列用品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A 铁器B玻璃器具 C 塑料器具 D 石器3、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4、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 建立假设B 收集证据C 设计实验D 做出结论5、实验结束时,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氧B铝 C 硅 D 铁7、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水的沸点是100℃B 氢气能够燃烧C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D 氧气的密度是1.429g/L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河水B 蒸馏水C 糖水D 自来水9、李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油烟机家具就会沾满油渍”。
李明同学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 分子很大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0、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 水分子的排列方式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C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D 水分子的数目11、对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合理的是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 分子和原子均呈电中性C 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 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12、天然水需要净化才能饮用。
下面是自来水厂净水流程示意图: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的絮凝剂是A 氯气B 活性炭C 明矾D 漂白粉13、12月26日印度海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的水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
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 蒸馏B 吸附沉淀C 过滤D 静置沉淀1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金刚石B 氦气C 氯化钠D 氧气1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26A 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0B 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C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1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 湿衣凉干——-分子不停的运动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了变化C 冰融化成水――分子间间隔变小D 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1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 用过滤方法分离食盐和水B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g 食盐粉末C 用10mL量筒量取9.0 mL水D 用150mL酒精和50 mL水精确配制200mL医用消毒酒精二、理解与应用( 42分)18、(7分)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1)锌钙铁铜(2)O N Si19、(4分)由叫单质,例如;由叫化合物,例如。
20、(4分)水通过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为水提供能量,通过这一循环既实现了水的,又完成了。
21、(3分)(1)自然界中采集到的湖水、河水的水样,一般比较浑浊,可通过(填一种操作方法)的方法,得到较澄清的水样。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含量的多少不同。
家庭生活中可以用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22、(5分)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妙,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写粒子的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23、(1分)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
24、(3分)“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材料二: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材料三: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干(1)材料一说明:(2)材料二说明:(3)材料三说明:25、(7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17号元素的元素符号:,此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是;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
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26、(7分)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下图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或错误是、、。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填字母序号)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
三、实验与探究(28分)27、(2分)学化学要经常做实验。
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1)过滤时,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
(2)连接仪器时,若玻璃导管不易插入橡皮管内,应。
28、(3分)做化学实验要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 mL,固体只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要(填序号)。
①放回原瓶②丢弃后作为垃圾处理③放入指定容器④带回家29、(4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请填空:(1)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2)读取量筒内液体时视线应;(3)用漏斗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不应;(4)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应。
30、(19分)(1)小明同学课下自制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装置,对水通电分解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此实验。
①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②若在正极上产生了20L的气体,则在负极上产生 L气体;③写出水电解的反应文字表达式:,反应基本类型是。
(2)小红同学对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她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备注①点燃纯净的氢气发出火焰。
反应的文字表(1)(2)两个实验证明了:①;②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
(3)试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水通电分解这一化学变化:。
友情提示:请您再回头仔细检查,不要漏掉任何一个细节!!沂源县-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7×3分=51分)二、理解与应用(每个空1分,共41分)18、(1)Zn Ca Fe Cu (2)氧氮硅19、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气(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不同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0、三态变化太阳自身净化水资源的重新分配21、(1)过滤(2)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肥皂水22、质子(或中子)中子(或质子)核外电子分子(或离子)离子(或分子)23、55.924、(1)分子很小,但真实存在(2)分子之间有间隔(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快25、(1)门捷列夫(或道尔顿或张青莲)(2)12.01 Cl 氯元素和一个氯原子失去(3)A (4)11826、(1)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2)D (3)科学是不断地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三、实验与探究(每个空1分,共28分)27、(1)漏斗、玻璃棒、烧杯(缺一不得分,无前后顺序)(2)把玻璃管用蒸馏水湿润28、1~2 盖满试管底部③29、(1)用灯冒盖灭(2)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高于滤纸的边缘(4)对着自己或别人(或对着人)30、(1)①负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② 40 ③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2)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而冷的的小烧杯小烧杯内壁有液珠(或水珠)水小烧杯发烫(或热)热量化学热能(或内能)氢气+氧气→水化合反应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然后,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气分子,大量氢气分子组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气分子,大量氧气分子组成氧气。